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成長插上“科學的翅膀” ——安康市漢濱區中小學科學教育探索記
作者:新聞中心 魏淑敏
發布時間:2024-05-13 15:42:5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在課堂上嘗試馬德堡半球實驗,在操場上練習電動遙控固定翼、多旋翼飛機飛行,在科技館里觀看機器人表演及球幕電影、借助VR感知多彩世界,在實踐基地近距離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聆聽技術人員關于植物習性的講解……近日,記者走進安康漢濱,看到校內外一個個教育場景讓學生們時刻與科學近距離接觸。
近年來,安康市漢濱區堅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開足開齊科學課程,開設多彩科創社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力促中小學科學教育提質增效。
漢濱區建民初級中學的化學實驗室
漢濱區鐵路小學機器人社團的學生在進行巡線程序設計
在課堂上播下“科學的種子”
前不久,漢濱區召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現場推進會,進一步部署深入推進科學教育的路線圖。“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主陣地在學校、在課堂,我們要求每所學校都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精準做好各項實驗,讓每一名學生都獲得基本的科學知識。”漢濱區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陳鋼說。
近年來,漢濱區中小學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扎實上好科學課。
位于城鄉交叉地帶的漢濱區建民初級中學,在安康城市化進程中一度陷入艱難困境。“外部環境沒法改變,我們能做的便是盡全力教好學生,用教育教學質量贏得社會的認可,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校長周章群說。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中,建民初中將實驗教學作為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探究的重要途徑,綜合運用編程、制作等形式,讓傳統實驗教學和新興科技有效結合;將相關實驗內容融入科技藝術節,開展常規實驗操作展演活動,并將實驗教學納入校本教研,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課堂上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問題式學習……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越發意識到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睗h濱區果園小學校長石敬博說,近年來,果園小學構建了以學校科教為主體、家庭和社會科教為兩翼,師資保障、課程建設和實踐活動為驅動,著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的“一體兩翼三驅四核”科教工作模式,全力做好學校科學教育。
漢濱區西關小學教師胡維苗以前是一名語文老師,平時對科學知識很感興趣,但擔任科學學科召集人還是讓她壓力倍增,如何做好各項實驗操作、怎樣通俗易懂地上好科學課都成為了擺在她面前的難題。在參加國家級交流活動和省市骨干教師培訓后,胡維苗認識到科學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思維、認知能力的培養。
胡維苗的經歷是漢濱區很多科學教師的共同成長之路,也是漢濱區加強科學師資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積極爭取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計劃”等項目,選派科學類教師參加全國、省、市級專項業務培訓,整體提升科學類學科教師專業水平。
與此同時,漢濱區還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挖掘區域內科技館、工農業園區等科技元素,創建中小學科學教育基地,聘請不同行業的科技工作者擔任校外科技輔導員?!艾F在,我們初步建立了‘科學副校長+科技輔導員+科學基地+館校結合+科普案例’的科學教育工作機制?!标愪撜f。
漢濱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推進會現場
漢濱區果園小學學生在課堂上制作3D投影儀
用多彩活動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
“疊加兩塊木板,用螺絲固定好四邊支架,將投影鏡片表面薄膜撕掉,沿著虛線折疊安裝……”在果園小學五年級(5)班的教室里,“小小科學家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制作3D投影儀。“不到一節課我就可以完成投影儀的制作,之前我還學會了做帆船和風力車,我很喜歡上這個課。”學生曹鈺喆說。
這是果園小學開展科學教育的一項創新舉措。近年來,果園小學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全校開展“科學小制作”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置難度,每周一次。“雖然制作材料花費很高,但是因為學生喜歡我們就一直堅持了下來,希望可以在親手制作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笔床┱f。立足省級智慧校園示范校建設優勢,果園小學還利用數字技術為科學教育賦能,開設了人工智能、3D打印、趣味編程等社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素質。
果園小學的探索是漢濱區開展科學教育的一個寫照?!敖逃康奈募槲覀冮_展科學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結合區域實際,我們出臺了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案、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希望為各??茖W教育指明方向。”陳鋼說,“做優科學類課后服務,校校建立科創類課后服務社團,滿足學生科學探究需求是我們嘗試的一個重要方向。”
位于漢濱區關廟鎮的鐵路小學,早在2015年就組建了航模社團,吸納了一批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生加入,圍繞航空模型理論、電動遙控固定翼飛機飛行等開展教學?!皠傞_始是出于興趣自學,但是操作時發現無人機常常飛上去一秒就掉下來了,經過專業學習我才知道平時要進行操控器的模擬訓練,形成肌肉記憶?!鄙鐖F指導教師潘向華說。經過不斷地摸索,師生們熟練掌握了飛行技巧并多次在省市比賽中獲獎,現在的航模社團已經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社團?!拔覀兊暮侥I鐖F還被吸納到區教體局‘童心體藝志愿服務隊’,為山區孩子送去科技之光?!毙iL曾玄東說,學校還將科學課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助力學生減負,因此被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機構評為“科創筑夢助力‘雙減’試點單位”。
“學生必做探究實踐活動”是《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增的一個內容,也是體現科學課程特點的重要內容。西關小學基于隨遷子女多、科學體驗少的實際,將“體驗式學習”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切口,組織師生到漢江公園、氣象站等基地參加科普體驗,引導學生感受科學技術帶給生產生活的便利;鼓勵學生結合節約糧食、食品安全等主題開展實踐活動,以問卷調查、科普繪畫、調查報告等形式記錄研究過程,讓學生逐步掌握科學調查的方法。“在2022年青少年科學體驗調查活動中,我們被評為全國優秀學校,這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毙iL李如斌說,“下一步,我們還想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設形式、內容豐富多樣的科學體驗課?!?/p>
漢濱區鐵路小學航模社團教師閔功云在給學生進行技術指導
漢濱區西關小學的學生在體驗VR技術
在學科融合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走進建民初中勞動教育基地,辣椒、茄子、西紅柿、南瓜等菜苗正在奮力生長,“這是前不久農業生態園的工作人員給我們送來的植株并指導師生栽種的?!敝苷氯航榻B說,建設校內勞動基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從中體悟科學之美、科技之魅。
據了解,除了在校內進行農業科技教育外,建民初中還和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帶領學生前往研學體驗基地感受現代農業的發展?!皩W生來研學時,參觀之余我們會給學生講解土質配比、大棚結構設計、自動澆水機等背后的科學原理,對于高年級學生還會帶領他們嘗試嫁接技術、土壤實驗,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研學基地負責人說。
周章群告訴記者,學校之前還專門組織學生將勞動基地里采摘的部分蔬菜送去了敬老院,培養學生的敬老愛老意識——這也是學校德育創新的“小竅門”:將科學教育、勞動教育、品德教育三者融會貫通。
在抓好課堂主陣地之余,果園小學全學科實施“思政+”學科融合的科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普及科學知識、感悟科學語言、浸潤科學家精神,在數學中培養科學意識、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在藝術類學科中感受科技之美、培養實踐能力,讓科學教育在“第一課堂”扎根;鐵路小學以科普輔導教師為骨干,組織教師分學科、分系列、分層次整理出學科滲透科學教育的知識點,使科學教育在各學科中滲透……
“學生們更加陽光自信了,校園里有了活力?!薄皩W生沉迷手機的少了,親子關系更好了,家校共育有了新抓手。”“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更好了,也更有團結意識了……”科學教育的開展,給漢濱區中小學校園帶來了嶄新的變化。
“現在,漢濱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全面邁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提供了新樣態,今后,我們將推動學??茖W教育工作常態化開展,全面提升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為建設教育強區、科技強區貢獻智慧和力量?!标愪撜f。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