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 構建家校共育機制
——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家校共育”探索與實踐側記
作者:李盈利
發布時間:2024-07-16 09:56:4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出了“雙加強”的要求:“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校協同育人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子洲一小”)承擔了陜西省家校共育機制建立試點項目,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創建家校共育示范學校為契機,聚焦“組織管理、家校共育、條件保障、共育成效、創新示范”等五項指標,全力開啟“學校主導、家庭主動、常態協同、長效共育”的新時代家校共育工作新格局。
一、強化機制建設,形成共育模式
(一)黨建引領,強化機制保障
學校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家校共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制訂了《家長委員會章程》《家校共育發展規劃》《家校共育管理制度》等各類規章制度,竭力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推進家校育人高質量發展。
(二)專業支撐,促進交流提升
學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為主線,組建了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得到了縣婦聯、少先隊、關工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吸納了具有心理健康和家教輔導資質的專業人員,積極整合資源、優化效能,助力家校共育工作有效開展。
(三)積極探索,形成共育模式
自2020年建校以來,子洲一小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學生和家長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合校情的共育路徑,經過反復調研、座談論證,確立了“一二三五”家校協同共育模式。“一”是實現一個目標,即培育子洲一小幸福學子;“二”是家長學校和家委會建設“兩翼”齊飛;“三”是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共育新格局;“五”是五類課程,即家長大講堂、家校研討會、家長開放日、“大家訪”、家校共建等課程。
二、積極開展試點,構建科學體系
學校通過建立家校共育管理體系、構建家校共育指導體系、開發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傳播家庭教育理念,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實現家校攜手合力育人。
(一)建立家校共育管理體系
建立家校共育組織機構。由校長領導,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具有家庭教育資格證書的教師及家長代表,組建領導小組。擬訂家校共育發展規劃,并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并邀請專家、學者和具有先進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長參與團隊工作,保障共育工作的科學性。
(二)構建家校共育指導體系
1.建立家教指導中心。將家教指導中心作為全校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協調機構,負責調配學校內部資源,整合社會力量,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強化家校育人工作組織保障。
2.組建家庭教育講師團。通過校內遴選,確定有家教經驗的教師擔任家長學校的講師,同時聘請教育專家、家教專業人員等組建講師團,助力家校活動順利開展。
3.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邀請家長委員會充分參與到學校的決策、管理、監督、評價中來。各級家委會成員和家長積極參加學校建設,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三)開發家庭教育課程體系
1.家長學校大講堂。開好課程,制定好教學計劃,每學期授課不少于4次。創新形式,以教師授課、專家講座、家長論壇、專題課堂等形式開展,提高家長課堂實效。
2.定期召開家長會。在新生入學、各年級學業水平監測、畢業班動員等時間節點召開家長會。
3.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和班級管理工作,在入學儀式、成長儀式、畢業典禮、“雙減”宣講、親子活動、無紙化考試等活動中,讓家長走進學校,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
4.組織開展“大家訪”活動。學校教師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家訪,對特殊學生要經常回訪。對孤殘兒童,班主任要日日問,校長要周周看,教體局領導要月月訪。“大家訪”活動以傾聽家長的心聲,接受好的建議和意見為宗旨,不斷優化家校合作,共育理想碩果。
5.開發家校共建項目。一是家校共建活動,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如運動會、親子活動、文化藝術節等;二是建立“校長信箱”,及時收集家長教育訴求和建議;三是建立微信群、QQ群,利用各類平臺和家長互學互動;四是定期發告家長書,通過書面宣傳,取得育人成效;五是組織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如學做一道菜、一次家務等,融洽親子關系,助力學生成長;六是成立家長志愿者團隊,如家長護學崗、食品安全監督崗等,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推進典型做法,凝聚家校合力
學校秉承“尚自然、展個性,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走特色化教育發展之路,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突顯家校工作亮點。
亮點一:家委會常態化
每學年積極成立三級家委會,規范設置家委會崗位分工,明確職責,定期召開家委會議,每月定期培訓,重大事項商討,自覺接受監督,群策群力,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亮點二:家長會高效化
每學年學校至少召開三次家長會,包括一年級新生展示、畢業班學情剖析、期中家長會等。每次家長會都分為校會和班會兩部分,促進家長之間、家校之間多元交流,共享教育經驗。
亮點三:促進親子關系健康化
學校將“書香校園”向“優秀家長”“書香家庭”延伸,強化“共讀共寫共生活”的“陪伴教育”理念,通過親子共讀、親子互讀、親子故事比賽等形式,密切親子關系。同時在傳統節日節點開展孝敬父母的體驗活動,促進親子關系健康發展。
亮點四:搭建高效家校聯系平臺
學校建立“班級微信平臺”,教師和家長能及時溝通學生的思想情況、學習情況、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等,推進家校合作。
亮點五:健全“教學開放日”機制
作為開展家校共育的特色之一,學校的“教學開放日”發揮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每學期至少一次,邀請家長走進課堂,聆聽師生的聲音、觀看學校活動,增進彼此的交流與理解。
亮點六:開展“大家訪”活動
學校深入開展“大家訪”活動,每學期都會專門安排兩三天時間,把老師編為幾個小組,走進學生家中進行面對面家訪。另外,學校領導對特殊家庭、特殊學生不定期家訪,了解學生真實狀況,照顧特殊家庭,解決實際困難。
亮點七:借力聚力拓展課程
學校結合家長文化背景和職業愛好、專長技能等,扎實推進拓展課程。鼓勵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項體育健身、文學藝術、科技探索等“第三課堂”活動,厚植課程文化底蘊,形成家校共管、共建、共發展的良性循環。
亮點八:重點舉行“曬家訓傳家風”活動
學校圍繞“曬家訓傳家風”主題,通過征文、演講、手抄報制作等方式,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美德少年”評選、班級“每周之星”評選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從而弘揚優良家風家訓,培育優秀學風校風。
四、確保資源保障,賦能有效運行
(一)思想高度重視,責任落實到人
學校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家校共育領導小組,分管校領導為包級領導,各包級主任具體負責統籌家校共育工作的推進和開展。
(二)人力物力到位,經費保障有力
學校聯合子洲縣婦女聯合會健全家校共育機制,開設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由專人管理,并設立專項經費,為每個學生建立專屬成長檔案。指導中心核心成員業務精湛、資歷深厚,深受廣大家長喜歡。
(三)激勵評價多樣,考核制度健全
為了激勵在家校共育方面表現突出的師生、家長,學校在教師、家長和學生三個層面設立有“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家長”和“文明之星”“禮儀之星”等“十佳之星”,旨在助力學生全方面發展。
五、大力宣傳推廣,提升共育效能
1.學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讓家長了解掌握科學的家教知識,引導更多家長關注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
2.學校持續秉承“尚自然、展個性,讓每一個生命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走特色化教育發展之路,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利用公眾號、視頻號、家長微信等積極宣傳推廣家校共育經驗。
3.學校創建了家長學校,完善了家委會,建立了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成立了子洲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舉辦了子洲縣少先隊建隊主題隊日示范活動、趣味運動會、校園歌手大賽、英語口語比賽、廣播操暨隊列隊形展示等一系列別具特色的教育教學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先后被多家新聞媒體報道。
家校攜手共育未來,守望成長靜待花開。目前,子洲一小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后,學校將打開校門、多方協同,不斷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系,共建共育,形成強大的“教育統一戰線”,以培育幸福一小學子為目標,不斷優化家校共育新機制,全員、全程、全方位培育時代新人,努力打造具有子洲一小特色的家校協同育人新樣態。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