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西安市新城區各學校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徑,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激發教育改革的活力與潛力,為構建更加公平、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長纓路小學:作業與課后服務的雙重創新 

長纓路小學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堅持“減負”和“提質”并重,以“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理念,創新作業管理。學校提出“學科+”的模塊組合,探索作業內容和形式,讓作業變得有溫度、有坡度、有厚度。通過行政組垂直管理和教研組自主管理相結合的立體管理模式,實現作業的精準分析和個性化布置。利用信息技術,學校實現了分層、個性化作業布置,以學定教,因材施教。

學校通過精細化管理,優化服務內容,形成內容最優化,效果最大化的課后服務體系。積極探索課后服務與“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推出“藝海拾趣”社團和“季·節文化”活動,打破時空界限,開拓“第三課堂”,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和成長,學有所樂,幸福成長。

img1

西光實驗小學:星光作業與課后服務的育人模式 

西光實驗小學推行“星光作業”,聚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積極探索學生作業管理新途徑。學校實施“三級作業管理”模式,加強作業設計的學習與研究,規范作業布置的內容與類型,細化作業評價的要求與標準,為規范作業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學校注重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各年級教研組積極探索單元作業設計新方法,嘗試項目式學習、主題式學習,發展學生的多元認知能力。

學校實施“星光課后服務”,開設文體、書畫、樂器、益智等四大類30個項目社團活動,整合校內外教師資源,為社團提供專業指導,同時開展“百家講壇--家長志愿者進課堂”活動,拓寬課程渠道,挖掘課程資源,使學校的第二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img2

新知小學:4D作業管理體系與課后服務的多元化 

新知小學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以“強特色、提質量、創品牌”為行動指南,實現了課內作業和課后服務的雙重優化。學校教師總結出“4D作業”管理體系,即作業的指導性、區分性、展示性和持續性,詳細制定了《新知小學作業管理細則》,注重作業布置的科學設計,分層布置和整合設計。

學校提供每周5天,每天2小時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保障學生作業在校完成,注重體育鍛煉和興趣培養,開設籃球、乒乓球、游泳、書法、繪畫、攝影、葫蘆絲、陶笛、無屏編程、詩詞等近百個興趣班。學校與博物館合作開設“百妙屋”自然博物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拓寬學生的科學探究視野。

img3

后宰門小學:作業管理與課后服務的生態多樣 

后宰門小學以作業管理和課后服務驅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使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校園生活彰顯活力。學校實施“三單”模式,即預習單、學習單、作業單,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供支架,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知識發現、形成、應用的全過程。特色作業拓展學生生活空間,彰顯豐富生活。

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大力開展多元課程活動,建設特色鮮明的課程圖譜。每天課后服務期間,學校都沉浸在濃郁的課程氛圍中,各種課程活動異彩紛呈,百花齊放。操場上參加各種體育類活動的學生跑得歡,玩得嗨;各專用教室里學生全身心投入興趣學習。

img4

向榮巷小學:“作業革命”與課后服務的創新實踐 

向榮巷小學在“雙減”工作中,巧用作業改革之力,提質增效。學校打破常規,開發出“菜單式”作業,實現學生學習的“合理膳食”。作業設計基于課程標準和教材,指向各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分層精選作業內容,編寫了語、數、英三科《向榮巷小學家庭作業本》。同時,學校豐富創新作業形式,鼓勵跨學科設計,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作業的探索研究。

課后服務方面,學校為學生個性成長提供更多、更寬、更廣的舞臺,圍繞學生課后作業輔導,提供答疑解惑拓展或舉一反三,同時開展藝術、科技、創新、運動等方面社團活動,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突出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強身健體、崇尚勞動。

img5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