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職業教育中心:匠心育人啟新程 德技并修譜華章
發布時間:2025-05-22 17:19:0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藍田縣職業教育中心始終秉承“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辦學理念,錨定“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戰略目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學改革,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條“專業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高質量”的特色發展之路。近年來,學校教學成果豐碩,育人成效顯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職教力量。
一、精準對接產業,打造特色品牌
學校立足藍田是中國著名的“廚師之鄉”“陜菜之鄉”資源稟賦,主動對接縣域經濟發展需求,構建“重點專業引領、特色專業突圍”的專業發展格局。中餐烹飪專業建成西北地區一流的現代化烹飪實訓基地,引入星級酒店標準設備,開設中餐、西餐、中點、西點等全領域課程。近三年,學生在省市級以上技能大賽、行業競賽中斬獲特金獎、金獎超100項。2025年,廚師學校將代表陜西省征戰世賽舞臺。



同時,學校緊跟老齡化社會需求和家政服務產業升級趨勢,成立全國首家公辦標準化家政學校——藍田家政學校,開設現代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構建“營養烹飪+育兒早教+ 護理康養+清潔收納+家政管理”五大核心能力培養體系。學校建成9個全真模擬實訓室,與陜西康養家政集團等企業深度合作,年培訓家政服務人才達3000人次,“藍田家政”勞務品牌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此外,學校動態優化專業結構,保留工藝美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8個優勢專業,重點建設首飾設計與制作、運動訓練等特色專業,形成“一校三區” 的發展格局。其中,工藝美術專業被認定為市級骨干專業,玉雕專業雙創街區成為文化傳承與產業融合的典范。
二、深化“三教”創新,賦能技能培養
學校以“崗課賽證”融合為導向,構建“基礎課程強素養、專業課程提技能、拓展課程促創新”的立體化課程體系。文化課全面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專業課推行模塊化教學,開發《面點生化》《母嬰照護》《藝術剪紙》等10余部校本教材,將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納入教學內容。例如,中餐烹飪專業引入“白吉餅肉夾饃制作”“蕎麥咖啡研發”等特色課程,家政專業開設“失能老人助浴技術”“智能家居管理”等前沿模塊,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無縫對接。

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學校推行“案例教學+場景模擬+崗位實戰”模式,烹飪專業創設“教學區+理實一體化實操+作品展示區”教學單元,學生在模擬酒店環境中完成從食材處理到菜品研發的全流程實訓;家政專業構建“課堂教學—社區實踐—企業頂崗”三段式教學鏈,學生深入天鵝湖社區等場景開展養老照護、清潔收納等服務,累計服務社區居民超 2000人次。


三、雙師領航賦能,打造卓越團隊
學校以“雙師型”教師培養為核心,構建“內培外引+跨界融合”的師資發展機制。通過“人人技能”工程,組織文化課教師轉崗轉型,中餐烹飪專業教師通過結對幫扶、跟崗學習轉型為專業理論教師,22名教師考取初級烹飪技能等級證書;家政專業11名教師取得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等職業資格。同時,學校柔性引進中國烹飪大師張存福等17余名行業領軍人才,成立“大師工作室”,開展雕刻、面塑等非遺技藝傳承教學,形成“大師帶團隊、團隊促專業”的良性循環。
教師成長平臺多維搭建。學校依托陜西“好課堂”教師發展協同提質計劃等培訓項目,年均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超100人次;鼓勵教師參與教研教改,近三年主持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10項,發表論文46篇,10余名教師在教學能力大賽、班主任能力大賽中獲省市級獎項。目前,學校擁有烹飪大師5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市級骨干教師 8 人,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
四、構建雙元模式,培育復合人才
學校以“校企雙元育人”為路徑,打造 “招生—培養—就業”全鏈條產教融合生態。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成京烹飪理實一體化基地等校內實訓基地,組織學生赴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企業頂崗實習,實現“課堂即車間、實訓即實戰”。

學校發揮“一校雙能 作用,面向農村勞動力開展烹飪、家政等短期培訓,年均培訓超3000人次;承辦陜西省烹飪技能大賽、家政服務技能競賽等活動,成為區域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此外,學校積極拓展國際交流,摩洛哥眾議長阿拉米率團參觀藍田廚師學校,對學校辦學成果給予高度評價,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奠定基礎。
五、診改賦能提質,構建長效機制
學校構建“五縱五橫”教學診改體系,以《五年發展規劃》為統領,制定專業建設、師資發展等專項規劃,形成“目標鏈—標準鏈—落實鏈”閉環管理。通過常態化開展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五個層面的診改工作,累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12個,優化課程標準27門,解決實訓條件不足、雙師型教師短缺等問題18項,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數字化賦能教學管理。學校搭建教學資源庫,收錄烹飪、家政等專業教學案例500余個、試題庫1萬余道,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推行“德育學分銀行”評價模式,將職業素養、技能水平、社會實踐等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累計存儲道德積分超10萬分,學生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度達逐年上升。
從秦嶺腳下到三秦大地,藍田縣職業教育中心正以教學改革為引擎,驅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將繼續秉持 通過“辦好一個專業,擦亮一個勞務品牌,帶動一個產業發展,富裕一方群眾,助力鄉村振興”的辦學思路,深化產教融合,培育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貢獻職教力量!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