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行知“六大解放”賦能教育家型教師成長
作者:蔣 健
發布時間:2025-06-10 09:29:4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如何以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達成“優秀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培育更多教育家型教師?我認為,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第一責任人的校長,不妨借用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論,為教育家型教師的成長賦能。
解放教師的頭腦和雙手,賦能教師“知行合一”
陶行知認為,解放頭腦即讓教師能思考,解放雙手即讓教師能實踐。“解放頭腦”,意味著要使教師成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教師,主要體現在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與主張,是以思想引領實踐之人。“解放雙手”,意味著要讓教師成為善于實干的人。善于實干的教師,主要體現在擁有自己的教育實踐、陣地與對象,是以實踐踐行思想之人。若要引導廣大教師成為教育家型教師,首先得讓教師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的人。
教育家型教師,不只是純粹的“思想家”,更是“實踐家”。離開教育實踐,教師的成長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教育實踐,就不可能誕生真正的教育家。培養教育家型教師,就要解放教師的雙手,切實保障教師實踐的權利。讓教師在“躬耕教壇,教書育人”的教育實踐中,研究學生、課堂與教材;讓教師在“教學相長、教學合一”的教育現場中,觀察教育現象,解決教育問題。唯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唯有實踐才能檢驗真理。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他認為“知”與“行”并非相互獨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統一體,并強調“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引導教師成為教育家型教師,就要賦予教師“手腦并用”的能力,唯有同時解放頭腦和雙手,才能助力教師達成“知行合一”。
解放教師的眼睛和嘴巴,賦能教師“讀寫共生”
解放眼睛就是讓教師能觀察,解放嘴巴就是讓教師能表達。“解放眼睛”,意味著讓教師成為愛閱讀之人。愛閱讀的教師,往往能從教育經典、名著與專著中汲取教育智慧,總結教育經驗。“解放嘴巴”,意味著要讓教師成為“能說會寫”之人,即讓教師善于發表教育看法、見解與主張,并能用文字書寫教育故事與主見。
閱讀對于教師而言,猶如精神食糧,沒有閱讀,教師的精神境界便難以提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前面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唯有閱讀,才能提高教師對職業的認知,增強成長動力,進而滋養人生。
什么是教育家?《教育大辭典》的解釋是:“在教育理論或實踐上有創見、有貢獻、有影響的杰出人物。”由此可見,除了教育實踐,教育理論也是成為教育家的必備要素。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長都離不開寫作,他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在閱讀的日積月累中,引發教育反思,研究教育問題,撰寫教育感悟,書寫教育人生。如果說閱讀是輸入,那么寫作就是輸出,教育寫作就是將自己對教育的思考轉化為理性認識與文字。培養教育家型教師,就要引導教師走上教育寫作之路,在寫作中成長與成就自己。
特級教師李志欣認為:“如果說,實踐成就教師的底氣,閱讀滋養教師的靈氣,思考促進教師的銳氣,那么,寫作造就教師的名氣。”可見,要成為教育家型教師,教師必須擁有愛閱讀的眼睛和善寫作的雙手,具備“讀寫共生”的素養。
解放教師的空間和時間,賦能教師“自主成長”
解放教師的空間和時間,意味著讓教師成為“身心自由”的人。“身心自由”,意味著不要將教師一直束縛在“三尺講臺”,而要引導教師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去尋找更好的發展平臺與更大的展示舞臺;意味著要為教師騰出成長的時間,讓他們擁有自我管理、自我支配、自我成長的時間。
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物理空間,還需要精神空間。物理空間主要指教師思考、實踐、研究、閱讀、寫作、展示等需要的空間。例如,學校要為教師創造豐富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教室里綻放教學激情,在科創室里盡情研究,在閱覽室內靜心閱讀、傾心寫作。同時,學校還要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讓教師結識更多教育專家、教學名家,登上更高層次的展示舞臺。精神空間主要指信任和欣賞的外部工作氛圍、獨立和豐富的內部精神世界。對于教師的成長,學校要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與鼓勵,用信任和欣賞激發教師成長的內驅力;校長要將教師成長置于首要位置,支持教師思想與風格的獨立性,用豐富的活動充實教師的精神生活。以此幫助教師拓展成長空間,擺脫精神枷鎖,激發教師的想象力、創造力與成長力。
教師的成長還需要時間,既包括教師用于自主發展的時間,又包括等待教師成長的時間。學校要為教師減少不必要的干擾,為教師營造“清爽”的成長環境,要敢于拒絕、善于拒絕一切不必要的干擾,讓“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真正落到實處,而非流于形式;要在學校內部為教師減負,不額外加碼、增加工作量,讓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專注于教學本職工作。同時,校長還要耐心等待教師成長,摒棄功利心,以欣賞風景的心態欣賞教師的成長。正如李希貴所言:“我們的教育需要學會等待,學會等待才是教育應有的姿態。”
賦能教育家型教師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的時間和自由的空間。教師只有擁有可自主支配的時間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才能有機會醉心于教育研究、教育實踐、教育閱讀、教育寫作,才能真正獲得成長,進而成長為教育家型教師。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說過:“古今中外所有留名史冊的一流教育家幾乎都具有這樣的共性:他們從來不是關在自己的書房里閉門造車、空談教育,也不是囿于個人之局部經驗而沾沾自得,而是在實踐中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科學的教育規律,最終在理論上有所建樹,逐步構建起他們的理論體系。”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論雖然最初是針對學生提出的,但對當前建設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和打造教育家型教師同樣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縣泗洲頭鎮初級中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