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城關鎮中心小學教師曹磊在石泉縣石磨小學上音樂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6月3日,在石泉縣石磨小學,城關鎮中心小學教師曹磊正在上音樂課,鋼琴優美的旋律與孩子們的歌聲飄蕩在校園。

作為石泉縣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以下簡稱“教共體”)核心校,城關鎮中心小學推出“走教”模式,選派3名專業技能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定期到石磨小學、銀龍小學開展“走教”服務。

這種“一師多校”的柔性流動機制讓基層學校的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師資力量,新穎的教學方法、生動的課堂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缺音樂、美術老師,城關鎮中心小學的專業課老師每周都來給我們上課。他們教得很好,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們很喜歡上他們的課。去年送教以來,我都學會唱好幾首歌了。”石磨小學四年級學生左曉蝶說。

去年以來,石泉縣以建設教共體為抓手,扎實推進“管理共進、師資共用、資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評”的“五共”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和高效利用。

石泉縣按照“規模相宜、學段相同、距離相近、強弱搭配”原則,聚焦義務教育學段組建7個教共體,每個教共體由1所縣城或鄉鎮優質學校作為核心校,其他若干所學校作為成員校,通過以城帶鄉、以強帶弱,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著力促進城鄉學生身心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藝術素質、實踐能力整體提升。

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成立教共體以來,城關鎮中心小學還建立了統一的管理機制,制定共同發展規劃、教學管理制度等,組織核心校骨干教師與成員校青年教師結成對子,實行一對一幫扶。

石泉縣組建了7個名師領航工作室、47個教共體學科教研團隊,先后開展了52期教師領航課研討活動。

前不久,在石泉縣城關第二小學數學教研組,來自中池鎮中心小學的教師黃婷和江南九年制學校小學部教師侯曉妮,與城關第二小學的骨干教師進行教學研討。黃婷與侯曉妮將在城關第二小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跨校交流,學習城關第二小學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智慧課堂經驗。

“這種雙向奔赴的師資流動,既為基層學校教師提供了成長的沃土,又為城區學校注入了活力。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把在這兒學到的知識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鄉鎮學校的孩子帶去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黃婷說。

在城關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涂明艷看來,跨校交流和“走教”模式真正實現了一舉三得:對學校而言,有助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縮小了校際差距;對教師而言,有助于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獲得更多學習和交流機會;對學生而言,有助于享受到更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

“通過積極探索教共體建設,城鄉校際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確保教共體改革取得更大成效。”石泉縣師訓教研中心主任邱禮建說。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