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煉 玉汝于成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成果完成側記
發布時間:2025-03-11 09:53:3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學校的校家社一體化育人課程既是全體教育者育人智慧的凝結,也是育人實踐的升華,自2015年起開始醞釀,經過千錘百煉,到今日終于玉汝于成,過程充滿了艱辛,不過收獲也是滿滿當當。
牢記初心與使命,奮勇出發
2015年8月底,曲江二小建成招生。其間,家長對學區劃分的不滿、對學校辦學能力的懷疑、對老師的不信任,令我們壓力山大。為此,我們連續舉辦了四場家長見面會,進行主題講座,向家長詳細闡述學校的辦學理念、愿景、規劃、策略及現代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等,現場解答家長疑問,同時開通校長熱線,與家長一對一交流;設立家長接待室,與家長面對面溝通……就這樣,我們一步步獲取了家長的信任,學校平穩開學了。
開學后,學校領導班子每天堅持在校門口迎接學生,也會和家長作一些交流。家委會成立后,我們多次與家委會成員座談,了解家長的需求,反饋學校的工作,及時消除家校溝通中的誤會……就這樣,我們用真心和實干贏得了家長的支持:入學禮,家長們踴躍報名;運動會,家長們爭當志愿者;校歌歌詞剛寫好,就有家長自薦譜曲、幫助錄制……學校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經歷此事,再加上多年教育工作的歷練,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了家校合力的重要性。當年10月,我們組建了家長學校,設立了校長講堂,分年級為家長舉行專題講座,指導家長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一學期下來,家長們紛紛反饋說自己收獲太大了,老師們也表示家長非常支持配合,自己工作順暢,幸福感滿滿,這不僅堅定了我們辦好家長學校的信心,更激勵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家校共建的機制、方法和途徑。
踔厲探索與實踐,篤定前行
2016年起,我們開始了系統化開展家校共建工作的探索,積極整合校內外專家資源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設立專家領航講堂,邀請專家舉行系列家庭教育主題講座。同時充分發掘、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吸納家長參加學校的教育活動,實施了“爸爸媽媽進課堂”的融通課程。指導、組織家長成立志愿者小分隊,與學生共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家長沙龍活動,組織家長分享育兒經驗。
2017年2月,學校與19家單位建立了協同育人關系,成立了校外實踐基地,聘請專業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為學生舉行專題講座及組織相關實踐活動。與此同時,學校申報的省級課題“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與實踐研究”立項開題,我們結合具體工作,完善校家社協同育人制度,建立了立體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系統。
矢志創新與融合,行穩致遠
2017年春季學期伊始,我們便著手推動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課程化、融合化,制訂了課程目標、實施方案,構建了以家長成長課程、家社融通課程、校社聯動課程為內容的課程體系和“1+3+3”模式的協同育人機制,有計劃地系統開展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
2018年,我們借助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實踐機會,進一步豐富、優化了課程內容與實施路徑,進一步融合了各方面的資源與力量,生動有效地實施課程。2020年,學校被教育部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共同評為“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2022年“智慧家長學校”被西安市教育局、民政局評為“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堅持提煉與升華,進而有為
2022年1月,《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正式出臺,對我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勵,決心不僅要把這項有意義、重要的工作做好,也要積極推廣。
做出決定后,我們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著手教學成果申報工作。從題目的確定、申報書的撰寫到申報材料的準備,從框架結構、提綱到具體文字表述,從各抒己見到達成共識,研討會開了一場又一場,申報書改了一次又一次,成果報告調整了一遍又一遍,經歷了山重水復的困頓,終于迎來柳暗花明的驚喜:思路逐漸明朗,邏輯不斷清晰,文字愈發凝練。
(一)集思廣益定題目
申報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成果題目。為此,大家細細研讀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圍繞學校、家庭、社會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承擔的責任進行深度研討后,明確了在題目中須凸顯學校的“主導”作用、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功能;圍繞教學成果可推廣、可復制的性質,經多次商榷,大家一致認為題目中須強調課程化的實施策略及實踐性。最終,將題目確定為“學校主導下的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課程化新實踐”。
(二)群策群力定內容
題目定了,方向就定了,我們圍繞成果主題,梳理邏輯框架,按照“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主要成果(解決問題的理論與實踐)—主要成效”的思路,討論內容與提綱。
在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小組成員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并闡釋了理由。幾經思想的碰撞、交流,我們選定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主體責任和邊界意識不清晰、機制不健全、工作不系統、專業人才保障不足”4個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根據申報書模板要求,結合學校發展歷程、校家社工作實踐,我們將第二部分“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分為3個階段,具體闡述學校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做法及成效。
(三)字斟句酌定文字
在框架和內容確定后,如何用有限的文字充分彰顯教學成果的特色與亮點,讓評審專家初看“眼前一亮”,再看“拍案叫絕”呢?小組成員們再次發揮集體智慧,一起字斟句酌、一絲不茍地撰寫成果報告。
我們以板塊的標題為抓手,從內在邏輯關系入手,先敲定核心詞,再調整句式、修改,既關注單個句子,又兼顧整體板塊,不僅文通字順,簡潔明了,更靈動“吸睛”。
在內容的表述上,一句句推敲,一次次修改,一遍遍核查,終于完成了申報書和申報材料的撰寫。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經過九年的探索、研究與實踐,三個月嘔心瀝血的梳理、提煉與凝結,校家社協同育人教學成果不僅在實踐運用中沉淀、豐富,而且完成了從實踐—理論—實踐的轉變與升華,讓更多的學校、家長和學生受益,這也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繼續探索校家社協同育人的新途徑與新方法,賦能青少年的成長。
本成果主要由陜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閻利娟、寇愛芳、李倩雪、鐘怡心、李曉娟、陶瀟完成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