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體”:在哪聯?如何聯?
作者:嚴艷霞
發布時間:2025-04-28 10:56:2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50%的縣建立“教聯體”,到2027年所有縣全面建立“教聯體”?!斗桨浮分赋?,“教聯體”是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促進家校社有效協同的一種工作方式。《方案》還明確了“教聯體”各主體的職責任務,強調教育部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與有關部門、社會資源單位協調聯動,引導學校發揮主導作用和專業指導優勢,強化與家庭、社會的溝通協作。
一、成立“教聯體”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三方教育主體各自履行教育職責,但僅有家校社各自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三方教育主體協同合作。
一直以來,家校社的合作問題不僅是全社會非常關注的教育問題,還是各教育主體都在積極探討的問題。為了讓家校社三方履行好各自的教育責任,在學校這一重要的教育主體之外,很多地方都在加大家長層面的“家委會”及社會層面的“社委會”的建設。通過努力,家委會及社委會建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家校社三方的聯動卻仍未取得社會期待的教育效果。
由于缺少聯接家校社三方的教育責任主體,盡管家校社三方都很努力,但不一定能夠達到“1+1+1=3”或者“1+1+1>3”的理想的教育效果,有時候還可能導致“1+1+1<3”,正如人們常用“5+2=0”來形容家庭教育乏力對學校教育的影響。當家校社之間缺少一個讓三方教育主體產生教育合力的主體時,家校社協同育人只能成為一個美好的愿景,難以走向深入。如何讓家校社三方的教育合作走向深入?成立“教聯體”很有必要。

目前,家校社三方都清醒地認識到了教育合作的重要性,每個教育主體都期待與另外兩個教育主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關系,但在缺少“教聯體”時,這一期待難以變為現實?!敖搪擉w”成立后,三方教育主體會積極主動地融入“教聯體”中,并通過“教聯體”提高教育質量,助力孩子成長。因此,成立“教聯體”具有可行性。
二、“教聯體”在哪聯?
《方案》發布后,“教聯體”建設將成為近年來全社會的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各縣級及縣級以上行政區域都將在政府的統籌部署下,成立以學校為圓心的各類“教聯體”。成立“教聯體”并不是一件難事,有建設目標、有辦公場所、有各方代表,便可掛牌成立“教聯體”。但是,要讓“教聯體”真正把三方教育主體“聯為一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解決的應是以學校為圓心的“教聯體”在哪里聯的問題。
每所學校都應該設置一個由家校社三方代表組成的“教聯體”,并為其配備專門的辦公室。值得注意的是,“教聯體”的工作不能以辦公室里的研討為主,而應深入到現實情境中,“聯”在教育的需求處。
與家庭教育“聯”。如何挖掘并利用好家長資源,對提高教育質量意義重大。對教育有深度思考,且有較高家庭教育能力的家長并不是少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愿意將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及方法分享給他人。學??梢酝ㄟ^“教聯體”,讓他們在自己家里組織家庭教育現場觀摩活動,讓部分家長代表身臨其境地感受別人的家庭教育氛圍,了解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育人能力。
與課堂教學“聯”。課堂教學雖然通常在教室里開展,但教學資源不應局限于教科書,特別是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把教材中的知識點講深、講透。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如果邀請民警進課堂,以親身經歷為學生講解相關法治常識,其教育效果一定比教師解讀教材要好得多。再比如,在講解語文學科中的“文學欣賞”部分時,可以邀請作家協會的成員,或者經常發表文學作品的學生家長,給學生們講講文學以及自己的寫作之路,讓語文課堂更加鮮活。

與社會大課堂“聯”。社會,是一個廣域的空間,也是育人的大課堂,“教聯體”成員中必須要有社會代表,例如,博物館等社會教育場館的工作人員、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代表、街道或社區的工作人員等。這些社會代表加入“教聯體”,代表的不是他們個人,而是社會組織。學校應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不僅可以讓他們在校內通過講座等形式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把學校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例如,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在科技館上科學課、在博物館上歷史課、在街道或社區上勞動課等。只有將社會與學校聯成一個“大課堂”,在實踐育人、醫教互促、體教互融、家?;?、社教同頻、警校同步上加強協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聯體”如何聯?
家校社三方教育主體都有獨到的經驗和資源,成立“教聯體”后,三方教育主體能深度交流、借鑒,通過共謀、共建、共治、共享,讓資源利用最大化,最終實現共贏。但由于各校及各地的教育實際不同,成立什么樣的“教聯體”?如何聯接家校社三方?針對這些“教聯體”建設的根本問題,目前并無可供借鑒的模版,還需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三個途徑,在因地制宜中積極探索。
聯責任,用統一的育人目標明確各自的責任。建立“教聯體”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教聯體”的有效運轉,則需要家校社三方統一育人目標。如果違反因材施教的原則,把所有的學生放在同一個賽道上,用同一個目標去培養,那么勢必會產生很多不和諧的因素,例如,家長把自己的興趣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學習潛力和基礎都不太好的孩子去考名校,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進行盲目地比較等,這樣會導致很多孩子由于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而失去自信。教育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建立“教聯體”,有助于強化教育目標,目標明確了,各教育主體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教育責任也就明確了。
聯資源,社會教育資源將主動融入學校教育?!斗桨浮肥怯山逃?、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科學技術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因此,這十七個部門自然而然地成了教聯體的責任主體。屆時,主動對接、融入學校教育就成了十七個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有利于改變以往學校教育在主動尋求社會教育資源支持時顧慮太多或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大的局面。隸屬于這十七個部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技場館、體育場館、街道及社區、企業等,都可以根據學校教育的需求,積極主動地融入學校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育資源豐富了,教育質量及教育格局也會隨之提高。
聯空間,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園。學校作為“教聯體”的“圓心”,是“教聯體”的中樞,在三位一體協同育人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教育不能僅僅在校園里實施,而應從學校的“圍墻”中走出來,向家庭和社會延伸。教育空間的聯接必然會促進教育內容的聯接,進而會促進各教育主體職責的聯接。
“教聯體”的成立是趨勢,也是必然?!敖搪擉w”建設的初衷并不只是為了教育三方的代表組合在一起交流或探討教育問題,只有切實以國家教育發展大計為本,將三方教育主體高質量地“聯”成“一體”,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中等專業學校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