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渭濱區:開門辦食堂,構建校園餐社會共治新生態
發布時間:2025-06-23 20:06:1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寶雞市渭濱區教育體育局以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內外監督并舉,社會共治共享為核心,創新實踐“開門辦食堂”舉措,由部門單一監管向多方協同多元監督轉變,構建“全鏈條管控、全過程監督、全社會參與”的多元監督模式,共建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社會共治新生態,全面筑牢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防線。
監管鏈條深度融合。凝聚監管合力,成立教育、市場監管、公安、衛健、財政等9家職能部門“校園餐”工作專班,改變監管鏈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單一封閉的管理方式,建立信息通報、定期會商、執法檢查等聯合監管機制,加強部門協作,消除監管漏洞,全區融合形成一個監管重拳,嚴管嚴控嚴查校園食品安全。延伸監管觸角,在大宗食材供應、學校食堂承包經營、校外供餐企業的招投標遴選等重點領域,提前介入監管,嚴把源頭關口,強化企業資質審查,提高“校園餐”準入門檻,并邀請紀委監委、審計部門參與專項監督,以案促改強化震懾效應。
主體責任壓緊壓實。壓實校長第一責任,把校園食品安全列入重要考核指標,校長由“甩手掌柜”變身“陪餐員、管理員、調度員”。規范食堂日常管控,制定《渭濱區校園餐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指南》,全區學校食堂“十統一六到位”管理模式100%實施,食品安全總監及安全員“雙配備”,食品原料與成品“雙留樣”,“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全面運行。推行原材料“日進日清”制度,在食堂視頻監控區設置食材驗收點,嚴格落實“雙人或多人聯檢”進貨查驗機制,確保食材可靠、過程可控、源頭可溯、責任可究。強化食品安全隱患排查,由被動接受監管部門檢查轉為主動開展自查自糾,圍繞食品安全管理重點環節,主動找問題、查漏洞、補短板,加強標準化食堂建設,11所學校食堂先后投資70余萬元進行改造提升,經營環境和衛生條件明顯改善,學校食堂服務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科技賦能智慧監管。深化“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96家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全部納入“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閉環管理,實現非現場全程監控。加強“AI智慧監管+食品安全”成果運用,通過安裝物聯網、AI智能分析、自動警示等技術手段,推動監管從“人盯人”向“智能控”升級,提高智慧監管效能。推廣“放心餐飲社會監督二維碼”,鼓勵家長通過手機“掃碼觀廚”,通過視頻直播實時查看食堂操作加工全過程。加大科技支撐,9所中小學校食堂投資2.6萬元配備了農殘快速檢測儀設備,有效發揮校園食品快檢室的前哨監測預警作用,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確保食品“不合格不入庫、不安全不上桌”。
家校協同共治共享。堅持開門管食堂,各校建立膳食監督委員會機制,開展食堂開放日、家長陪餐、學生幫廚等活動,積極引導鼓勵家長和師生參與食品安全監督。設立食堂公益崗位,聘請學生家長輪流擔任廚師、管理員、分餐員,從食材驗收、加工制作到分餐就餐,全程參與食堂生產經營活動,保證家長充分享有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打破“特權食堂”,取消教師專灶,實行師生同坐一桌,同食一餐,倒逼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與服務質量同質同價,從暗箱操作到陽光共治。建立快速響應機制,餐廳設立“即訴即辦”工作臺,快速處理師生對飲食的意見建議,做到訴求響應不過夜,問題化解不出門。合力監督共治,全區聘請105名社會各界人士成立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隊伍,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校園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等活動,以群眾的眼睛共同監督校園食品安全,實現校園餐“政府放心、學校放心、學生放心、家長放心”。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