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標對表職教新法新政,聚焦關鍵領域改革,圍繞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國際交流,高質量推進國省“雙高計劃”建設,打造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咸職樣板”。

E:/360MoveData/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43E6005C363ED795947678796E4_EEF8F69C_43E1B.jpg43E6005C363ED795947678796E4_EEF8F69C_43E1B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與喀什市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校院研學就業基地揭牌

產教融合,專業共建,打造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該院全面貫徹中辦、國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入落實“一體兩翼五重點”改革任務。堅持教產對接,主動對接學前教育、健康醫療等區域重點產業鏈,構建專業群協同發展機制,形成“1+5+N”國、省、校三級專業群發展布局。強化以教促產,搭建產教融合平臺體系,對接產業需求,高標準建設陜西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咸陽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教聯合體等,靶向培養適應區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深化以產助教,學前教育專業群與小天鵝教育集團下轄37所園所合作共推“四一制”幼師培養新模式,從服務幼有所育邁入幼有優育新賽道,先后認定國家在線精品課程4門。護理專業群對接大健康產業與智慧醫療發展,健全醫教融合、校院合作育人機制,與區域內4家三甲醫院合作實施“校企協同、四段五級”人才培養模式,教師連續2年獲全國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入選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1支。2024年,該院教師獲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4項,學生獲國省技能大賽獎80項,協同育人成效凸顯。

陜西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在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舉辦

陜西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在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舉辦

科教融匯,四鏈共融,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貫通校、地、行、企“四方”資源,建立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積極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共融”。以應用導向推進評價改革,制修訂《科研項目積分管理辦法》等制度,構建形成多元化科研評價考核體系,激發教師科技創新內生動力,獲評陜西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優秀案例。以校地協同推進資源聯動,與禮泉縣簽定秦創原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科技信息供需交流共享等八大機制,聯合舉辦科技成果路演,參與企業30多家,發布成果16項。立項陜西省農業科技創新驅動項目“石榴新優品種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建成集成示范基地600余畝。廣泛開展技術診斷服務,累計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100余次。以多元合作推進成果落地,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與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開展秦創原項目合作,量身定制成果轉化策略,6項科技成果實現技術轉讓。2024年,該院獲國家授權專利37項,獲評陜西高校秦創原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評估A等單位。

E:/360MoveData/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唐農苑生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png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唐農苑生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唐農苑生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

開放辦學,交流共鑒,駛出職業教育出海“新航道”。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建“四共四合四融”國際交流合作模式,全面拓寬國際合作辦學格局。以“四共”模式助推“引進來”,實施資源共聚、專家共創、平臺共享、基地共建“四共”模式,先后簽署國際合作協議13份,接待外賓100余人次,承辦第一批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標準開發項目啟動大會等國際性會議5次,搭建中外“交流互鑒”橋梁。以“四合”模式賦能“走出去”,構建實施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四合”模式,開發汽車工程技術員等4項崗位標準取得坦桑尼亞官方認證并納入其國家職教體系。與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理工學院共建中坦云智學院、中坦秦嶺工坊,打造境外辦學品牌。以“四融”模式打造“來華留學”高地,構建實施語言共融、文化共融、技能共融、師生共融“四融”模式,近兩年招培來華留學生40名。19名教師先后為印尼、塞舌爾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15門課程培訓,受到外方師生一致好評。

E:/360MoveData/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外籍師生參加“我眼中的咸陽”主題沙龍活動.jpg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外籍師生參加“我眼中的咸陽”主題沙龍活動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外籍師生參加“我眼中的咸陽”主題沙龍活動

未來,該院將堅持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引領,聚焦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的“新雙高”建設要務,繼續圍繞服務區域發展、支撐產業發展、服務職教出海等,著力推進“雙高”建設,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