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路:探索、感悟與踐行
作者:苗壯壯
發布時間:2025-06-03 16:10:0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初入教育行業之際,我對未來懷有無限憧憬,以為只要沿著傳授知識的路徑堅定前行,便能輕松抵達教育成功的彼岸。然而,現實卻如同一頭兇猛的野獸,沖破了我精心構筑的幻想之墻。繁重的教學任務、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狀態,還有為了提升成績所產生的巨大壓力,緊緊地束縛著我的身心,使我逐漸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
在這重重的困境中,我不斷地在內心深處叩問自己: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渴望能在黑暗中找到一絲曙光,重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一、理念的覺醒:幸福才是教育的真諦
在我深陷迷茫的痛苦時,李鎮西老師的《幸福比優秀更重要》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內心深處的角落。書中用一個個充滿愛與智慧的教育故事,為我展示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我看到書中描繪的教育場景,不是生硬刻板的知識傳授,而是老師以自身的言行舉止,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學生前行。那“未來班”的故事,宛如一首動人的教育詩篇,在我眼前徐徐展開。那一刻,我深刻地領悟到,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師生間情感的深度交融,是在成長道路上的攜手前行,彼此陪伴、相互成就。
回首往昔,我不禁為自己曾經的淺薄與狹隘而羞愧。我曾在追逐優秀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將過多的目光聚焦在成績的高低和榮譽的得失上。然而,在這盲目追求的過程中,我卻忽略了學生們眼中那一抹抹渴望關愛的光芒,忘卻了那份純粹而美好的教育初心。
生命的意義從來都不在于抵達的終點,而在于前行路上遇到的風景。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李鎮西老師思想的深刻洗禮下,我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追尋幸福教育的征程。
二、實踐的探索:讓幸福在教育中綻放
(一)課堂:幸福的主陣地
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場所,更是師生共同編織夢想、收獲成長與幸福的樂園。
于是,我精心設計各種有趣的教學活動,讓每一堂課都富有變化。在講解歷史故事時,我組織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化身為歷史人物,親身感受歷史的風云變幻。我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上大膽表達,無論是對知識的獨特見解,還是對問題的疑惑和不解,我都耐心傾聽,給予他們最真誠的回應。當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那一雙雙明亮且充滿渴望的眼睛,我內心深處涌起一股無法言語的滿足和自豪。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正在朝著幸福教育的方向穩步前行,而課堂,就是我實現幸福教育的主陣地。
(二)個體關懷:“每顆星星都閃耀”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融入班級這個溫馨的大家庭,我積極引導他們參與班級文化的創建。在這個充滿激情與創意的過程中,我們共同面對了諸多挑戰,如個別學生的不合群問題。不過,我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和關愛,每個人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璀璨光彩。
我在課堂上特意安排各種小組活動,巧妙地將這些學生融入活動,鼓勵其他同學主動伸出友誼之手,用真誠和熱情融化他們內心的堅冰。我也會在課余時間與他們單獨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努力為他們找到最合適的位置。通過這些努力,我看到那些曾經孤僻的孩子逐漸綻放出笑容,他們開始主動參與班級活動,與同學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顆星星都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三)個性化活動:多彩的成長舞臺
我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他們能盡情展現自我,收獲成長的喜悅。
讀書分享會是我們班級的一項重要活動,每到這個時候,學生們都會帶上自己心愛的書籍,與同學分享書中的精彩故事。“名人故事匯”帶領學生們走進那些偉大人物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奮斗歷程。“生活趣事談”成為學生們最期待的時刻,在這里,他們可以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而我關于外出培訓期間所見所聞的分享,更是成為學生們眼中的“寶藏時刻”。這不僅讓他們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廣闊與精彩,還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的探索欲望。
通過這些個性化活動,學生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他們學會了合作與分享,學會了理解和包容。在這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班級環境里,他們如同茁壯成長的幼苗,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綻放自己的青春光彩。
(四)心靈橋梁:用愛溫暖學生
在日常教學中,我始終將學生的需求與感受奉為圭臬,傾盡全力營造一種彌漫著愛與尊重的課堂氛圍。我深知,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需要用愛去澆灌,才能在溫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記得有一位名叫小旭的學生,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母親離家出走,家庭的變故無情地摧殘著他幼小而脆弱的心靈,致使他的學習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性格也變得偏激。他那句“我的媽媽死了”,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痛苦與絕望。
面對如此令人痛心的情形,我給予他最大的關愛。為了幫助小旭重拾學習的信心,我利用課余時間為他量身定制學習計劃。針對他寫字慢的問題,我陪伴他度過了無數個夜晚,一筆一畫地耐心指導,直到他的書寫速度和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同時,我鼓勵同學們向他伸出友誼之手,邀請他一起參加課間活動,一起討論學習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旭漸漸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他開始主動與同學們交流,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增多。
(五)因材施教:助力學生成長
我始終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一顆蘊含無限潛力的種子,只是他們的成長節奏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我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精心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比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我會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我不僅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會耐心地為他們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用生動形象的例子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概念,助力他們成長。
(六)家校協同:共筑教育合力
在探索幸福教育的道路上,我遇到了諸多來自家長和學校層面的挑戰,這些挑戰如同一座座高山,橫亙在我前行的道路上,但我心中始終懷揣著對幸福教育的堅定信念,決定效仿李鎮西老師的智慧,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學校展開溝通,努力跨越這些障礙。
我深知,家長是學生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伙伴。因此,我通過深入開展家訪、精心組織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們建立起緊密的聯系。通過展示學生在各類活動中的精彩表現,讓家長們關注孩子在幸福教育環境下的成長與進步;用生動的事例向家長們闡釋幸福教育的理念,讓他們明白教育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在與家長溝通時,我特別強調了學生的長期發展和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緩解他們對分數的過度焦慮。
同時,我積極與學校領導坦誠交流,分享我在幸福教育實踐中的經驗和感悟,提出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合理開展素質教育活動的建議,爭取他們對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的認可與支持。
經過不懈努力,我終于贏得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他們開始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學校領導也對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大力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共筑起教育合力,為學生們撐起了一片充滿愛的天空。
(七)理論融合:提升教育品質
幸福教育的核心本質在于“育人”,需要教師用最真誠的態度與學生坦誠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正如帕克·帕爾默所言:“教育是一場心靈的旅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穿越知識的迷霧,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實際教學中,這意味著教師要精心營造一個安全且充滿支持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里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的力量。在這個環境中,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嘗試新的事物,展現出無限的可能。
約翰·杜威的教育理論也為我的教育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他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應是單向的灌輸,而應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在我的課堂上,我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三、收獲與展望:幸福教育的持續踐行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我見證著學生們在幸福教育的陽光中茁壯成長。他們在求知的征途上,已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在活動中盡情表現。
而我,也在這一過程中重新尋回了那份險些迷失的教育初心。曾經的迷茫與困惑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教育事業更為深沉的熱愛和對幸福教育理念的執著追求。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無上幸福,這種幸福不僅來自學生成績的提升,更來自他們在品德、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
在未來的教育征程中,我將時刻提醒自己用善良的心去理解學生們的需求。同時,我也將不懈努力,用愛心與智慧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加溫馨、快樂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關愛與鼓勵中茁壯成長,追尋屬于自己的夢想。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第一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