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北工業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論述和對國防軍工高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對學校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總師育人文化,發揮“國防、三航、系統”特色優勢,聚焦“總師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瞄準尖端前沿急需方向,著力提升科技支撐力、社會協同力,深度融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在“為黨育英才、為國鑄重劍”的實踐中矢志擔當、彰顯作為。

大力推進“總師型”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深挖總師育人文化內涵,從擔綱“系統、整機、型號”研制重任的總師身上,總結凝練“低調務實、兼收并蓄,厚積薄發、為國鑄劍”的“總師型”人才特質,不斷完善“專業精、系統強、重實踐、能擔當”的“總師型”人才大學培養路徑,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壇富含“西工大味道”、有“為國鑄劍”精神的“泡菜水”。強化特色軍工報國教育,打造“百名總師思政課”“大國三航”等品牌、“總師型”人才培養計劃“鑄劍班”,教育引導學生立大志向、入主戰場、上大舞臺、干大事業。2024屆畢業生47%投身國防科技工業一線,居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打造“總師型”人才培養實踐育人“三個一”工程,即本科生在學期間,到延安等紅色基地開展一次現場實踐教育,到國防院所開展一次實習實踐,參加一次海外實踐研學。2024年學校學生共有2000余人次到延安接受紅色教育,7000余人次走進300余家國防院所開展實踐調研,近3000人次出國(境)開拓視野。

IMG_256

《新聞聯播》報道學校總師校友講思政課

率先開展“1到0”重大工程基礎問題研究。基礎理科“0到1”是“無中生有”式的原始創新,工程技術“1到0”是“有中尋根”式的反向基礎研究。2024年,學校黨委書記李言榮在《中國科學報》《學習時報》等媒體發表有關“1到0”重大工程基礎問題研究的署名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學校實施“1到0”基礎科學問題研究計劃,構建工程研究人員與基礎研究人員協同發力機制,挖深、找準工程實際中的基礎科學問題,成為“出題人”和“閱卷人”,鼓勵基礎研究團隊勇于“揭榜掛帥”,做好“答題人”。在全校系統梳理“三航”領域11個研究項目,同時聯合院所企業啟動“1到0”工程基礎問題研究,已初步形成典型示范,加快引領學校有組織科研范式轉變。

1到0

6月6日,學校召開工程基礎問題研究(1→0)工作推進會,啟動首批研究項目

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持續深化。為從根本上破解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學校開啟了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的改革探索。作為“三項改革”的先行探索地,2024年學校持續提高成果轉化效能。李強總理來校調研無人機產業發展。省委書記趙一德第6次到學校調研“三項改革”工作。各部委、省市等來校調研“三項改革”工作累計100余次。“西北工業大學以‘三項改革’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深度融入秦創原、西安“雙中心”建設,18個案例入選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典型案例。作為唯一受邀高校,在陜西省新聞發布會介紹成果轉化“一校”模式。新增成果轉化企業9家,新增融資5.01億元。7家成果轉化企業攜“高精尖”科技成果亮相珠海航展。制定的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評估機構服務規范》《專利申請前評估規范》正式發布,填補了省內空白。

92457DA06B38FEF9A4851537B93_657E7241_2F766

1月30日,李強總理在西安愛生技術集團調研

作為一所國防軍工特色高校、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北工業大學將錨定“天下工大、世界三航”遠景目標,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主動擔當作為,奮力走出一條西部國防軍工高校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努力成為“總師型”人才的培養者、關鍵“卡脖子”技術的攻堅者、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貢獻者。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