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評價成就幸福教師
——寶雞市石油中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踐
作者:劉 濤
發布時間:2025-06-05 09:03:42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評價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決破除“五唯”思想,明確提出改革教師評價體系。相關系列文件也強調,教師評價要以師德考核為首,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然而,當前教師評價問題頻出,指標體系缺乏科學性,評價方式存在短板,難以推動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在此背景下,近兩年來,寶雞市石油中學深入研究文件,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以教師發展為支撐,結合校情修訂《寶雞市石油中學職稱評價辦法》,積極探索教師評價改革,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筑牢制度基石,健全評價機制
依據《陜西省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學校立足教師專業成長、過程與結果性評價標準,細化條件,構建了一套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范的《寶雞市石油中學職稱評價辦法》,旨在激勵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保職稱評價能夠讓出色的教師獲得應有的認可。
打造系統評價體系,突出關鍵要素
堅守師德首位。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的要求,在職稱評價改革中,學校將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的首要考量條件,嚴格執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調整為“近五年師德考核與年度考核均合格”。
細化教學實績評價。學校進一步細化職稱評價內容,從學歷資歷、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四個維度構建全面系統的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從原先的三個一級指標、十四個二級指標,拓展為四個一級指標、十八個二級指標。例如,在“工作業績”維度,隨著學校的發展,對評價指標進行了優化。將“三級三類”骨干教師榮譽稱號單獨列為評價指標;為凸顯思政教育地位,將思政課教學、學科德育標兵作為榮譽稱號單獨核算;同時,修訂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畢業年級等指標的核算方法,并提高個人榮譽稱號的分值(由2分增至4分)。這些舉措旨在轉變過往評審中重學歷、重資歷、輕實績的傾向,聚焦教育教學,突出教學實績,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助力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制定可操作的評價標準,確保公平公正
學校在職稱評價體系中,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量化考核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過程性評價主要關注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對教師履行崗位工作(如班主任、年級組長等)的過程進行全面評價。結果性評價注重突破傳統的僅以教學成績為主的判定方式,從不同層面調整各維度比重,使結果性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充分體現評價的生成性與生長性。
依托數據支撐,完善打分標準
學校職稱積分評價采用百分制,包含條件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三部分,其中條件評價是指從學歷、資歷、教齡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過程評價是指摒棄以往輕過程、重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采用更科學、全面的評價方法,注重過程質量;結果評價是指基于崗位任務,從課題、榮譽稱號、學科競賽等方面開展評價。各項得分核算完成后,匯總得出最終積分。通過對比修訂前后的數據,如某骨干教師因資歷淺在修訂前得分落后,修訂后因增加班主任及“三級三類”骨干體系評分,綜合得分顯著提升,充分體現出評價辦法修訂對教師崗位實績的認可與正向激勵作用。
寶雞市石油中學職稱評價制度改革成效顯著。細化評價制度,強化師德師風要求,教師申報職稱需提交考核表,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助力校園建設。改革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緩解了在班主任、備課組、畢業年級工作安排方面的壓力,骨干教師評價體系為青年教師樹立榜樣,持續賦能。學校構建多元化評價格局,從職稱評價制度入手,梳理現狀,細化量化標準,貫穿破“五唯”思想,使評審更公平公正。學校系統設計評價體系,兼顧校情與教師現狀,多元多維評價,多次征求教職工意見后完善辦法。雖已初步獲得成效,但仍有進步的空間。未來,學校將持續優化評價細則與賦分比重,贏得更多教師的認可,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石油中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