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作者:吳 薇
發布時間:2025-05-22 17:13:3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以及產業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社會對綠色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闡述了新質生產力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戰,強調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緊迫性,分析當前高職教育在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綠色技能人才培養路徑,如更新培養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基地建設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以期為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助力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綠色化、低碳化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高職教育 綠色技能人才 培養路徑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育研究》(編號:SGH24Y3370);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與實踐》(編號:23GY002);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委托項目《涉農職業院校科研反哺教學路徑探索與實踐》(編號:JG24002)。
引 言
隨著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行業對具備綠色技能的人才需求愈發迫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這一重要精神為我國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也為職業教育錨定了新的發展目標。
綠色技能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和產業深度綠色轉型,需要大批綠色技能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和保障。而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急需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在新質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路徑,對于提升高職教育質量、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質生產力與綠色技能人才的理論概述
1.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特征
新質生產力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和融合性的生產力形態,其內涵主要包括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增量。新質生產力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創新性,不斷推動技術和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突破;二是高成長性,能夠快速發展并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三是融合性,可促進不同產業、領域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四是可持續性,注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以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2.綠色技能人才的概念與內涵
教育部在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簡介》中明確提出,“前瞻布局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綠色技能人才是指具備綠色意識、掌握綠色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專業人才。綠色技能具有跨科學性,綠色技能人才應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理解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掌握相關的綠色技術和工藝,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積極踐行綠色技術、工藝,以及綠色管理和綠色服務等理念,同時,還具備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應對綠色發展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
3.新質生產力與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關聯
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綠色轉型將在2030年為青年人創造84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崗位被稱為“綠色工作”,即支持環保過程或生產環保產品和服務的崗位。因此,大學生需擁有綠色技能,以更好地應對這個變化,滿足社會需求。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推進需要大量具備綠色技能的人才,以支撐其創新和應用。另一方面,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有助于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壯大。通過培養綠色技能人才,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為新質生產力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另外,綠色技能人才還能夠推動綠色創新,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創新、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
高職教育培養綠色技能人才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新經濟蓬勃發展,各種新興產業和業態不斷涌現,這些新經濟領域往往對人才的綠色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數字經濟領域需要既具備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還要有綠色數據管理意識的人才;智能制造業要求技術人員不僅掌握先進制造技術,還能在生產過程中踐行綠色理念,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最小化影響。高職教育培養綠色技能人才,能夠為新經濟發展提供急需的人力資源,讓大學生快速適應新綠色經濟環境下的綠色崗位需求,推動產業的創新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演變的行業需求和新經濟發展需要。
2.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當前,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離不開全民綠色技能的培養和綠色技能人才的支持。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公共健康危機等問題日益嚴峻,社會對于綠色發展的訴求愈發強烈。高職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培養綠色技能人才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培養出大量具備綠色技能的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來說,應有意識在未來的“綠色崗位”中積極有效地運用綠色價值觀、綠色知識和技能,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健康型社會貢獻力量。
3.提升高職教育競爭力的關鍵
高職教育在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方面發揮著龍頭作用,可助推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高職教育應堅持在內涵式發展中培養綠色技能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原動力,在特色發展中明晰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靶向性,把握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著力點。
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高職院校必須緊密結合時代需求培養綠色技能人才,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吸引力、社會聲譽和影響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一方面,綠色技能人才是各行業爭搶的熱門人才,能夠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報考,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生源質量;另一方面,可通過人才培養與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和發展機會。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不斷探索、實踐,并進行總結凝練,可形成科學的育人模式及運行機制,為后續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所以,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是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提升高職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1.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理念與目標有待更新
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綠色意識、環保意識,掌握綠色技能、綜合能力,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且能夠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和綠色轉型社會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設計是人才培養的先決條件,必須與產業的用人標準實現有效銜接與協同。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已意識到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目標。然而,仍有一些院校的培養理念相對滯后,對綠色技能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充分認識到綠色技能人才培養對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用。傳統的職業教育內容與綠色技能之間缺乏協調,導致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和具體,未體現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特質和要求。比如機械制造專業,有的學校更多地關注機械結構和加工工藝,而對如何在制造過程中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等,缺乏深入探討和教學安排。另外,一些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依然強調對傳統工程技術的掌握,而對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等理念的融入不足。理念上的滯后,會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缺乏綠色發展意識和創新思維,難以適應新質生產力對人才的需求。
2.綠色技能課程體系和專業設置有待優化
綠色技能相關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不完善,是當前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一方面,綠色技能相關課程的數量不足,無法全面涵蓋新質生產力所需。雖然一些高職院校開始增設與綠色技能相關的課程,如環保技術、新能源應用、綠色低碳等,但總體來看,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另一方面,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與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相關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不能滿足學生深入學習和掌握綠色技能的需求,制約了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當前,在高職教育中,綠色技能相關課程的比重較小,對再生能源、再生資源、環保技術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系統性、連貫性人才培養尚有不足。課程內容往往偏重于理論知識傳授,對數字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充分,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較為欠缺,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綠色技能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力量,其綠色技能領域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對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會直接影響綠色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目前,高職院校中具備綠色技能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相對較少。例如,在講授綠色化工工藝課程時,教師因對最新的綠色化工技術和工藝了解不夠,無法將前沿知識融入教學。在講授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時,有的教師由于缺乏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工作的經歷,而無法生動形象地講解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和故障診斷方法。此外,因教師參加綠色技能相關培訓和進修的機會有限,知識更新速度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技能人才培養成效。
4.實踐基地培養綠色技能有待加強
實踐教學環節在綠色技能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為提高綠色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使人才能夠符合產業用人條件,職業院校應深化產教融合,使校企協同的效應最大化。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資源不足,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夠完善,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例如,有的學校的校內綠色建筑實踐基地只具備一些基本的建筑模型和模擬設備,而對于實際工程項目中涉及的復雜技術和工藝無法進行真實的模擬和實踐。校外實踐基地的合作也不夠緊密,導致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因擔心影響生產進度和經濟效益,不愿意接收大量學生進行實習和實踐。
另外,在實踐教學中,部分學校的管理和評價機制不夠健全,難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同樣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5.校企合作綠色技能培養機制有待健全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校企合作對于綠色技能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若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不健全,缺乏深層次的合作內容和機制創新,會嚴重影響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成效。例如,有的合作協議只是簡單備注了企業接收實習的人數和時間,而對于學生在企業中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和考核標準等缺乏明確規定。在合作動力方面,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未能充分發揮企業在綠色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導致學生所學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合作中會面臨一些成本和風險,而短期內又難以獲得明顯收益,所以降低了合作熱情。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職教育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1.更新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理念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職教育必須及時更新綠色技能人才培養理念,將綠色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社會的核心要求,將新理念,新觀念等融入傳統教學理念中,使學生樹立綠色發展意識,提升綠色素養。例如,在工科專業中,要在工程設計、制造等環節中強調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理念。以機械制造專業為例,可以引入綠色制造工藝,如采用少無切削加工技術、綠色清洗技術等,既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先進的綠色制造手段,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從整體上思考如何實現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
2.優化綠色技能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
在新一輪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產業發展背景下,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綠色技能課程體系至關重要。高職院校要對標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與社會經濟、行業發展接軌,有效銜接產業結構。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中,應進一步合理規劃綠色專業和綠色專業群,優化課程體系。一是增設農業綠色發展專業,在生產一線建立科技小院、實習基地,指導學生參與綠色技術的學習、應用和推廣。二是增加綠色技能相關課程的數量,并覆蓋數字化、電氣化、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再生資源等多個領域,以適應綠色經濟的發展和需要,讓學生的綠色知識和技能能跟得上市場發展和職場要求。例如,在環境工程專業中,增設生態修復、綠色建筑技術資源循環利用等課程。學校要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強化綠色發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際案例和項目讓學生深入理解綠色理念。三是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產業發展中的理論、工藝、規范、標準等。例如,將綠色能源課程與電氣自動化課程相融合,培養學生綠色能源利用方面的綜合技能。
3.加強綠色技能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綠色技能師資隊伍。一是鼓勵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積極參加與綠色技能相關的培訓和進修,提高綠色發展理論教學和綠色生產技術實踐的操作水平。學校可派遣教師到綠色企業掛職鍛煉,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二是引進具有豐富綠色實踐經驗的企業人才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傳授實際工作中的綠色技能和經驗,比如邀請新能源企業的技術專家來校開展講座、指導實踐教學。三是建立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開展綠色技能相關的教學改革、科研活動、校園活動等,多增加實踐鍛煉機會,使其用科技服務社會。
4.加強實踐基地綠色技能實訓培養
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業和教育相結合、知識和應用相結合。一是完善或建立綠色技能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理論知識。學校可結合產業需求,開展與綠色教育相關的實踐課程和活動,并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效果,以準確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二是加大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購置先進的綠色技術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三是強化校企合作,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拓展實踐渠道,讓學生有更多的實習機會。四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比如在汽車維修專業中,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平臺讓學生進行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和維修的模擬操作。
5.深化校企合作綠色技能培養機制
深化校企合作機制是培養綠色技能人才的關鍵,學校應在產教融合中探索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在綠色技能人才培養上縱深發力,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既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又為學生搭建入企鍛煉的機會和橋梁,讓學生近距離觸碰領先技術,樹立綠色理念。同時,企業也要積極參與人才培養,不僅能在崗位訂單式培養中實現人才儲備,又可在校企精準對接中破解生產難題,實現多方共贏。校企可共建研發平臺,共同開展綠色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促進產學研合作。比如,學校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合作開展訂單班,培養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
結 語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培養綠色技能人才的關鍵環節在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將課程體系、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過程與人才市場的職業標準、用人標準、產業發展需求、實踐環節等進行有效銜接,以適應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培養大批綠色技能人才,為國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和人才保障。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各方協同推進,才能有效培養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綠色技能型高職人才,真正促進經濟與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殷美桂,陳海郎.信息化時代綠色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34-37.
[2]雷鳴.“雙碳”戰略目標下陜西高校綠色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今日財富,2024(4):77-79.
[3]張翠蘭.高職院校開發綠色技能的價值、困境及路徑[J].江蘇高職教育,2023,23(6):94-101.
[4]宗春燕,蘇學軍,馬永剛.高職院校制藥專業綠色技能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化工,2023,49(1):176-178.
[5]楊劍濤.新時代背景下中職學生綠色技能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培訓,2022(8):87-89.
(吳薇: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