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 踔厲奮發 以建設教育強縣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蘇紀宏
發布時間:2025-04-22 10:04:4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漢中市城固縣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自古重教興學、謙恭禮讓,僅明清時期就誕生進士51名、舉人196名;抗戰時期西北聯大在此辦學8年,走出了師昌緒等25位“兩院”院士和一大批行業精英,被譽為“抗戰烽火中的教育圣地”。近年來,全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大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措并舉健機制、強保障、優基礎、拓內涵、提質量,各類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和陜西省“雙高雙普”縣,2023年5月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通過省級評估。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扛牢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持續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環境、提升教育質量,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陜西省教育強縣,不斷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教育之力。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筑牢教育之魂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務,唯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才能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確保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我們秉承“厚基博望、持節致遠”教育理念,健全完善21項教育教學管理辦法,深入開展“桔鄉星火”大思政宣講活動和“大思政課”建設,榮獲全省立德樹人先進集體。
一是抓黨建強引領,牢牢把握正確的育人導向。立足“抓好黨建帶業務、抓好業務促黨建”的思路,認真貫徹執行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扎實推進黨組織領導與校長負責兩個層面的深度融合,全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變為育人育才的智慧優勢,強化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健全完善“頭雁工程”“火種計劃”“雙導師 雙培養”等工作機制,選優配強中小學黨組織書記、校長和思政課教師兩支隊伍,以“五星創建 雙強爭優”活動和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為抓手,突出政治標準,堅定信仰信念,著力培養“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時代引路人。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學校黨組織建設,打造“博望致遠”教育黨建品牌。
二是抓思政強教育,打造城固特色德育品牌。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加強實踐教學,提升思政德育工作實效。用好9個思政課教育教學聯盟和3個思政課教師發展指導基地,深入推進思政強基、實踐錘煉等八大德育行動,大力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發力,跨學科跨學段落實育人目標。廣泛挖掘歷史人文、紅色資源、身邊典型等教育元素豐富微思政課,旗幟鮮明地講好“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實現課程育人“小課堂”和社會育人“大課堂”的有機統一,打造獨具城固特色的“騫少年”德育品牌。
三是抓“五育”強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五育”并舉,圍繞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進一步完善“課程、活動、實踐”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短板,推進體美勞教育融合發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對特殊群體學生的幫扶關愛機制,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持續開展體藝“一校一品”和特色示范校創建活動,推行課后服務“151”機制持續鞏固“雙減”成效,拓展“課后服務+研學+活動”模式,積極舉辦各類體藝賽事、機器人大賽、信息素養提升等活動,深入實施“明眸亮睛、銀球少年”培育活動,探索綜合防控近視的新途徑。系統優化書香校園建設工程,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屬性,滿足民生之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唯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補齊義務教育短板弱項,縮小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公平性、普惠性、便捷性,才能保證教育公平推進和民生保障提升的發展方向不偏離,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一是立足提質增效,開創教育發展新局。一方面,推動各類教育協調優質發展。聚焦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進公辦幼兒園補短提質、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規范提升,實現“幼有善育”,并力爭早日創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聚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實施擴優提質行動,加大城鄉教育資源的整合調配,著力破解“城區擠、集鎮弱、農村空”的難題,實現“學有優教”并力爭高標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評估認定。聚焦高中教育特色發展,統籌抓好普通高中發展提升、中職教育產教融合工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有序擴大招生規模,加大體藝特長生培養,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扎實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行動,縱深推進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探索浸潤式教研改革,完善駐校教研、教育質量監測分析等五項機制,實施“教育教學五項展示”和“桔鄉優課”活動,引領打造高品質課堂。加強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陜西教育扶智平臺的應用,加快智慧校園建設,打造一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加大教育數字化的拓展和延伸,發揮“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作用,積極助力教育質量提升。
二是聚焦民生改善,滿足群眾就學需求。堅持教育發展“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積極爭取各類教育項目資金,結合人口變化和生源流動趨勢,統籌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大力實施校舍標準化、后勤規范化、部室精品化、校園智慧化工程,全方位改善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異,全面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努力讓中小學校成為全縣擁有最好的建筑、最濃郁的文化和最安全的設施的地方。加快城區學校布局建設步伐,持續擴大學位和優質資源供給。有序整合農村小規模學校,實施薄弱學校、寄宿制學校改造提升工程,著力改善教育教學和基本生活條件,抓好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生午休和資金監管等工作,全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落實各類教育資助政策,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實施陽光招生,妥善解決好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堅持學校管理集團化、隊伍建設一體化、教學研修同步化、質量評估聯動化、發展提升品質化的管理機制,采取“托管+協作”的方式,有效打破人、財、事的壁壘,進一步優化建強城鄉19個教育集團,以強帶弱、以大帶小,推動城鄉集團化辦學全覆蓋,促進教育資源配置更優化。
三是強化安全管理,維護校園和諧穩定。堅持以平安校園創建為主線,常態化開展校園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增強“應知應會”能力,抓好主題演練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抓好分析研判增強預警防范能力,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增強安全管理能力,抓好“三防”建設增強安全保障能力,抓好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增強聯防聯動聯控能力,切實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確保師生生命健康安全。
牢牢把握教育的戰略屬性,服務發展之要
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厚植創新人才培養的沃土,持續推動教育體系與產業體系、社會體系、科技體系等的有效對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一是把握教育改革之變。聚焦解決教育領域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利于激發創新活力的關鍵問題,致力于從“量的趕超”向“質的躍遷”轉變,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教育評價、教研督導及中心校、集團化辦學模式等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更加開放多元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二是服務經濟社會之需。以辦好特色職業教育、打造“城固工匠”品牌為目標,深化縣職教中心“雙優”建設,發揮“政企?!比瞬虐l展聯合體作用,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辦好綜合高中班,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專業,提升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是夯實教育發展之基。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持之以恒地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教育引領每一名教職工積極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四有”好老師,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行為影響帶動學生。精心舉辦“城固教育大講堂”校長論壇、教師論壇等活動,健全完善校園長的選拔任用、目標考核及退出機制,加強名師名校長培養、優秀師資交流輪崗和學區集團教師柔性流動,以高水平師資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