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雁塔區 義務段“雙減”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4-04-18 10:37:5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編者按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印發,正式開啟了“雙減”時代。在得到多方支持的正面反饋之余,“雙減”的落實也面臨著更為多元的教育焦慮。如何刪繁就簡、化粗為精,讓孩子回歸成長的良性生態,讓學校回歸育人初心,是政府、學校面臨的新的時代課題。本期刊發西安市雁塔區義務段“雙減”政策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從實際經驗出發觀問題、議措施、論發展。
“雙減”政策是黨和國家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舉措。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細落實,是各級黨委政府政治智慧、履職能力的關鍵體現。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落細落實,西安市雁塔區教育局通過深入基層學校走訪調研、征求意見,全面梳理、研判分析了工作情況、存在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一、西安市雁塔區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西安市雁塔區現有義務教育學校62所,其中小學46所、初中16所,現有教職工6219名,在校學生78219人。另有,校外培訓機構118家,其中全日制補習學校9家,非學科類培訓機構71家。轄區擁有省、市級素質教育優秀學校21所,教育綜合實力居全市前列。先后創建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陜西省教育強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教育強市建設先進單位。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雙減”政策的實施,有力推動了高質量教育治理體系建設和教育事業的優質均衡發展,但在推動實施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學校教育仍需進一步提質減負
一是教育觀念仍需進一步革新。個別校長、教師站位不高,延續著固有工作習慣,對“雙減”政策內容、目的、重大意義的宣傳普及不夠深入,對涉及教育質量提升、教育評價改革等關鍵領域做出的探索與改革有限。在走訪調研中發現,還有少數受訪家長對“雙減”政策不太理解或不太清楚。
二是作業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個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存在形式單一、質量不高、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強等問題;個別教師在布置實踐性作業設計時,對學生生活環境等因素考慮不周;部分家長出現茫然、焦躁情緒,額外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形成了“學校減負、家中增負”的局面。
三是課后服務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個別學校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導致藝術、體育類活動內容形式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教師在校工作時間延長、工作量增大,特別是非教育教學類活動的擠占,使教研、學習和培訓的時間難以保證,需要研究可行辦法,進一步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課后服務收費標準較低,經費不足,無法滿足第三方參與課后服務的需要。
(二)校外培訓治理仍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治理困難。目前雁塔區義務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基本清除,然而隱形變異問題仍然存在。一對一、住家教師等違規培訓由地面轉為地下,分散至居民小區,得到家長的“掩護”配合,游離在各級和相關部門監管之外,為教育生態治理增加了難度和壓力。
二是落實《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還有一定難度。經與區財政、司法等部門溝通,落實罰款等措施還需要進一步溝通協調。同時,在執法流程、執法主體等方面還需要明確和加強。
三、雁塔區落實“雙減”政策的主要舉措及成效
(一)統一思想認識,協同落實“雙減”
2021年7月份以來,雁塔區高度重視“雙減”工作,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市精神,扎實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全力重構良好教育生態。
一是精心組織、高位推動。成立領導小組,由分管教育區級領導任組長,建立工作專班,教育、發改、市場、科工、文旅、公安等28個區級部門和8個街道辦為成員,定期研究、專題部署、統籌推進全區“雙減”工作,建立了“區委區政府領導、區‘雙減’辦牽頭、各部門協同、基層學校聯動”的工作機制。
二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制定印發《雁塔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機構負擔的工作措施》,研究出臺有關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等專項治理舉措,明確部門職責,細化任務分解。建立“四督”(綜合督導、專項督查、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教研員視導)“四查”(隨機抽查、實地督查、問卷調查、專項檢查)制度,每周發布雁塔“雙減”工作動態,確保各項硬性指標按期完成。
三是源頭治理、協同推進。校外減負,聚焦機構壓減和規范管理,建立部門協作聯動機制,由教育、公安、市場監管、科工、文旅以及各街道辦,依據行業和屬地責任,持續開展巡查整治工作,疏堵結合,推動校外培訓規范有序發展。校內減負,聚焦教育質量與“五項”管理,不斷夯實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以評價為主導的作用和地位,努力提升學校精細管理、科學育人的水平。
四是積極引導、及時回應。積極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育人觀、成才觀。主動接受社會廣泛監督與指導,主動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工作郵箱,積極回應群眾訴求。
(二)深化教育改革,聚焦質量提升
圍繞“雙減”落地與教育評價改革,緊扣學生核心素養與全面發展,堅持“五育”并舉、“五育”融合,全方位扎實推進素質教育,著力提升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是立足課堂教學質量,強化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以“課堂革命”為抓手,大力推進“三個課堂”建設,成功舉辦四期“西安好課堂”活動,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區域影響、推廣輻射價值的“雁塔好課堂”創新模型。相繼申報國家、省、市級重點課題213個,省級教學成果26項。分學段實施“同課異構”等教研活動,有力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普遍提升和師生共同成長。
二是發揮“名校”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激發辦學活力。創新辦學體制改革,在實施與長安大學校地合作辦學的基礎上,啟動實施雁塔二中名校委托辦學,并在雁塔三中、雁塔五小繼續開展全員聘用改革試點。借助“名校”優秀師資、管理經驗和品牌效應,深入推進“名校+”工程,累計創建市級“名校+”共同體26個,2023年新申報市級“名校+”共同體6個。累計創建36所西安市新優質學校。
三是聚焦減輕學生負擔,優化作業設計與管理。印發了“‘五項’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和義務段作業管理指導意見”,緊扣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和輔導等環節,強化學科統籌與過程管理,建立并落實作業公示“四公開”、三級統籌管理、作業備案、作業展評反饋等制度,嚴控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努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成立了研發團隊,開展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有效性、針對性,推動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目標與作業育人功能。陜師大附小的作業批改“四有四必”制度(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吉祥路小學延興門的“獎勵兌換”“免作業卡”機制等有益探索,為全區學校提供了特色作業樣本和經驗。
四是重構校本課程體系,提升課后服務質量。聚焦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以“溫度、力度、深度、多角度”為導向,在課程設置與服務質量方面優化實施方案。統籌發揮體育、文化、科普等公共服務資源優勢,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力度。如西姜村小學等開設了獨輪車騎射、冰壺課程;陜師大附小等開展了戲曲秦腔課程……為學生搭建了展現自我、發展興趣的平臺,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目前,全區課后服務工作已實現時間、學校、學生、學科四個“全覆蓋”,中小學在校生參與率為97%,教師參與率達到88%。
(三)堅持法治思維,踐行依法治教
聚焦學生和家長校外培訓負擔,堅持“嚴”字當頭,提標準、控數量、保質量,依法、規范、有序、穩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工作。
一是完善監測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將校外培訓機構基本信息全部公布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和雁塔區政府門戶網站,在其辦學場所,實行證照、教師、課程強制公開。完善“黑白名單”制度、監督舉報制度,暢通12345、網絡平臺、來信來電等投訴渠道,及時受理、妥善處置、積極回應。
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風險研判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教育、公安、市場監管、科工、文旅以及各街道辦,嚴肅查處證照不全、虛假宣傳、超標培訓、違規收費等行為。妥善處置了文都啟賦、美之聯、至美教育、樸新楊健等“爆雷”“冒煙”機構的退費問題。
三是規范培訓機構辦學行為。聯合行政審批等部門,全力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學轉非”工作,順利完成學科類培訓機構清零任務。
四是落實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加強與發改、金融等部門協作,嚴格約束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周期,堅決杜絕跨周期收費行為。實施“一課一消”動態管理,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全流程監管,實現機構預收費資金管理100%全覆蓋。
四、下一步的對策和意見建議
(一)立足校內提質量,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基于校情、學情、教情,聚焦“減負提質”,堅持以生為本,從評價改革、教學改進、隊伍建設、課程重構等核心領域著手,全面改革創新,著力構建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校教育生態。
一是加強政策宣導,完善家校社共育機制。多渠道、全方位加強政策宣傳,不斷引導學校、教師和家長提高認識、調整心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密切家校溝通,引導家長理性確定孩子的成長預期。
二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全面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持續優化學校課程建設,整體架構各類課程目錄、實施方案和評測體系。以“雁塔好課堂”建設為抓手,構建“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三個課堂”建設,構建立體化育人體系。
三是加強教師培訓,打造一流師資隊伍。以“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為突破口,扎實開展學科教研、校本研修與區域聯動教研,推進名師、優師、能師和新師能力發展,促進教師師德、師能、師風全面提升。
四是優化作業設計與管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堅持作業公示,強化作業管理,持續壓減學生作業總量。發揮區級研發團隊作用,繼續開展各學科優秀作業案例設計與推廣,持續增強義務段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舉辦義務段學校優秀作業設計大賽,促進各學科教師作業設計水平整體提高。
五是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服務學生個性發展。穩步推進全國中小學管理服務平臺課后服務(模塊)試點工作,借助信息化平臺和優質資源,形成課后服務業務閉環管理,打造課后服務特色課程,助推學校課后服務提檔升級。深入探索第三方合作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相關工作的遴選和退出機制,進一步提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水平。
(二)著眼校外促規范,持續加強校外培訓綜合治理
聚焦校外培訓規范辦學、資金監管、違規查處等工作,部門聯動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積極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一是做好校外減負工作宣傳引導。發揮宣傳、網信、教育等部門作用,加大校外減負工作宣傳,積極引導家長理性看待校外培訓,選擇正規合法的培訓機構,適度合理地給孩子開展校外教育,切實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
二是完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機制。發揮教育、公安、市場監管和街道辦、社區作用,嚴查各類違規無證學科類培訓,推動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網格化、常態化。對已審批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監管,全部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統一管理。對隱形變異培訓機構,通過“日查+夜查”“聯檢+抽檢”等形式,開展拉網式巡查。
三是強化對《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的學習運用。與區財政、司法部門以及法律顧問加強溝通,熟悉校外培訓治理領域行政執法全流程,堅決扛起校外培訓治理主體責任。
雁塔區將進一步夯實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聚焦課堂教學改革、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校外減負等工作,全面優化管理,拓展教育內涵,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做到減負、提質、增效,探索形成更多的“雁塔經驗”,持續推動“雙減”工作向縱深發展。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