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家劉國正先生提出:“板書是一種教學藝術,既要醒目,又要悅目,對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歷來有“微型教案”之稱,是教師根據教學需求表情達意、教書育人的語言。板書要結構合理、文字優美、形象生動,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板書的定義

板書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利用黑板(廣義上包括電媒),運用書面語言(包括文字、符號、線條、表格、圖形)進行表情達意、教書育人的活動。

二、板書的作用

1.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色彩、圖案是孩子的天性,板書是優美線條、鮮艷色彩的組合,能有效避免純聽帶來的疲憊感,視覺和聽覺的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能夠使抽象知識具體化

在課堂上,教師只講解抽象的概念性、原理性知識,學生就會覺得困惑、枯燥,如果能用文字、符號、圖像等板書形式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學生就非常樂于接受。

3.具有示范性作用

板書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好的板書對學生是一種藝術熏陶。教師的板書字形字跡、書寫筆順、方法、技巧、板書態度與作風、習慣動作等有著良好的示范作用,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4.具有提升審美的作用

板書是語言和線條的結合體,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產生審美情趣,提升審美觀。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感受美、挖掘美、渲染美、提升美。曾經有位教師的課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節課的板書,她的板書有一定的規律,黑板右側用白色粉筆寫舊詞匯或臨時性知識,左側用紅色粉筆寫新詞匯,中間展示功能句。不同的顏色對學生的視覺刺激是不同的,對強化聽課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我建議板書設計應遵循“三色原則”,以白色為主顏色,黃色和紅色為輔助,且輔助顏色不宜過多。

三、板書設計的幾點意見

1.服務于教學

板書是教材的高度概括和濃縮,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和目的出發,根據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2.簡潔明了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板書能夠簡潔直觀、圖文并茂、言簡意賅,準確清晰地為學生呈現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根據板書回憶整節課的內容,加深學習印象。

3.合理布局

教師要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從實際出發,從內容形式對教學板書進行周密的計劃和精心的設計。上課之前,對板書內容的時間和順序、內容間的相互聯系和呼應,內容的布局,符號、圖表的運用,文字的大小和色彩、應該預留的位置,做好周密、全局性的安排。

4.語言準確

科學性是指板書內容要準確無誤、結構合理。教學板書要用詞恰當、概括準確、圖表規范、線條整齊;書寫正確,不寫簡化字、繁體字,不造生僻詞語;表達要規范,線條要整齊美觀;要讓學生看得懂。

5.緊抓重難點

教學板書是知識點的匯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書要緊扣教材,抓住教材的特點,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概括成具有綱要性、主次分明的標題式語言,用優美的線條連成一個有機整體,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6.精心設計

板書要精心設計,注重構圖,在實用的基礎上力求美觀、舒適、巧妙,布局與內容相融合,圖文并茂,色彩和諧,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板書設計要用精練的語言再現教學內容的精彩,用不同顏色體現色彩之美,用合理的布局、精心的設計、規范的書寫,體現造型之美。內容結構與布局的巧妙結合,字形與顏色的精心搭配,圖形與符號的合理運用……板書就不再是單純的板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在欣賞中進一步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

四、板書設計注意事項

1.忌誤

板書不能出現字誤、詞誤、句型誤或計算錯誤等情況,否則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2.忌草亂

板書不能沒有計劃,沒有布局,沒有條理,沒有邏輯,更不能層次不分,主次不分,位置凌亂,這邊一個單詞,那邊一個單詞。板面雜亂無章,書寫龍飛鳳舞,中心不明確。

3.忌空、滿

黑板上不能只有簡簡單單幾個詞匯或僅留下課題,甚至零板書,就會顯得整個板書很空。相對于空蕩蕩來說,也有些教師喜歡照搬書上內容,這樣不但浪費了時間,更讓學生分不清重難點,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拓展。

巧用板書設計為深度教學穿針引線,精細的板書設計是一份優秀微型教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重難點,加深學生記憶,提高學生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精美的板書是知識性、創造性、藝術性、整體性的有機結合,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結晶,促進教學效率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富平縣教師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