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開展有效合作,這不僅是促進青少年兒童形成良好品格、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進入新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使學校德育面臨著眾多挑戰。

近年來,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小學教育集團學校堅持“以學校為本”,不斷拓寬德育實踐視角,朝“辦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校”的目標努力,結合學校本身的特性及發展層次的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主動聯系家長和社區,落實一體化德育,以“學生為本”“德育為核”“體驗為主”“共生共長”理念,構建德育工作“165”模式:一主六徑五助(一線貫通:德育工作推行“校長—德育分管副校長—德育主任—大隊部—教職工—學生”主線縱向深覆蓋管理;六大途徑:主渠道德育、主題德育、實踐德育、模塊德育、德育浸潤和管理與評價;五支隊伍助力:班主任隊伍、學科教師隊伍、行政后勤管理隊伍、校外輔導員隊伍、班隊干部隊伍建設),打造“六育”德育課程,深推德育序列化發展;通過多形式狠抓“習慣養成”教育,強化全過程“激情”勵志教育,抓實質問題,重實際效果,實現德育工作思路有新拓展,內容有新特色,成效有新亮點,為打造學校德育特色不斷賦能。

一、德育核心體系引領,建構育人機制

(一)細化養成教育“三講六到位”機制。其中,“三講”指講文明,注重文明禮儀;講學習,養成良好習慣;講安全,內化安全意識。“六到位”分別指以下幾項工作做到位:一樹,樹立遠大抱負和理想;二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三別,向粗魯告別、向違紀告別、向陋習告別;四帶,把文明禮儀帶進校園、把快樂微笑帶給大家、把愛心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互助帶給社會;五無,出言無臟話、身邊無雜物、公物無損壞、衛生無死角、生活無浪費;六不,不遲到早退、不拖拉作業、不亂丟亂扔、不損壞花草樹木、不沉迷網游、不違反校規。

(二)加強班級建設“四四六”機制。每周開好德育“四會”:周一主題班隊會,周二隨堂3分鐘收心會,周五隨堂3分鐘專題教育會,每天下午離校前3分鐘文明禮儀及安全教育提醒會。班級建設“四有”:每個班級有主流文化展示(包括班訓、班風、公約、品牌、寄語),有日考勤公示角,有學習園地(包括板報、墻報、作品展示等),有圖書角自然角。班級建設“六美”:衛生整潔美,整體布局美,物品擺放美,自然和諧美,創意特色美,班級風貌美。

(三)推行常規制度“一日十查、序列推進”機制。“一日十查”即值周領導、教師、紅領巾監督崗每天檢查學生上下學、晨午檢、晨讀、課間午間、兩操、眼操禮儀、午餐、衛生、節水節電節糧、集會活動十項常規落實效果,每周一小結一評比,并頒發流動紅旗。“序列推進”即每學期德育工作按照“月主題、周訓練、日達標、期鞏固、年表彰”的序列推進,細化過程評價。

二、“六育”載體筑牢,夯實德育目標

立足本校實際,創新“課堂滲透、重要節日拓展和社會實踐”德育載體,借助“六育”途徑,夯實德育目標。

1.課程育人。以“兩抓”夯實德育成效:一抓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強化教師學課標、研教材、備好課、上好課,落實“知情意行”目標(包括道德知識的認識、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意志的鍛煉、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二抓德育特色校本課程滲透。按照“一校一特色”工作思路,因校制宜開設豐富多彩的特色校本課程。例如,澗池鎮中心小學足球和架子鼓課程、東岳小學分層作業和勞動教育課程,龍鳳小學智慧教育課程,南河小學小樂器、沙壩小學花樣跳繩等。全鎮以涵蓋10個不同領域的校本課程為本,讓學生擁有多樣化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激發學生綜合素養發展。

2.文化育人。一是以沈氏家訓展覽館為陣地,以“承家風記家訓知榮恥學做人”為主題,落實傳統文化育人;二是提升校園文明水平,以“主題教育激勵人、校園文化熏陶人、榜樣示范教育人、實踐活動鍛煉人、自主管理培養人、文明禮儀引領人、三位一體共育人”為載體,營造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校風校貌。

3.活動育人。以“四節”“四禮”為載體,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教育活動全過程,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確保活動扎實推進、不斷深化。一是精心組織節日紀念日活動:利用清明、端午等中華傳統節日,開展文化習俗等主題活動,增強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文化感;利用兒童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集中開展愛黨愛國、尊師重教等主題教育活動。二是辦好學校節會活動:鎮內各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開蒙禮、入隊禮、成長禮、畢業禮,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三是創新團隊活動:通過規范隊會課堂和紅領巾講堂等途徑,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4.實踐育人。一是依托漢陰縣“沈氏祠堂”、七葉蓮研學基地等特色資源,實施“紅領巾+”德育實踐。近年來先后組織開展“紅領巾+社區”“紅領巾+環保”等研學旅行教育實踐活動65場次,學生參與達3000人,打造“行走的思政課”。二是借助“德育作業”將勞動教育“一懂、十會、三結合、三知道”相結合,通過勞動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生活,收獲技能。

5.管理育人。一是圍繞“五助”隊伍建設,形成橫向連接的德育工作體系。通過定期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和強化師生一日常規,竭力打造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的教育團隊。并每學期開展文明班級、安全班級、讀書之星、科技之星、最負責家長評選等工作和學生網格管理,增強服務意識。二是以愛黨愛國為主線,行為養成教育為基礎,班集體建設為重點,利用“爭做好隊員”“經典伴我行”等活動,開展學生禮儀、紀律等教育引導,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崗位,班班有展示的氛圍。三是從“心”出發全力護航學生心理健康。按照“113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根據“四個優先”工作要求,全力織牢學生心理健康關愛“四張網”,以心育人,為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近年來,開展個體心理輔導28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12次,心理社團開課60節。

6.協同育人。一是積極開展家校共建共育,通過家長志愿課堂、家長開放日等方式主動與家庭溝通交流,增強家校互動。二是協調社會資源,重點對校園食品安全、校車運營、安全環境等進行定期到校指導和教育講座,織密校園安全“網”,時刻堅守安全“關”,為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政策制度的支持保障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家校社共育”逐漸由點狀走向系統,從片段走向全程。在德育工作“165”模式下,學校通過過程性活動的扎實開展,提振了學生精神,抓牢了養成教育,凈化了校園環境,豐富了德育功能,學校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特色足球學校、安康市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連續2年被評為先進單位,2023年鄉村少年宮工作綜合考核榮獲全省第一優異成績,500余名師生在省市縣獲獎。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展望未來,奮斗不止。漢陰縣澗池鎮小學教育集團將繼續保持初心與執著,努力營造更加和諧、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園環境,攜手并進,共同擘畫學校美好圖景。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