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定邊縣第六中學 馬銳:上好每一堂思政課 | 第40個教師節專題報道
發布時間:2024-09-11 16:53:51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村的陜西優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在榆林市定邊縣第六中學八年級(5)班,一堂由視頻熱點引入,AI助手穿插,師生互動頻繁的思政課正在展開。這樣創新引入新媒體技術的思政課,是教師馬銳2019年率先在全市開展的思政課探索,不僅給思政課堂增添了趣味性,還讓學生主動去思考社會議題。從教21年來,馬銳扎根基礎教育,堅守思政課堂第一線,她精研教法,不斷進行課堂創新,形成獨特的“整體思政”教學理念。
2003年,馬銳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毅然踏上三尺講臺。面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重挑戰——方言的障礙、語速過快以及板書的不精,她從未有過絲毫退縮與氣餒。她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刻苦鉆研教學方法,虛心向同行請教,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她在教學日志中寫道:“我要在教書育人這塊陣地上實現我的人生價值!”21年來,她始終恪守教書育人的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馬銳始終將學生置于首位,不僅關心他們的學業進展,還關注他們的生活點滴和身心健康。定邊縣第六中學位于城鄉接合部,這里有許多學生來自特殊家庭,其中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數。她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這些孩子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解答成長道路上的疑惑。為了激勵學生,她經常自費為學生購買獎狀和獎品;對于家庭困難的孩子,她更是慷慨解囊,鼓勵他們自強不息。憑借無私關愛和辛勤付出,她贏得了學生們深深的信任與敬愛。
馬銳對教育教學的熱情與探索精神始終如一。她持續改進教學方法,使思政課內容既豐富又有趣,深受學生的喜愛。她將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相融合,先后主持了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撰寫并發表多篇論文,她研究的“議題式整體思政”已初見成效。她還特別關注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她自學微課制作,原創微課多次獲獎,將數字敦煌、AI課堂助理等新元素融入課堂,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思政課更具吸引力。
“起因是我想上好一堂思政課。”馬銳坦言,剛入行的時候,不知道怎么把一堂大家都認為枯燥乏味的思政課上好,為此,她想了很多辦法,剛開始,她會搜集一些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們這門課不好用技術,不好創新,但我會想辦法讓它新起來。”馬銳說。這樣強烈的想法驅使著她不斷探索創新,她如饑似渴地學習能引入教學的各種新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突破思維瓶頸。
2023年,她憑借出色的教學和教研能力,成功入選陜西省基礎教育第九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她多年教學工作的肯定,更是對她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的高度認可。
孜孜不倦育英才,矢志不渝為人師。馬銳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砥礪前行,追求卓越,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滿園桃李,收獲了累累碩果與無盡希望。未來的日子里,她將繼續以愛心點亮學生前行的道路,用不懈的奮斗書寫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