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

一、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構成

通過中國知網、專業書籍等收集整理相關理論資料,深入了解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后,筆者確定了在本研究中幼兒教師的核心素養為:新時代幼兒教師應具備能夠適應幼兒教育活動、課程建設所需要的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和核心智慧。核心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回答“教育對象是誰”的問題)、客體性知識(回答“如何教”的問題)和實踐性知識(回答“如何用”的問題);核心能力包括在課程建設中的分析幼兒的能力、確定與設計園本課程的能力、實施園本課程的能力、反思與批判的能力等;核心智慧包括在課程建設中,教師通過反思、評價和總結凝練出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智慧。

二、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

(一)問題導向,教研引領成長

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構建立體化教研網絡。采用“大教研、小教研、聯合教研”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教研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教研橫向平鋪,解決共性問題;小教研垂直深入,解決個性問題;聯合教研持續優化,解決關鍵問題。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實踐驗證—反思總結—優化提升”的路徑推進教研,增強教研實效。

1.研究課程故事,提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

通過分析現狀發現,在課程實踐中存在教師的課程敏感度不夠、教師主體性不強、師幼互動質量不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園通過現場教研,提升生發課程的敏感度;通過實施課程,觀察兒童,不斷提升師幼互動質量;通過課程故事評價,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提升課程建設能力。以參加“生成課程故事叢書”編寫活動為契機,經過半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教師們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都發生了轉變,注重傾聽幼兒,尊重幼兒,支持幼兒主動探索與操作,讓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

2.研究課程環境,提升教師的環境創設能力

在幼兒園課程的推進與實施中,存在幼兒對課堂活動的興趣不濃、探索意愿不強以及活動材料匱乏、幼兒新經驗獲得較少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園通過專題培訓和教研,提升教師的環境創設理念;開展幼兒園環境創設互訪,進行經驗交流;開展環境創設評估,對班級區域環境及主題環境進行整體評估。在課程實施前,教師通過制訂、審議課程計劃來預設課程環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反思來調整活動材料,優化課程環境;在課程實施后,教師通過評價、總結、反思來完善課程環境和課程計劃。在推進課程環境教研的過程中,教師們的環境創設能力、對幼兒的觀察與分析能力逐步提升。

(二)層級培訓,鍛造骨干梯隊

注重教師培訓,建立分層培訓機制,聚焦課程建設,提升教師核心素養。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為每位教師制訂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給予教師專業支撐。為新教師補充與課程建設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解決教師課程建設“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培養教師實施課程的能力、觀察兒童的能力及家園溝通的能力;提升骨干教師統籌管理課程的能力。同時,將師徒結對作為提升教師核心素養的著力點,構建學習發展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1.課題推進,提升研究能力

針對部分教師欠缺問題意識、協作意識和成果意識的問題,本園堅持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程建設為重點,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鼓勵教師申報園本課題,聚焦問題進行專項研究,逐步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

2.考核評價,促進專業發展

本園從幼兒學習與發展評價、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課程實施評價三個方面構建了考核評價機制。一是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評價。主要通過幼兒一日生活的組織、教師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的觀察與分析、游戲活動記錄等方式來開展持續性觀察評價。二是關注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采取教師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估教師的崗位勝任力及課程實施能力。三是對課程實施進行評價。成立課程管理小組,對課堂活動、環境創設、家長工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教師的核心素養是知情意行的綜合體現。幼兒園可以通過專業培訓、課題研究、考核評價等方式提升教師核心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本文系陜西教師發展研究院課題“以課程建設促進教師核心素養提升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3JSY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楊凌高新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