如何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作者:■文/時 煜
發布時間:2024-03-05 09:05:44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說起數學閱讀,肯定會有人問:數學也需要閱讀嗎?數學不是算對就可以了嗎?其實不然,你是否見到過很多學生在讀題時磕磕絆絆,你是否見到過很多學生讀題只讀一半就開始做題了,你是否見到過很多學生明明把題讀完了可還是不按題目要求完成,這些都是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造成的。那么,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給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哪些影響呢?
一、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學生準備學習數學時,發現自己讀不懂題目,不能理解題目要求,那該有多么挫敗啊。填空題讀不懂,選擇題讀不懂,判斷題不理解意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發現自己讀不懂的題目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慢慢被消耗殆盡。
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強調要注重學生數學能力、數學素養的培養,強調要多元評價,強調成績不是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但每次自主作業測試時,學生因為不理解題目的準確含義,成績總比別人低,就會受到一定的打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信心。
三、影響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而無法提出問題,或者其他同學已經提出了問題,但他沒有理解題意,不會分析題意,不會解決問題,那么他的思維能力便無法得到培養。可見,數學也是需要閱讀的,閱讀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課前、課中、課后層層遞進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借助預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些學生因為基礎薄弱,閱讀困難重重,提前預習就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提前查閱題目中不認識的字或詞語,可以反復閱讀題目信息,從而提升閱讀能力。
2.課中提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有一些學生沒有讀題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這部分學生讀題并分析題目含義,經過討論、交流、分析、分享閱讀題目,從而幫助他們學會閱讀。閱讀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書本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較高、便于解決問題的建議。
3.課后總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例如,“我是小講師”活動就是讓學生將當天學習的重點題目再重新講一講,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撰寫數學日記”“畫每一節課的思維導圖”等這些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1.邊讀邊思
南宋理學家朱熹有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意思是說讀書要專心,要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課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是隨隨便便地誦讀,既然只是隨隨便便地誦讀,那么就絕對記不住。語文閱讀如此,數學也是如此。因此,學生閱讀時思想一定要高度集中,要邊讀邊思,才能真正理解題目含義。
2.邊讀邊畫
如果認真讀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還是理不清,這時學生就要邊讀邊畫。畫圖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式,很多復雜的數量關系都可以通過畫圖清晰地表示出來。
3.邊讀邊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數學問題中的信息非常多,前面讀,后面忘,讀了很多遍,信息卻一個也沒記住。這時,學生就要邊讀邊記,可以用列舉法將題目中的信息一一列舉出來,還可以用表格法將題目中的信息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問題變得容易很多。
4.獨立閱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閱歷,讀數學題時不能夠完全理解問題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先從書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再進行提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對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5.適當進行閱讀練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不斷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教師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閱讀練習。例如,在教學“百分數”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先看一看書中關于“百分數”的內容,再讓學生找一找在書中出現了哪些百分數(如5%、10%、20%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百分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擴大閱讀范圍,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1.以教材為載體,初步培養數學閱讀能力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圖文并茂,每節課的數學語言都非常豐富,有文字,有表格,有圖形,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地閱讀教材中的數學語言。
2.以“你知道嗎”為載體,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北師版的數學教材中,很多數學歷史知識都是以“你知道嗎”這種形式來呈現的,但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以“請同學們課后自己閱讀”的方式處理這部分知識,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課后就隨便一看,根本就不會進行深入學習。如果教師能以這部分知識為契機,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詳細閱讀,如“從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關于這部分知識,你還知道什么”等,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交流分享,那么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定會突飛猛進。
3.以數學故事為載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穿插一些數學故事,通過這種方式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4.以數學課外讀物為載體,提高學生閱讀技巧
在課外時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不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筆者向學生推薦了《阿長與〈山海經〉》這一書籍,學生從中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方塊組成的。
(四)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閱讀材料入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創設的情境要有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積極為學生創設有一定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從家里帶來小剪刀、尺子、小布塊等工具,讓學生在課前動手操作認識角。課上,筆者先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小布塊,再讓他們用尺子量一量剪下來的小布塊有幾個角,并提出問題:“誰能告訴我它有幾個角?”當學生說出三個角時,筆者讓學生在小布塊上剪三個三角形、兩個正方形、一個菱形。
(2)創設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內容、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
2.因材施教,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文字和圖形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方式激發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以此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3.合理評價,喚醒學生閱讀動力
評價要體現發展性原則,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在不同內容、不同層次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客觀、全面的評價,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發展。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學生能否理解所學知識,能否有效應用所學知識等方面,導致學生閱讀動力不足。
4.營造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通過閱讀環境優化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問題,讓學生通過解答提升自身數學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能力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鐵小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