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自己可以成長為像張桂梅一樣的人民教師,回到家鄉用自己的知識和汗水讓更多農村孩子踏進大學的校門。”在陜西師范大學“紅色陜西·青年足跡”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匯編中,一名剛上大一的公費師范生這樣寫道。五年來,陜西師范大學立足教師教育辦學特色,全面聚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堅持以高質量思政課建設引領卓越師范人才培養,聚焦“五個關鍵”,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的規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取得明顯改善。

抓好育人“關鍵陣地”,積極構筑“1+5+N”思政課程矩陣

學校2019年首批試點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突出強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在各門思政必修課中的主題主線地位。在建好主干思政課的基礎上,結合西部地區師范教育辦學特色,從2017年起探索開設了“理想信念與卓越師范人才培養——《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四史’學習教育理論講座”“中國共產黨百年史”“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等特色思政課程,其中3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相關經驗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權威媒體專題報道。

拓展育人“關鍵渠道”,全力打造“紅色陜西·青年足跡”實踐教學品牌

依托“陜西省‘大思政課’建設均衡發展示范高校”等6項“大思政課”建設試點項目,學校深入探索“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新路徑,與延安革命紀念館、照金革命紀念館等3個教育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簽訂結對共建協議,圍繞“建黨百年”“延安精神”等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實踐教學活動,形成百萬字的實踐教學成果。

擴容育人“關鍵資源”,加快“‘延安’系列數字思政金課群”建設。精心組織制作的“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史”慕課成功登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并連續完成6輪開課任務。“《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線上課程和《延安·青年》網絡微宣講視頻登錄學習強國一級平臺,總播放量2000萬次以上。

8062f06685e9804b77ff1858a77d2e1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導讀”線上課程登陸學習強國一級平臺

鍛造育人“關鍵力量”,實施“雁陣計劃”打造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5年來,學院思政課教師隊伍人數實現了翻一番的突破,學緣結構不斷優化,職稱結構大幅改善。現有思政課教師86人,其中,國家級人才6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5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員4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寶鋼優秀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陜西省師德標兵1人,獲批陜西省“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性思政課教學獎勵獲得者14人,省級以上教學獎勵獲得者34人次。

蓄力育人“關鍵成果”,扎實推進思政課教學研究。學校作為主編單位之一編寫“馬工程”重點教材《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讀本》,2位教授參編“馬工程”重點教材《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第三版)》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輔導用書。2019年以來,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1項。圍繞思政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研究,新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6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20項,教育部重大項目5項、一般項目19項,其他省部級項目7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期刊發表論文125篇。

五年來,陜西師范大學緊緊圍繞教師教育特色優勢,充分發揮高水平師范大學思政課的輻射引領作用,在解決思政課建設和發展不平衡問題中積極發揮社會服務作用。通過3個國家級教研平臺,2019年以來已開展覆蓋6萬余人次的思政課教師線上線下集體備課活動。與28所中西部師范院校馬院、國內上百所中小學建立了橫向和縱向的交流研修機制,同時在省內外建立“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基地38個,創設了輻射面廣的思政課教研平臺,積極引領西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云南省金平縣金水河國門小學、陜西寶雞鳳縣中學等地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活動10余場。

img2

在省內外建立38個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基地

img3

在寶雞鳳縣中學指導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

2019年以來,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畢業生在教育教學一線就業889人,占學院全體就業學生約79.52%,其中,在西部就業學生621人,約占55.55%。為西部思政課教師隊伍改善貢獻了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