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陶藝如同一部厚重的史書,記錄著千年的歲月滄桑與文化積淀。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以陶藝為媒,讓每一位學子在這片沃土上感受陶韻之美、汲取文化之魂。

建校之初,大學南路小學便將陶藝課程納入學校教育。陶藝活動是一項創造性活動,制作陶藝不僅需要手、眼、腦協調互動,更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學習陶藝制作,可以使其綜合素養得到發展。

一、趣味挖掘,彰顯中華文化智慧

依托陜西文化資源,學校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為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學習制陶技藝,并將傳統的文化元素融入陶藝設計,創作出既具有家鄉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的藝術作品。學校利用如西安火晶柿子(“柿”“事”同音,寓意“事事如意”)、臨潼石榴(籽粒緊密相擁卻又獨立存在,寓意“團結和諧”)等特產水果,讓學生了解并感受它們被人們賦予的傳統的美好寓意,并引導學生將水果的形象及其傳統寓意通過陶藝制作展示出來,再結合相關詩詞帶領學生品鑒。

二、應用于生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深入挖掘陶藝文化內涵,探索其在教育改革、藝術教育及勞動教育中的融合路徑,學校邀請西安非遺保護傳承志愿者,特別是陶藝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為學生們帶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陶藝作品,陶藝主題花園“陶韻園”成為他們欣賞作品、交流心得的世外“陶”源。

20250313100616276-71-ec146.png

人類親近自然與泥土的天性使得陶藝成為孩子們釋放自我、表達童真的方式。學校開展陶藝教學不僅旨在傳授技能,更是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三年級有一個女孩在失去自己養的金魚后整日郁郁寡歡,在接觸了學校的陶藝課程后,便想用陶泥制作一條小金魚。老師得知原因后,耐心地指導她和泥、捏塑、素燒、上釉,最終在經歷過窯火的燒制后,小金魚以陶塑的形式永遠地陪伴著她。

這只是陶藝課堂上的一個小故事。很多孩子將陶藝技能應用于生活,主動創造美好事物,并從中收獲快樂。自從學生們學習了陶藝,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對學校開展的陶藝課程給予了充分肯定。

三、與時尚結合,體會創新的樂趣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冰墩墩成了萬眾矚目的時尚焦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墩難求”。我們另辟蹊徑,鼓勵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冰墩墩”。開學第一天,學生們與老師圍坐一堂,陶泥在每個人靈巧的雙手中上下翻飛,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在窯火的燒制下,一個個憨態可掬、姿態各異的陶藝版冰墩墩“涅槃重生”,實現了“一人一墩”,同學們用自己的作品為冬奧健兒“打call”。

在陶藝的世界里,學生們將創造力與時尚感相結合。這樣的“開學第一課”無疑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四、跨學科融合,培育創造力

為了提升學校陶藝課程的育人實效,學校積極探索挖掘美術課和博物館課程中關于陶藝的文化元素。在美術課上,老師教導學生學習陶藝在繪畫作品和雕塑作品中的不同呈現,理解藝術在形式上的多樣性和在內涵上的表現力。

博物館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并在館內的手工制作和機器拉坯體驗區,由專業導師指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學習觀察窯火溫度,計算燒窯時間,在實踐中進一步激發其興趣和創造力。

展望未來,大學南路小學將繼續秉承“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探索創新陶藝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我們期待,在這片沃土上,能有更多的學子將陶藝之美融入心靈,傳承與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