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傳統的化學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培養。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來建構知識、發展能力。

一、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完成項目來建構知識、發展能力。項目式學習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二是以項目為核心,圍繞具體的項目展開學習,項目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科特點緊密相關;三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能力;四是強調合作與交流,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來共同完成項目。

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認知負荷理論等。具體來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建構知識,符合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實用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未來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項目式學習通過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來發展能力,體現了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觀點。認知負荷理論認為人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過多的信息會增加認知負荷,影響學習效果。項目式學習通過設計合理的項目內容和實施步驟,避免出現學生認知負荷過大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化學教學模式

(一)設計原則

1.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

2.以實驗為基礎?;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學模式應注重實驗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3.以問題為導向。教師應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能力。

4.強調合作與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來共同完成項目。

5.注重評價與反饋。教師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反饋機制,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二)實施步驟

1.項目確定。根據項目式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化學學科特點的項目。項目應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可行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問題設計。教師可以根據項目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探究知識、發展能力。問題應具有層次性、引導性和開放性,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維。

3.方案設計。教師要指導學生制訂項目的實施方案,包括實驗設計、材料準備、時間規劃等。方案應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和創新性,能夠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力爭取得預期成果。

4.項目實施。學生按照實施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數據記錄和數據分析。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和數據記錄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5.成果展示。學生可以以報告、演講、展板等形式展示項目成果,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和心得體會。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成果交流和評價,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6.反思總結。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項目實施的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反思總結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

以“酸堿中和反應”項目為例,該項目旨在通過實驗操作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規律和應用。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如“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酸堿中和反應?”“酸堿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等,引導學生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過程和結果。其次,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實驗方案,包括選擇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步驟、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等,并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包括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等。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和數據記錄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再次,學生可以通過報告和展板的形式展示實驗成果,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實驗結果和心得體會等。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成果交流和評價,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三、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化學教學效果評估

(一)評估內容與標準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化學教學效果評估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具體評估的內容和標準如下:

1.學習成果。評估學生是否完成了項目任務,是否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具體標準包括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創新性等。

2.學習過程。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合作與交流能力等。具體標準包括學習的主動性、探究的深度和廣度、小組合作的默契度和效率等。

3.綜合素質。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科學素養等。具體標準包括提出問題的質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效果、科學素養的提升等。

(二)評估方法與工具

1.觀察記錄法。通過觀察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合作與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現。觀察記錄法可以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表現,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指導。

2.作品分析法。通過分析學生的實驗報告、演講和展板等作品,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綜合素質。作品分析法可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創新能力,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發展潛力。

3.問卷調查法。通過向學生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對項目式學習的態度、感受和建議。問卷調查法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滿意度,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

4.訪談法。通過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困難和需求。訪談法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習需求,教師可以根據訪談結果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輔導方案。

四、挑戰與對策

(一)挑戰分析

1.時間管理。項目式學習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項目實施和成果展示等活動,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是項目式學習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2.資源保障?;瘜W學科的項目式學習需要豐富的實驗材料和設備支持,部分學??赡苊媾R資源短缺的問題。

3.教師能力。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設計實驗方案等。然而,部分教師可能缺乏相關的培訓和實踐經驗,難以有效實施項目式學習。

4.學生的參與度。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然而,部分學生可能由于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高或缺乏自信等原因,難以有效參與項目式學習。

(二)對策探討

1.優化時間管理。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規劃教學進度、精簡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等方式,為項目式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項目研究和準備,以減輕學習壓力。

2.加強資源建設。學校可以通過增加實驗設備和材料、開發網絡教學資源等方式,為項目式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此外,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收集材料、利用廢舊物品等方式,參與資源建設。

3.提升教師能力。學校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讓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反思,進而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研究表明,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化學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發展。同時,該模式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化學教學模式應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一方面,可以加強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和交叉,構建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信息技術在項目式學習中的應用,利用虛擬實驗室、在線教學資源等現代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支持。此外,還可以加強對項目式學習效果評估的研究和實踐,建立更加科學、全面的評估體系和反饋機制,以推動項目式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深入應用和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職業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