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教育深入“童心”
作者:魏 潔
發布時間:2024-10-16 10:12:4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根據兒童生活,我們可以安排六大領域的教學內容: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家鄉)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六大生活領域又包含七大主題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養教育、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教育、愛國愛黨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自然教育、國家領土和主權教育、開放的國際視野教育。六年級上冊屬于“我們的國家生活”這一生活領域,是法治教育專冊。法治教育屬于公民素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法律素養、法律觀念和法律態度,幫助學生了解和遵守法律,學會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教材內容
六年級上冊教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為目的,從“公民與法”“國家與法”“社會與法”三個維度設計了9個話題,讓學生感受法律、認知規范、了解法律的作用。單元內容主要涵蓋了法律知識、法治理念、規則意識、道德觀念等方面,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系統安排了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家庭關系、社會活動、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國家機構等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規和我國簽署加入的重要國際公約的核心內容。
二、教材特點
貼近實際。教材內容貼近青少年的實際生活,注重從實際生活中選取案例和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系統完整。教材按照不同的層次和深度系統安排了法律常識、法治理念、法治原則等內容,呈現了完整的法治教育體系。針對性強。教材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安排了家庭關系、學校生活、交通安全等內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實踐。教材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組織模擬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所學知識。圖文并茂。教材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復雜的法律知識和案例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三、教學策略
法治專冊的教學要遵循《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要求,教師要創新課堂形式,通過體驗、參與、實踐等教學方式,與法治事件、現實案例、常見法律問題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切實提高法治教育的質量和實效。
1.研讀教材內容。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
2.創設豐富的情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3.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模擬法庭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互動、交流感受,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4.結合實際案例。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了解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提高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
5.注重情感教育。在法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感受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正義,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法律信仰和守法意識。
6.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視頻教學、在線互動、模擬法庭、游戲化教學、角色扮演、辯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優化教學效果。
7.注重家校合作。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讓家長了解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8.引導學生實踐。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如參觀法院、模擬選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和運用法律知識,培養其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9.多元評價方式。法治專冊的教學評價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法治素養。
在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案例、常見法律問題等,讓法治教育深入“童心”。同時,要不斷創新課堂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提高法律素養。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沙峁九年制學校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