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高中發展的“寶雞路徑”
作者:張省剛
發布時間:2025-03-11 09:23:3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編者按
縣中承載著千萬家庭的希望,中省相繼印發“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為縣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寶雞市把縣域高中質量提升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為縣中內涵式、特色化發展探索了“寶雞路徑”,敬請關注。
辦好縣中是民生、民心和民意工程。為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高中,寶雞市積極破解縣中發展瓶頸難題,大力扭轉縣中“塌陷”局面,推動縣中走向“崛起”。
一、路徑和成效
(一)加大投入,持續優化辦學條件。近三年,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支持縣中補齊短板弱項,增建教學用房、改造運動場館、添置教學設備、建設智慧校園、優化育人環境,實現了縣中標準化全覆蓋,省級示范高中達到4所,占全市的40%。扶風縣投資3500多萬元,為扶風高中和法門高中建設信息技術教室7個、標準化實驗室12個。隴縣投入2800多萬元為縣域兩所高中建設了文體中心,安裝了智慧黑板,實施樓體維修,改善了辦學條件。太白縣投資2400余萬元啟動了太白中學綜合樓和智慧校園的建設、操場和宿舍樓的改造提升、智慧黑板和護眼燈的安裝等項目,全面優化普通高中設施保障。麟游縣三年累計投資2500萬元,實施縣中教學綜合樓、校園綠化、智慧校園建設等項目,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二)保障師資,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堅持優先保障、動態調整、統籌使用,著力解決縣中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未經組織批準,私自流動的“三級三類”骨干教師,終止其骨干培養與晉級資格,并取消相關稱號及待遇。近三年,寶雞采取公開招聘、縣內選調等方式,為縣中補充教師181人,有效緩解了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教師缺員的問題。扶風縣通過公開招聘補充高中緊缺學科教師20人。麟游縣為縣中招錄選拔學科教師25名,先后建成省級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各1個,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共11名,為高中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了人才支持。眉縣采取公開招聘、遴選優秀教師回眉從教、校際流動等方式為兩所高中補充緊缺學科教師51人。同時加大縣域內教師統籌調配力度,實現城鄉教師交流制度化,推進縣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三)規范招生,吸引優秀生源回流。從2012年開始,實施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實行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愿、統一下達計劃,縣區組織錄取,錄取結果與高中學籍掛鉤,推行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嚴禁跨縣域招生和超計劃招生,有效遏制并徹底扭轉了學校隨意招生、學生無序流動的亂象,維護了教育公平。近年來,持續優化招生方案,全面實行屬地招生、公民同招的政策,優質普通高中將不低于50%的招生計劃定向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將主城區優質民辦高中招生范圍限制在城五區,引導學生理性回歸縣中就讀,為打破惡性循環、振興縣中教育留足了生源。嚴禁跨區域招生,大力整治“掐尖”亂象,加大對違規跨區域招生、接收借讀生和空掛學籍等違規行為的核查處理力度,維護了高中的招生秩序,保障了縣中生源的穩定。
(四)協作幫扶,不斷推動質量提升。依托“寶雞市城鄉教育聯盟”,組建了6個跨域學校聯盟,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加強對農村高中、民辦高中的幫扶,實現共建共享發展。3所省級示范高中參與國家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通過聯合辦學、對口支援、優質課程共享、托管幫扶、集團化辦學等方式,推動城市優質高中的教育資源向縣域延伸,優秀教師向縣中流動,先進管理模式向周邊覆蓋,提升縣中教育教學水平,增強縣中自身發展軟實力,帶動城區普通高中和縣中共同發展。麟游縣與陜西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同時與北京交通大學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引進中國教育智庫網陜西中心“強師計劃”發展共同體項目,借力做實做精高考復課備考、示范高中創建等工作,為新高考改革、藝體特長生培養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太白縣依托省市縣三級培訓和寶雞中學、徐州七中的名師工作室(坊)、教育聯盟等平臺,實現太白中學教師“三新”培訓全覆蓋,夯實了高考改革的師資基礎。岐山縣蔡家坡高中成功創建為省級示范高中,麟游縣中學、鳳縣中學省級示范創建工作也在有序推進,全市縣中從被動“輸血”逐步走上了主動“造血”、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二、困難和問題
(一)區域發展不夠均衡。從教育質量的提升情況看,縣域間辦學質量差距較大。一些縣區對縣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履行保障職責不到位,個別縣中的辦學條件多年來未得到有效改善,對困擾縣中發展的負債、師資結構性短缺等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個別縣區和學校存在片面“抓分數、抓升學”的功利政績觀。
(二)優秀師資相對短缺。受地理位置、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等因素的影響,縣中很難引進高層次人才,造成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的高學歷人才短缺、骨干教師斷層現象日益明顯的現狀。加上退休教師增加、部分優秀師資外流等影響,導致縣中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整體偏大、骨干教師數量不足,這使得適應高中綜合改革較為困難。
(三)招生規模持續下降。受縣域人口外流等因素影響,縣中特別是山區學校招生規模逐年下降,品牌效應難以形成,學校發展后勁不足。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市縣域普通高中在校學生22461人,較2021年的26372人減少了近4000人。
(四)教研質量有待提升。受地域條件、師資力量、教育觀念、家庭條件等限制,縣中學校在體育、藝術、研學、科創、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等方面的教育質量相對薄弱,相應地,校本科研的參與度并不廣泛,且研究成果的數量也不足。在推進生涯規劃、選課走班等方面也缺少謀劃。部分學校教研教改力量配備不強,教學方式方法陳舊,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三、對策和思考
(一)持續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縣域普通高中教育保障水平,完善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分擔體制,化解在發展歷史中存在的建設債務,適應新高考需求,進一步完善基礎保障條件,全面提升縣域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積極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均衡發展。落實普通高中教師待遇,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探索參照義務教育教師標準發放鄉村教師津補貼,使薪酬標準和實際收入穩步提升。
(二)繼續規范招生管理。一是堅持所有普通高中實施屬地招生、公民同招,嚴禁跨市域變相掐尖招生,減少優秀生源流失;二是支持縣中創新招生方式,加大對貧困生的幫扶,留住生源;三是在高等學校招生中給予縣中政策傾斜,從高等教育選拔機制著手,提高縣域普通高中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三)繼續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加強縣中教師配備,解決好學校間、學科間教師業務素質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二是實施縣中振興人才固本計劃,建立優秀教師獎勵激勵機制和優秀人才崗位津貼制度;三是推動以研促教、以研促學的教學教研激勵體系,讓績效激勵和教研激勵融為一體;四是建議出臺縣中教師隊伍流動機制和職稱評聘分離的相關政策,讓縣中教師能進能出,結構更趨合理,進一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四)繼續強化專業支撐。一是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特別是對新高考涉及的一系列創新理念、制度和方法的培訓,全方位重構教師教學方式、管理模式和評價體系,以更好地適應新高考;二是實施優質高中優秀人才縣中支教行動計劃,采用名校長掛職、名師送教、在線雙師教學等方式,示范引領帶動學校發展;三是建立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教師培訓新機制,讓本校骨干管理者、教師到優質中學掛職、跟班培訓,激發自主性和成長性,將先進經驗與縣中發展實際相結合,促進學校發展。
(五)繼續深化評價改革。一是進一步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選用懂教育、愛教育、知管理、能服眾的人擔任管理者,構建適合學校的多元化有特色的管理機制;二是嚴格禁止同級政府用高考成績排名,破除“升學GDP”導向,讓縣中從行政壓力和束縛中解脫出來,打造具有鮮明縣域特色的縣中育人模式;三是推行內部精細化管理,樹立正面校風形象,走出“老師埋怨生源質量差,學生怪老師沒教好”的怪圈;四是強化縣中督導評估,引導黨委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和質量觀。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教育局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