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麥子奇在《恰到好處的孤獨》中寫道:“我想,我的孤獨是自我療愈的,而我有一位無可替代的摯友,那便是書。”這句話就似一首心靈的共鳴曲,尤其在那些被寂靜包裹的時刻,常常讓我想起自己與書結緣的歷歷往事。

因為父親在外當兵,我打小便被送到外婆家去生活。農村的日子很單調,外婆總是念叨著讓我長大后好好讀書,那時的我雖然懵懵懂懂,但是對書中未知的世界卻滿懷憧憬。

至今,我還記得關中平原的冬夜,呼嘯的寒風從土坯墻的縫隙中鉆進來,把眼前的煤油燈吹得忽明忽暗。我趴在暖暖的土炕上,如饑似渴地翻閱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整個人像是被施了定身咒,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周遭的一切連同困意,都被拋到了九霄云外。為能讀到更多的書,我有時情愿走上好幾里路,到鄰村小伙伴的家里去借。

那時讀書,純粹只是覺著好玩。不過在懵懂無知的年紀,書就是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讓我在無知中慢慢成長。我為書中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而動容,當他們陷入困境時,心隨之揪緊,忍不住為其暗暗鼓勁;當迎來圓滿結局時,又會與他們一同歡呼雀躍,內心滿是慰藉與喜悅。可以說,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就是我彼時的情緒寫照。

父親帶我們隨軍到成都后,家里的生活條件稍有變化,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攢錢買書。喜歡讀書,難免會影響到休息,為了躲避父母的嘮叨,我和姐姐就躲在被窩里打開手電筒偷偷地看書,后來膽子越來越大,在課堂上也敢堂而皇之地看,有時被老師揪著耳朵訓,一度淪為班上的笑柄。

到中學后,讀書不再是消遣,而成了安撫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和力量。被難題困住,或是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我就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跟著保爾?柯察金的腳步,我看到了他在戰火紛飛中堅守信念、頑強不屈;簡?愛的獨立與自尊也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懂得無論何時,都要堅守內心,勇敢追求夢想。

而在這時,作為我偶像的姐姐已不滿足于讀書了,她報名參加了在石家莊舉辦的文學創作函授班,并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接二連三的“豆腐塊”在校報上發表。看著這些文章,我的內心五味雜陳,既為姐姐的努力高興,又難免為自己感到失落,嫉妒的情緒在心底暗涌,更多的卻是對寫作的向往。

急切與焦慮裹挾著我,滿心都是對發表文章的渴望,然而卻一次次被現實潑了冷水。那種感覺,更像是在熊熊烈火炙烤下的煎熬難耐,然而只能一頭扎進名家的優秀作品中,逐字逐句品味精妙的遣詞造句,探尋其中深意;拆解復雜的行文結構,琢磨起承轉合的邏輯;反復研究故事布局,體會文字傳遞的情感。我依葫蘆畫瓢地模仿著、借鑒著,滿心期待著有一天,自己精心打磨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現實是殘酷的,我一次次滿懷希望地投稿,換來的卻是無情的退稿。那些被退回的稿件被我零亂地堆在書桌上。望著這些稿件,我不斷地問自己,是不是該放棄?是不是我壓根就沒有寫作的天賦?多年以后,母親還會提及我的那些往事。每逢假期,我也不下樓去玩,而是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整日里翻書看,偶爾會在沉思中寫寫畫畫。而她每次出門買菜時,籃子里總會裝著一沓厚厚的投稿信件。看著我每天如此心力交瘁,母親自然很心疼,卻又不知如何安慰我才好。

就在我在心力交瘁打算放棄時,命運的齒輪卻悄然轉動。那是個再也平常不過的日子,我突然收到《中學生政史地》雜志的來信。心跳陡然加快,迫不及待地拆開信件,一本雜志掉了出來,翻開后就見到我的名字赫然刊登在上面!一時間,驚喜與激動的潮水將我徹底淹沒。

那幾行不起眼的鉛字,像是黑暗中燃起的火把,瞬間就燃起了我心底的希望,給了我繼續堅持寫作的勇氣與信心,從那之后,一個大膽又熾熱的夢想在心底悄然扎根——我要在高中創作、出版一部長篇小說,爭取被學校保送上大學。為了這個夢想,我開始了一段孤獨而又堅定的創作之旅。

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透窗簾,我已輕手輕腳起床,洗漱后快速趕往教室,坐在書桌前開始記錄昨晚睡前腦海中閃過的靈感片段。在課間休息時,同學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或在走廊上嬉笑打鬧,而我沉浸在自己構建的文學世界里。到了夜晚,整個世界都陷入沉睡,大通鋪上的呼嚕聲此起彼伏,我卻伏在昏黃的燈光下奮筆疾書。

燈光映照著我專注的神情,筆下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對毫無文學基礎的我來說,創作之路就像在荊棘叢中艱難跋涉,每一步都伴隨著鉆心的疼痛。但對夢想的執著,就像一束光,引領我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奮勇前行。高二那年暑假,窗外熱浪翻涌,知了沒完沒了地嘶鳴著,我再次把自己關在那間略顯狹小卻滿是夢想氣息的房間里,開啟了人生中第一部兒童科幻小說的創作之旅。

屋里狹小悶熱,沒有風扇,完全是個大蒸籠。我在堆滿稿紙的桌前全神貫注,汗水不停地從臉頰滑落,一滴滴砸在稿紙上,洇出一片片水漬,我也顧不上擦拭,生怕一個小動作就會打斷創作思路。

筆尖在沙沙聲中與時間賽跑。汗水模糊了視線,手臂酸痛不已,可我還是咬牙堅持著。在暑假結束時,我終于寫完了這部十萬字的科幻小說。

撫摸著厚厚的書稿,才知道這一筆一畫中堆砌的不是文字,而是無數個日夜的心血與汗水、煎熬與堅持。書稿很快被寄往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滿心都是幸福的期盼。然而,一封冰冷的退稿信打破了我的幻想,更讓我難過的是,后來我高考落榜了。

高考落榜猶如一記重錘,狠狠敲碎了我對未來的憧憬。當我再次面對房間里那些凌亂的稿件和書籍時,心中五味雜陳。曾經,我滿心歡喜地構思著故事,用文字勾勒出一個個奇幻世界,滿心期待著有一天能成為作家,鋪就我通往理想大學的路。可如今,那些稿件和書籍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仿佛是對我失敗的無聲嘲諷。呆坐屋內,心中滿是不甘與迷茫,我不斷地問自己,難道我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嗎?未來的路又在哪里?

思前想后,我毅然決定參軍入伍。在高原當兵的日子,稀薄的空氣里透著刺骨的寒冷,每天漫長又單調的訓練,讓人時刻都想放棄。中隊距離市區很遠,出行交通不便,讀書又成為我艱苦生活中的慰藉。一本本書照亮了精神的夜空,也給冰天雪地帶來了別樣的溫暖與生機。

班長是四川人,知道我喜歡讀書,平日里總會想辦法為我找來各種書。高原的夜格外靜,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這些書就像是不離不棄的摯友,讓我在孤獨中找到力量,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班長對我照顧有加,時常會在訓練時為我“開小灶”,讓我負責隊里的黑板報,鼓勵我參加各種演講比賽。在班長的鼓勵下,我又重新嘗試寫作。盡管文字稚嫩粗糙我卻沒有氣餒,在高原的寒風與孤寂中,一筆一畫地勾勒著夢想。無數個夜晚,我一次次地打磨那些文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終會有收獲。我的文章在《拉薩晚報》上發表了。最高興的莫過于班長,他拿著報紙一個班一個班地跑去炫耀,臉上滿是驕傲。我小心翼翼地捧著報紙,輕輕摩挲著那些文字,仿佛在觸摸遙不可及卻又終于實現的夢想。小小的成功,是對我在艱苦環境中堅持夢想的饋贈,更堅定了我繼續寫作的決心,明白了堅持的力量。隨著一篇篇稿件的發表,我也嶄露頭角,很快被調往總隊記者站工作。

初到新單位,內心滿是忐忑,這里高手如云,每位同事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新聞視角。我沒有因此退縮,而是憑借著對寫作的熱愛和先前積累的經驗,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記者站的日子充滿挑戰與機遇,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我學會合理規劃時間,擠出閑暇時間用于讀書寫作。或許是采訪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讓我的文字多了幾分細膩與溫情,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我在省部級刊物發表了近百篇各類稿件。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站里積極推薦我報考軍校的新聞專業。

一直以來,書都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畢業留校、提職晉升中,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參加工作后,讀書寫作更是成了我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在知識的滋養下,不斷向著新的目標邁進。

讀書,讓我認識了這個奇妙的世界;寫作,促使我為夢想而堅持。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在讀書寫作的路上,我不斷地收獲著。如今,我更習慣走進自己那間不大的書房,讓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將我包裹。這里面的每一本書,都是我與世界對話的一扇窗,塑造著我對世界的認知。在墻角的書桌上,依次擺放著我在這些年出版的十余本書。這些用心血和夢想寫就的書,是我人生路上的里程碑,凝結著我為夢想付出的心血與汗水、迷茫與掙扎、堅持與成長。

一路走來,我深知,讀書與寫作早已融進了我的生命,成為我與世界對話、與自我和解的方式,從而讓我在喧囂的世界里,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天地,不斷探尋著生命的真諦,感受著生活的幸福。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入選陜西文學藝術創作百人計劃、陜西百優作家創作計劃,出版長篇小說《我是兵》、文學評論集《一個人的行走》、散文集《行走紅河谷》及人物傳記11部,曾獲冰心散文獎、林非散文獎等)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