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區:全鏈條監管校外培訓,護好家長“錢袋子”
作者:鄧靈
發布時間:2025-05-09 10:31:0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為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構建風清氣正的校外培訓生態,近期,安康高新區多管齊下、重拳出擊,全面開展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專項治理行動,以雷霆之勢整治行業亂象,為孩子的教育之路保駕護航。
政策護航,監管體系為資金安全“上保險”
高新區以創新思維和科技手段,推出全流程、智能化、強保障的監管方案,從源頭根治預收費亂象,為家長的 “教育投資”上足“安全保險”。專戶存管,杜絕挪用。培訓機構必須在指定銀行開設預收費專用賬戶,家長繳納的每一筆培訓費用都將直接進入監管賬戶,資金流轉全程留痕,如同給機構資金套上“透明枷鎖”,杜絕隨意挪用的可能。分段撥付,精準管控。監管銀行依據課程進度和實際消課情況,按約定比例將資金撥付給機構。這種“量入為出” 的撥付方式,既保障了機構的正常運營,又有效防止“一筆錢花兩次”的資金風險,實現了家長、機構與監管部門的三方共贏。動態監測,未雨綢繆。依托信息化監管平臺,實時掌握機構資金流水、消課進度等關鍵數據。一旦出現異常資金流動,系統將立即發出預警,監管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介入處理,將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風險儲備,雙重保障。所有機構按一定比例繳存風險保證金,為突發退費、倒閉等情況提供兜底保障。目前,高新區校外培訓機構公用賬戶監管資金已達140余萬元,“一課一銷” 模式正有序推進,家長的資金安全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健全機制,為校外培訓機構加上“緊箍咒”
高新區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體系,讓違規行為無處遁形。部門聯動,凝聚合力。充分利用“雙減”工作專班協作機制,教育、文旅、科技、城管、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協同作戰,將資金監管納入準入審批、日常監管的核心標準,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織就了一張嚴密的監管網絡。科技賦能,智慧監管。全面應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綜合服務平臺,通過線上資金平臺“全流程監管、一課一消”的創新模式,實現了校外培訓機構資金、課程的智慧化、精準化管理。在賬戶開通、訂單支付等關鍵任務中,高新區率先實現100%完成率,在監管平臺數據考核中始終穩居前列,成為行業監管的標桿。實地督查,務求實效。“雙減”工作專班保持高頻次、常態化實地督查,通過仔細查驗機構現場學員數、訂單形成數、合同簽訂情況等關鍵信息,嚴查“有學員無訂單”“學員多訂單少”“超標準收費”等違規行為,堅決防止預收費資金“體外循環”,確保監管無死角、無盲區。

宣傳引導,為學生家長資金筑牢“防火墻”
為從源頭上提升家長的風險防范意識,高新區“雙減” 工作專班多管齊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為學生家長的資金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通過教育公眾平臺發布《致全區學生家長關于校外培訓的一封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家長進行安全提醒;借助家校互動平臺,全面發放《保障校外培訓資金安全家長信》,確保每一位家長都能了解資金監管政策;同時,通過家長會、班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警惕機構巧立名目違規收費、通過其他渠道逃避資金監管等行為。此外,還特別向家長提出“三個堅持”的要求,鼓勵家長自覺簽訂《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鐵腕執法,打好治理違規收費“持久戰”
高新區“雙減”工作專班以“零容忍”的態度,持續開展違規收費整治行動,堅決打擊各類違規行為。新學期伊始,便迅速啟動“違規收費排查”專項行動,對全區資金監管賬戶余額較低的機構進行重點摸排和警示提醒,確保資金監管無漏洞。將資金監管納入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堅持“有舉報必查、有線索必查”的原則,以“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結合校外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價結果,對各類機構開展嚴格督查整治。通過以查促改、以督問效,全力消除違規收費帶來的風險隱患,推動“雙減”政策在校外培訓領域平穩落地。
教育是國之大計、民生之本,容不得半點虛假與套路。安康高新區將持續深化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不斷完善監管機制,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更加務實的舉措,維護良好的教育培訓市場秩序,讓每一分教育投入都能真正轉化為孩子成長的堅實基石。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