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財經大學以“社會調查”為載體 構建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4-12-27 10:13:4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苯陙?,西安財經大學圍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把專業課實踐教學、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有機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學生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深度融合,形成“社會調查+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新模式,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和專項項目立項,入選《陜西教育工作情況》和陜西省教育評價改革案例等獎勵4項,實現了協同育人的多重效果。

以社會調查為載體,構建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新模式
西安財經大學突出實踐育人,2012年設立“雙周實踐教學周”,每年組織學生分專業進行社會調查活動。2017年實施“夏季短學期”制,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定實踐教學標準,在第三小學期,由學校統籌、學院實施、專業課教師帶隊、思政課教師協同,成立“社會調查+思政教育”實踐教學團隊,帶領各專業學生深入鄉村田野、社區工廠,廣泛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調查。本科生大一側重理想信念教育,大二側重國情社情教育,大三側重職業規劃,大四側重就業引導,研究生側重立足實踐科研報國,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共同嵌入實踐調查活動各環節,每年有200多名教師、近100支調研團隊和1萬多名學生參與。經過10多年的探索完善,逐漸形成了“社會調查+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新模式。

以社會調查為牽引,打造思政教育實踐大平臺
西安財經大學以“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為兩翼,以“政府委托項目、專業課、思政課、第二課堂”四類社會調查為支撐,推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個融合,構建政府、社會、學校聯合協同聯動的“思政教育實踐育人共同體”。
2018年以來,西安財經大學師生參與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山西、陜西等全國8個?。ㄗ灾螀^)、300余個行政村的貧困縣退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第三方評估工作,目睹了“精準扶貧”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和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故事,心靈被強烈震撼,精神時時沐浴洗禮。師生將所見、所感、所思、所悟訴之筆頭,撰寫出版50余萬字的專著《祖國不會忘記》。在“陜西省消費環境指數編制”項目中,師生參與700余人次,調查了3萬余名消費者、近4萬多個經營主體,編制的《陜西省年度消費環境指數(CEI)報告》連續7年被陜西省政府采納并向全社會發布。思政教育實踐大平臺的不斷拓展有效推進了德智并舉、德業融合和德能并進,使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仁愛之心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融入社會調查活動,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思想基礎。

以社會調查為手段,激發思政教育主體活力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痹谏鐣{查中,教師深入田間地頭,貼近百姓生活,觀察思考我國經濟社會及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了國情民情,深刻理解了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讓教育者先受教育。調查項目實施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輔助專業課教師現場教學,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共同梳理挖掘潛在的思政元素,有效促進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對接,出版的《經濟學科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成為經濟學學科理論和課程思政結合落地的標志性成果。同時,社會調查反哺思政教育,思政課教師在社會調查過程中注重收集積累素材,把所見、所感、所悟轉化為典型鮮活的事例融入課堂教學,讓思政課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課堂充滿了時代的氣息和田野的味道。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