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躬耕教壇29年來,陜西省銅川市第五中學的閆妍老師在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中提煉總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體驗語文”。該教學主張是以“體驗”為教育哲思核心,立體構建喚醒感知、激活實踐、融通情境、潤澤情感的教學體系,深刻詮釋“以體驗啟智、以文化育人”的教育本真。本期“名師名家 三秦領航”欄目,讓我們在與閆妍老師的對話中,走進這項從一線課堂教學中生長出的教學主張——“體驗語文”。

20250623110826591-77-e83a5.jpg_scale.jpg

閆妍簡介:正高級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簡稱“雙名計劃”)名師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陜西師范大學教師發展學院、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兼職導師,陜西省學校督導評價專家,陜西省中小學幼兒園和校園長培訓專家,陜西省教師發展研究院首批培訓專家。

記者:閆老師,您好,請您介紹一下“體驗語文”教學主張的內涵。

閆妍:“體驗語文”致力于推動課堂向生活世界的本體回歸。教師以課程資源為經、社會經驗為緯,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親歷實踐與深度內省中實現自我教育的升華,讓課堂成為思想碰撞、情感交融的生命園地。“體驗語文”遵循認知發展規律,以全員參與、邏輯遞進、思維開放為準則,通過階梯式任務鏈,助力學生在具身實踐中完成知識建構,在思辨對話中實現思維躍遷。

“體驗語文”秉持“語文即生活”的理念,以真實情境喚醒學生生命體驗,推動認知向縱深發展,實現語言知識的遷移與活化。同時聚焦文本情感內核與學生心靈世界的共振,教師以文本細讀為鑰,解碼情感密碼,以詩性語言為橋,引導學生將個體經驗融入文本解讀,最終培育出兼具詩意與人文情懷的生命主體。

20250623110857555-67-0ebdb.jpg_scale.jpg

記者:“體驗語文”教學主張是一種情境教學嗎?兩者有何區別?

閆妍:“體驗語文”教學主張與情境教學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它們如同音樂的兩個聲部,各自獨立又和諧共生。

“體驗語文”教學以學生的主體性情感體驗為核心,強調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內核,通過角色扮演、創意改寫等實踐活動,實現與文本角色的情感共鳴,在心靈觸動中培育人文情懷與同理心;情境教學則聚焦外部學習環境的創設,通過模擬歷史場景、還原生活情境等方式,構建沉浸式學習空間,側重語言技能的實踐應用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二者猶如語文教學的雙翼:前者以情感浸潤深化理解,后者以場景營造強化運用,共同突破傳統教學桎梏,構建起立體化的語文教學格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將二者有機融合,先以情境教學搭建認知框架,再借體驗教學激活思維與情感,讓語文課堂成為培育語言素養與人文精神的沃土,推動語文教育向更具人性化、實踐性與創新性的方向發展。

記者:您和團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為學生搭好通向“體驗”的橋?

閆妍:在“體驗語文”教學中,我們以學生主體為根基,以多維聯結為路徑,為學生搭建通向體驗的橋梁,實現文本、生活與心靈的同頻共振。在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學生體驗的獨特性。我們珍視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如面對孔乙己的悲劇成因,鼓勵學生從個體命運與社會結構雙重維度思辨,而非預設標準答案,以此激活其主體能動性。其次,要激活經驗的關聯性。通過文本結構剖析、生活情感遷移、多媒體情境創設,將學生的認知儲備與文本情感脈絡勾連,形成從舊知喚醒到新知建構的體驗閉環。再次,要強化實踐的沉浸性。通過角色扮演、主題探究、寫作遷移等活動,讓學生在“身體力行”中完成從語言感知到思維深化的躍遷。最后,要深化情感的共鳴性。教師需引領學生穿透語言表層,例如,在課堂上通過解析《春望》的創作背景體悟杜甫的憂國情懷,讓文本情感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產生共鳴。體驗路徑的彼此交織,共同構筑起從文字符號到生命體驗的立體橋梁,讓語文學習成為照亮心靈的意義之旅。

20250623110857550-94-81b35.JPG_scale.jpg

記者:從教材文本到學生的體驗,這種轉化和融合,對教師教學有哪些挑戰?需要提升哪些素養?

閆妍:“體驗語文”以實踐活動、情感浸潤與深度思辨為核心,將語文學習從文本符號轉化為生命體驗的過程,這對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系統性挑戰。首先,教師需構建綜合型知識體系,突破學科壁壘,融合歷史、哲學、藝術等跨領域知識,以深厚的文化積淀為根基,在文本解讀中旁征博引,為學生搭建多維理解框架。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革新教學策略,既要具備情境創設、活動設計的創新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文學創作等沉浸式活動激活課堂,又要善用數字技術,將人工智能資源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構建富有時代感的語文學習空間。再次,“體驗語文”強調個性化學習過程,因此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文本情感解碼能力,深度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以共情力引導學生完成從文字符號到情感體驗的自我轉化,培育審美感知與人文情懷。最后,在思維培養方面,教師需設計具有思辨性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批判性思考,構建思維訓練體系。同時,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還需掌握差異化教學策略,通過分層指導、個性化學習方案設計,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獨特的成長體驗,實現語文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深度統一。

20250623110859593-63-6b59b.jpg_scale.jpg

記者:您和團隊的一些“體驗語文”的案例,體現了跨學科融合的教學特征。您認為,在教學中如何“跨”,怎么“融”,才不失語文味?

閆妍:跨學科學習已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不僅承載著文化傳承與語言能力培養的重任,而且是連接其他學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橋梁。在“體驗語文”教學中開展跨學科學習,我們以語文學科本質為基礎,在知識融合與學科特性間構建動態平衡,方能永葆“語文味”的獨特魅力。其一,強化語言實踐與審美教育,將經典文本的深度解讀、聽說讀寫訓練貫穿教學始終,確保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居于核心地位,使跨學科知識成為剖析文本藝術手法、思想主旨的輔助工具,而非教學目標本身。其二,深挖文本文化內涵,借跨學科討論與反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價值觀引導,讓語文的人文性在多學科碰撞中得以彰顯。其三,精準把握學科融合的“度”,避免知識的簡單堆砌,在保持各學科獨立性的基礎上,尋找自然契合點,以主題式、項目式學習等策略,將藝術鑒賞、理化生實驗、社科知識、勞動實踐等轉化為提升語文素養的載體,如通過撰寫實驗報告錘煉說明性表達,結合歷史文化領悟文學作品深意。如此,方能使跨學科學習既拓展語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又堅守語言實踐、文化傳承與審美培育的根基,在多元融合中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

20250623110858520-8-58fb2.jpg_scale.jpg

記者:在“體驗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和教師分別帶來哪些變化?

閆妍:作為“體驗語文”的踐行者,我們首先轉變的是教育教學理念。投入到“體驗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教師,會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這種轉變促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生命個體的體驗活動。同時,要落實“體驗語文”教學主張,就要深入思考如何創新教學方法。這種持續的學習和提升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成為學生信任的引路人。

對學生而言,聽說讀寫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表達思想,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學生能夠接觸到不同的思想觀點和文化背景,從而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通過“體驗語文”,我們的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绑w驗語文”有助于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塑造。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描寫和價值觀傳遞能夠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通過“體驗語文”,我們的學生能夠學會感恩、理解、寬容和尊重,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體驗語文”學習中,學生非常喜愛《坐看青竹變瓊枝》《一葉知秋》《〈海底兩萬里〉歷險記》《水果變形記》《櫻花頌》等體驗實踐課,在層層遞進的體驗活動鏈中悄悄點燃年輕血脈里的文化基因,逐漸喚醒歲月記憶中的春風秋雨,激蕩起眼底心頭的詩情畫意,在親歷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發展思維、獲得深刻獨特的審美體驗。

“體驗語文”帶給我們的變化是深遠的。它不僅提升了師生的專業素養和語言能力,還能夠拓展思維方式、積淀文化素養并塑造積極的人生態度。“體驗語文”以人的生命發展為目標,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20250623110950739-30-33365.jpg_scale.jpg

記者:在當下“體驗語文”教學主張的實踐過程中,您和團隊教師遇到的困難有哪些?有何破解之法?

閆妍:在“體驗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面對重重困難。活動設計與實施環節對教師要求比較高。我們要像精準的調音師一樣,依據學生在年齡層次、興趣偏好、認知水平與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審慎調和趣味性與教育性的雙重維度,這對我們的專業積淀與創新能力都是嚴峻的考驗;而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突發節奏失控、意外事件,更需教師如經驗老到的舵手,在復雜局面中靈活把控教學方向。

對學生而言,挑戰同樣不容忽視。由于學習習慣、興趣取向的個體差異,部分學生對這種積極主動、思維含量高的實踐活動還不能完全適應,加之學生語文素養的梯度差異與學習需求的多元性,使得單一的教學方案難以實現精準覆蓋。此外,教學場地的空間局限、設施設備的短缺、教學資源的供給不足,也成為制約體驗學習深入開展的現實瓶頸。

面對這些困境,我們始終堅持務實態度,以持續深化專業研修提升團隊教師的創新設計與協作能力,加大集體備課力度,精心優化教學方案。同時也期待學校與社會各方協同發力,能幫助我們逐漸構建起完善的支持體系,共同為“體驗語文”教學的扎根生長與蓬勃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20250623110950188-38-ecac1.jpg_scale.jpg

20250623110951087-60-73ae9.jpg_scale.jpg

記者:接下來您和團隊準備怎么深入開展和推廣“體驗語文”教學主張?

閆妍:在“體驗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的團隊始終秉持對教育本真的追尋,以系統化、科學化的實踐架構推動語文教學的實踐創新。我們通過閱讀專業著作、小組研討深度解構教學內容與學情特征,反思交流如何通過問題鏈設計、角色代入等策略,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反思重構中實現文本的深度解讀。同時將知識習得與能力培養自然融入語文實踐活動,形成可操作、可復制的教學實施路徑。

在推廣與輻射層面,我們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以及名師工作室建設,搭建起線上線下融合的立體化教研網絡。通過名師工作室引領、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等多元載體,開展課堂問診、同課異構、案例研討等系列活動,形成“實踐探索—理論提煉—輻射推廣”的良性循環。特別是在“陜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中,我們將前沿的教學理念與優質資源輸送到教學一線,在思維碰撞與經驗共享中,推動區域語文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記者:謝謝閆老師的精彩分享。

20250623111233184-22-36e97.jpg_scale.jpg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