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激發學生習作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習作過程中不斷提升習作能力。基于此,筆者首先闡述了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對提高他們習作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種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方法。

語文教師都知道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曾有一位教師這樣說過,語文考試,其實只需要像古時一樣寫一篇文章就可以了,一篇文章完全可以全面地考核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樣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從專家到學者,再到教師和學生,對習作能力都是十分重視的。但是筆者通過相關課題的研究實踐,再結合所積累的教學經驗發現,影響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是學生習作興趣不高,絕大多數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習作任務。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愿意習作和熱愛習作,從“要我寫”轉變為“我要寫”“樂于寫”,進而實現習作教學目標呢?下面是筆者總結的幾種能有效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方法。

一、慧眼識生活,我手寫我心

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及與人交流,豐富自己的見聞,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而實際情況卻是,學生在習作時既抓不住要點,又難以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抓住春花的顏色、氣味,調動自己的視覺、嗅覺感受,生動地描繪了春天花兒競相開放的情景。作者之所以把景物寫得生動鮮活,正是因為作者在生活中細致入微地觀察、感受和思考。所以,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多鼓勵和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心去認真感受生活和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熟悉的、有特點的、能觸動心靈的人、事、景等,鼓勵和指導學生努力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寫真人真事,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平時盡力多積累不同類型的習作素材。

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雙減”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多年來的內卷,使得學生早早就開始在“題海戰術”中披荊斬棘以取得更高的分數。這導致他們平時很少讀書,即使有想法,也會因為缺乏語言積累而對習作望而卻步。要使學生習作時有話可寫,教師就必須注意學生日常習作素材的積累。除了上面所說的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之外,多讀書也是積累習作素材的好方法。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但僅僅多讀書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所讀之書進行思考和融合,力爭做到融會貫通,即能夠把讀過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目,組織趣味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去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不斷積累習作素材,同時搭建平臺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三、仿經典范文,形似后創新

模仿是人類學習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依,既能降低學習的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對小學第三學段的學生來講,更應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即使學生模仿時比較機械,教師也應加以肯定。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模仿,教師可以在學生模仿之初追求形似,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學著創新,鼓勵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習作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在學生習作過程中要動態借鑒范文,當學生無思路時,習作難度較大時,教師就可以出示范文讓學生先試著仿寫,然后再指導學生修改,增加更多屬于自己的內容和情感等。例如,寫景類的作文一直是小學習作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在習作時往往不知如何下筆,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東拼西湊,存在著內容空洞、順序不清、缺少情感、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導致學生一遇到寫景作文就“頭疼”。這時教師就可以從作文模仿和借鑒入手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通過多次練習和指導,逐步提升學生寫景能力。

四、可先說后寫,能明理通達

不少語文教師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教學經歷:有些學生平時侃侃而談,習作時卻無從下筆。原因何在?這是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的實踐卻相對較少,學生缺少實踐,怎么能寫出好的文章呢?因此在習作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后寫,即在進行習作前,讓學生先學著構思,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評一評,然后再動筆寫。在寫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寫不下去或寫不出來的情況時,可以停下來和老師、同學再次說一說、議一議,然后再動筆繼續寫。整個習作訓練要把“說”作為重點,說的內容越細越好,說的內容越有條理越好,學生說完之后教師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方式評價,以使學生說的內容能更深入更透徹,這時學生再動筆寫,寫出來的內容會更有條理,學生也會覺得習作是一件很有趣、很輕松的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培養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還可以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小片段的“說”的練習。

五、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

賞識教育能夠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明顯效果,就在于它可以有效激發人的內在動力,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賞識教育。有些學生的習作整體而言質量并不高,但只要學生在用詞、組句、情感表達、修辭方法的運用、選材等任何一個方面,哪怕是書寫上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教師就要多給予及時的贊美,使學生在自我肯定中樹立習作信心。教師若是把學生的習作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會影響學生的習作興趣,導致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教師對學生的表揚通常可通過下面兩種方式實現。一是在習作過程中的及時表揚,這個主要是在習作輔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習作的選材、立意、表達等給予肯定,同時適時地加以引導。表揚時不能僅用一個“好”字進行簡單評價,而是要具體說清楚哪一點好,怎樣寫可以更好。例如,學生在《漫畫的啟示》的習作過程中,有的學生想法和大家不太一樣,切入點不同,但觀點是正確的,這時教師就可以表揚他:“你的理解不僅是正確的,而且非常特別,給大家提供了新的習作方向。”二是針對習作成果的表揚,這一點可以通過批閱來實現,批閱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教師在批閱學生習作時,應盡量明確肯定他們習作中的優點,幽默委婉地指出他們習作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也能愉快地接受并改正習作中的不足之處。“天馬行空,構思離奇,真令老師佩服!”“老師正跟著你觀賞激烈的足球賽,球到底進了沒有啊?射門的時候是什么情景啊?快告訴我吧,要不我可要急壞了。”諸如此類的習作批語,不僅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

六、適時小練筆,做到積少成多

現在的學生課業負擔普遍較重,課余還要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和體育運動等,這樣算下來,時間就更有限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經常要求學生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會讓學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覺得難以完成,甚至有時會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教師在平時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比如指導學生寫些小片段,隨時隨地、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等,這不僅可以抒發個人情感,而且有助于提高習作水平,進而真正地愛上習作。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經常進行小練筆。比如可以在學完一篇課文之后寫寫自己的感受,可以寫寫身邊的人或事帶給大家的影響,可以寫寫春夏秋冬的變化,等等。大到對時事要聞的見解,小到詞語、修辭等的運用,這些都可以作為小練筆的一部分。在小練筆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完成小練筆,然后將其作為學生小練筆時的范文,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習作水平進行分層小練筆,使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寫作能力的小練筆。等全體學生完成小練筆之后,教師適時進行多種形式的評價或展示,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習作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慈母情深》時,就可以在情感升華環節讓學生寫寫自己特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可以先播放一組母親和孩子日常相處的畫面,引導學生想想自己日常和母親相處時的一點一滴,然后教師朗讀自己寫的小練筆,以起到示范的作用,緊接著指導學生完成小練筆,寫完后讀給老師和同學聽,請他們提提修改意見,最后把修改好的小練筆回家之后讀給父母聽,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讓父母寫寫他們想對自己說的話。這樣的安排既為學生后面的閱讀學習和習作訓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經過不同類型的習作練習,素材自然就逐漸豐富起來了,習作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到這些內容,從而不再為習作犯難,甚至會覺得習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韓城市新城區第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