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通 培育高素質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
作者:侯莎莎 劉 倩 唐榮呈
發布時間:2024-09-26 10:43:2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公共管理一級學科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兩個核心專業方向,包括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衛生政策與管理、教育政策與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應急管理、數字公共治理、城鄉公共治理、全球治理等相關專業。該學科立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致力于培養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能運用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公共意識、公共責任、公共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能力,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部門從事管理或服務工作的專門人才。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西北政法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持續深化教學改革,逐漸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公共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在《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公共管理類專業“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特點
公共管理學科是關于社會治理的前沿性科學,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基礎性知識,以及公共管理領域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管理學原理”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具有基礎性、輻射性和拓展性,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現狀,把握以下教學特點。
一要注重教與學雙方的互動。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學習者基于情景和環境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在實踐中基于情感和體驗對客觀事物賦予意義和價值的過程。基于建構主義的觀點,在“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應該通過“教”與“學”雙方的交流和互動,來更好實現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塑。教學團隊要認識到,教師和學生都是知識授受的共同體,也是道德情感和價值傳遞等方面的共同體,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全過程中,師生要共同完成任務,實現互相學習、共同研討、共同進步。
二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課前發送資料或問題、學生預習并思考問題、教師課堂組織學習、教師評價并總結、學生課后總結和拓展閱讀,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過程鏈。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加深和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學團隊需要將教學過程鏈貫穿課堂內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時間較以前更長,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空間以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長鏈條教學過程也為教學評價提供了多樣、全面和有效的評價方式。
三要注重線上線下的結合。線上學習具有精確性、可控性、層次性、靈活性、便捷性等特點,具有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差異化學習、數據診斷分析、個性化資源推送等多樣化方式。教學團隊可以通過線上答題、反饋、推送資料、互動討論等進行知識技能學習和課程考核,與傳統線下的課堂講授、“頭腦風暴”、課堂辯論討論、情景模擬等進行結合,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互補。
四是要注重目標與方法的融通。“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具有以“知識學習+能力訓練+價值涵育”為特點的多元化目標體系。教學團隊將案例分析、課堂辯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文獻導讀、知識競賽、社會調研等方法與課程具體章節的內容相結合,通過探討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結合實踐教學環節、自主社會實踐、社會調研、科研訓練等方式,促使學生學用結合,增進學習興趣,形成實踐能力。
二、公共管理類專業“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
課程改革是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教學理念轉變、課程目標定位、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等諸多工作維度。回顧和總結近20年來“管理學原理”課程改革的過程和成效,概括出以下創新點。
一是重視與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西北政法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基本有3個方向:一是攻讀碩士研究生,二是考取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三是進入企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將之融入教學改革實踐中,旨在通過目標導向來激勵學生投入課程學習。比如,在管理學基本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開出經典著作的書單及導讀,幫助計劃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培養良好的學術習慣。再如,在講授“管理學原理”中的“計劃”章節時,除了介紹一般的組織計劃編制的方法與過程外,還給學生介紹“計劃”類的公文寫作格式,讓學生初步學習和了解公文寫作方面的知識。在“溝通”章節的學習中,通過設計一些小游戲或小情境,讓學生感知并分析具體的情境任務,從而培養和提高其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協調能力。
二是重視科學研究方法的引導和滲透。作為一門原理類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理解難度和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團隊有意識地對大一新生進行對話質疑、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學術研究等方面的訓練。比如,通過中國和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論、古代和現代管理思想和理論的對比講授,給學生介紹比較研究方法及其在學術論文寫作中的應用。在講授“管理學原理”中的“激勵理論”章節時,通過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等的分析,加深學生對社會調查方法的理解。在對學生課題申報書、課程論文的輔導中,教師應詳細介紹選題、理論基礎、寫作方法、論文框架等,引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
三是重視突出公共管理學科特色。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必須突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增加社會閱歷,樹立家國情懷。教學團隊在課程改革中,要注重結合公共部門管理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共性規律,引導學生重視思辨、深入思考,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和運用。在以往的教學中,管理學的案例主要以企業等經濟組織為主。在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教學團隊在案例教學中增加了政府等公共部門組織管理的實踐案例,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了公共部門的管理如何運行,公共部門和企業組織在管理過程中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原因等,進而初步建立起學生的專業視野,引導學生樹立公共服務意識。
四是重視課程思政元素的無痕融入。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應具有合作精神、公共精神和家國情懷,更應具有奉獻精神。由于管理學具有多學科交叉和實踐性等特點,因此管理學課程涉及的思政元素內容比較多,每一章節的內容都可以挖掘出大量的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中,教學團隊要在完成專業教學的基礎上,注意將管理學理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現管理學知識與思政元素的相輔相融。
三、公共管理類專業“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改革
公共管理學科以“公共性”和“管理性”兩個基本出發點來設置專業課程。就目前各高校的教學實踐看,專業核心課程涉及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公共組織學、組織行為學、公共政策學等。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基礎課程,“管理學原理”課程改革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下一步,要持續通過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探索課程考核方式、構建網絡教學平臺等綜合改革與實踐,來更好適應培養高質量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
一是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注重通過交互式、主題討論式、情景模擬式等融合式教學方式,建立“學生主動學、教師引導教、實踐體驗學”的立體教學模式,以管理案例、管理寓言、經典導讀等形式客觀展現各種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的精髓,使管理理論更貼近實踐,使學生從中領悟管理理論的真諦。在完善、更新各類傳統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學習小視頻的制作方法,從實時新聞、紀錄片、影視劇中挑選素材,制作各類管理內容的小視頻,逐步建立起相關管理內容的小視頻資源庫,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是進一步強化過程管理。按照“課前引導、課堂精簡、課后閱讀、策劃設計或小組討論”四個環節,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精講與多練相結合、學習與運用相結合的教學氛圍。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側重點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在“管理理念”“管理發展史”“管理原理”“激勵理論”“領導理論”的講解中主要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一些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在“決策制定”“計劃制訂”“組織設計”“管理角色”“組織文化”等章節中,采用學生教師互動式與模擬訓練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動腦、動手,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教師要始終牢固樹立“課程思政”意識,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是進一步跟進新技術發展。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任務之一就是要主動適應和引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人才培養結構、培養模式與國家需求相匹配,專業體系、人才培養體系與產業鏈、創新鏈相銜接。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組織管理效益,虛擬仿真、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公共管理領域運用廣泛。教學團隊對這些新技術的方法、特點、原理等要以專業的視角進行介紹,通過課堂討論、課后作業等形式系統地了解新技術在不同管理場景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掌握其應用方法,更好承擔社會的需求。
四是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環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公共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教師要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接觸實際的管理工作,如積極聯系實習基地或各類公共組織,帶領學生參觀、學習,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培養他們的管理感知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聽取學術界、實務部門的學者及專家的報告和講座,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加強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完善實驗課程及電子政務實驗室、公共管理智慧實驗室建設,積極構建“軟件模擬實習+崗位認知實習+社會調查實習+畢業崗前實習”的實習體系,為學生實現專業能力發展提供平臺。
五是進一步提升考核評估的科學性。課程考核既重視考查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又重視檢驗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核內容的難度要適當,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開差距。要改進考核辦法,合理運用診斷性考核、過程性考核、結果性考核等方式,提升考核的精準度,全方位激勵學生提高知識掌握程度。教學團隊各成員要嚴格、全面記錄課堂討論和作業檢查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