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西游 悟教育之道
作者:丁 曼
發布時間:2024-04-18 11:08:2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一首蘊藏無限玄機,道出無盡智慧的開篇詩,拉開了西游故事的序幕。《西游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作品充滿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同時也是內容齊全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秘籍,對現代教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啟示。作者吳承恩在文中塑造了一位從“教師小白”一路歷練成為“優秀班主任”的人物形象——唐僧,他通過八十一堂課將四個“問題學生”教育成才,并實現從“小白”到“名師”的蛻變。讀完小說,我陷入了沉思,細細盤點西行路上唐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后略有心得,分享出來以拋磚引玉。
堅定目標是教育的動力源泉。唐僧的目標非常堅定,取經路上“處處皆難,步步該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卻不曾磨滅其意志,反倒是千磨萬擊還堅勁,心中的信念越發堅定,其精神何嘗不激勵著曾有退縮之心的徒弟們,凝心聚力,共赴前程。所以在班級管理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問題,要對國家的政策部署、學校的具體要求、班主任的管理核心、學生的學習主體、家長的監護職責有正確定位,進而確立具有時代班級屬性的班級文化,并將其作為家校共育的價值追求,通過明確的班級愿景、制度規則、紀律要求等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有序的班級氛圍。
嚴慈相濟是教育的溫暖底色。唐僧是一位佛教高僧,更是一個深諳教育之道、充滿教育智慧的教育者。他有著菩薩般的心腸,時刻關注和體恤徒弟們的情感和需要,徒弟進步他為之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時也具備雷霆手段,在關鍵時刻能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和果斷的行動,當徒弟們犯錯時,不縱容姑息,而是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引領團隊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作為一班之主,必須嚴格要求、慈愛關懷、獎懲分明、耐心教導,既要保證教育的公平性、嚴格性,又要體現教育的關懷和溫暖,以此促進學生自我反省和成長進步,助力班級和諧穩定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言傳身教是教育的最好方式。言傳身教是生動鮮活的思政教育,也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唐僧深知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在傳授弟子們佛法的同時,經常通過以善語點化、以善行感化的方式,啟發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修行中逐漸領悟佛家經典中所蘊含的無盡智慧。班主任不僅是學生們的老師,還是班級的標桿和靈魂人物,更是他們成長道路的引路人,所以廣大班主任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舉止、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樹立良好的榜樣,為學生們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協同共進是教育的美好愿望。唐僧和徒弟們的協同共進是《西游記》中一個最重要的主題,在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過程中,作者設置了一個經典情節“師父被妖怪抓走”考驗徒弟們,將問題拋給徒弟,引發他們主動思考。每次營救,他們都發揮各自的優勢,解決外在危機,處理內部的矛盾,在一次次的團結協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在班級管理中也是一樣,我們既要匯聚學科教師、學生、家長的力量,又要汲取優秀團隊、優秀個人的成功經驗,巧借“他山之石”協同共進。
品經典作品,悟教育之道。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我會將所學的教育理念、所感悟的教育智慧以及所得到的經驗教訓充分運用到工作和生活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鋪就溫暖底色。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第一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