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延安精神引領 構建“四維雙循環”學生成長評價機制
作者:朱 華 艾媛媛 張 丹
發布時間:2025-06-26 08:47:5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延安市實驗中學嚴格落實中央《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陜西省《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若干措施》部署的重點任務,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構建以延安精神為內核的“四維雙循環”學生成長評價機制。
一個精神內核——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新中國建設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本評價機制以延安精神為內核,為學生提供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激發學生的成長活力。
四個維度——從橫向綜合、縱向動態、多元主體和成長預測四個不同維度對學生的成長進行評價。多維度評價縱橫交錯,全面覆蓋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多元發展,既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用評價引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
雙循環——人的成長受內外因相互作用。基于此,學校既不斷激發學生的內在成長動力,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又積極調動外部的引導力,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使兩種評價互補,不斷作用于學生的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一個精神內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以延安精神為內核,充分發揮延安精神在教育評價中的核心價值作用,為學生補足精神之鈣。
(二)準確把握“四維”評價,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1.橫向綜合評價
培養優良品德,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德育以延安精神為引領,以學生參與班級主題班會的策劃和組織、紅色研學等課外實踐活動,以及在班級的日常行為為評價要素,并及時記錄,以等級形式呈現,作為評選“品德之星”的參考依據。
落實學科素養,豐富智育評價維度。智育評價全面貫徹“雙減”政策,采用國家課程與地方特色課程相結合的方式,以等級形式評價學生的學業水平,輔以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如通過作品展示、實踐活動報告、小組或項目合作等,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素質評價手冊中,采用優、良、合格、不合格的等級評價方式記錄,以此為標準,評選“學習之星”。每學期為每位同學出具2份課程綜合評價圖表和報告。
關注體質健康,完善體育評價體系。學校將田徑運動會、趣味運動會、陽光大課間系列活動與體育課程融合推進,引導學生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課程評價方式,對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態度與表現、課堂參與的情況與成效、體育素養等方面進行記錄,并以此為基礎評選“運動之星”。通過體質健康監測、學業水平測試等方式,教師記錄學生的體質發展狀況。每年為全校學生出具包括身高、體重、視力、肺活量、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內容的體質健康報告3328份。
牢記發展為本,創新美育評價格局。美育評價以學生完成美術作業的情況、在藝術類社團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和在藝術節上展示的作品等形式進行考核,由此評選出“藝術之星”。大量的美育活動陶冶了學生的藝術情操,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學校開設56個精品社團,學生覆蓋率達100%。
實施勞動教育,發揮勞動育人作用。為幫助學生多維度理解勞動的內涵,學校精心開設了一系列特色課程與社團活動,從泡菜制作、葡萄酒釀制,到園藝勞作、勞動工具的制作與使用,內容豐富多樣。與此同時,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日常大掃除、定期參與家務勞動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結合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和勞動成果,來評選“勞動之星”,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在橫向評價中,我們將“五育”并舉與之有機融合,每學年評選出155位“五星少年”。
2.縱向動態評價
學校搭建起一套全面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借助成長檔案、綜合實踐評價表、班級量化考核表、課堂激勵和勞動實踐手冊等載體,關注學生在各個階段的成長,按等級呈現評價結果,實現評價的縱向延伸。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引入信息化手段,依托陜西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班級小管家、班級管理大師等App,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典型行為進行記錄、整合與分析,進一步細化評價。這一舉措助力教師和家長全面、精準地了解學生情況,及時開展個性化教育。通過上述舉措,學校成功地推動評價方式從靜態向動態轉變。
3.多元主體評價
從自我、同伴、教師、家長、社會五個層面,以“卡”為媒介,進行多元化評價。設置反省卡,引導學生自我反省,主動自我評價,使評價從被動走向主動,從他律走向自律;設置友情卡,生生互評,互相監督,互相促進;設置心靈卡,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完善師生互評機制;設置成長記錄卡,由家長完成評價,促進家庭教育落實落地,引導家長關注學生成長;設置社評卡,將學生生涯教育融入社會,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工廠調研等活動,促使學生形成清晰的人生規劃。
4.成長動態評估
構建基于動態發展視角的學生生涯規劃評估體系。該體系以三年為周期,為3328名學生建立個性化的成長檔案,通過“時間膠囊”的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性地進行自我對話,不斷砥礪自身成長。在入校時:開展“起點認知測評”,整合職業興趣量表與價值觀問卷數據,生成學生個性化成長基線報告,并指導學生撰寫“致未來自己的一封信”,明確成長目標。在校學習期間:創新性地建立“成長信用積分”制度,將入校時的目標達成度(社團參與、課題研究等實踐行動)量化為成長積分,形成可視化的成長軌跡。在畢業時進行成長診斷分析,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對比學生入校時的情況,生成成長變化報告,直觀地呈現學生的發展變化。配套建立“成長見證人”制度,由104位專業成長導師全程跟蹤觀察,定期撰寫發展性評語,形成“測評—反饋—改進”的閉環支持系統。該體系通過量化評估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學生成長過程的科學引導與精準支持。
(三)激活內外“雙循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成長內驅力和外界引領力是兩種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力量。學校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定期向學生、家長及科任教師反饋成長曲線圖的信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形成成長的內驅力;家長及科任教師合作,形成對學生成長的外界引領合力,內外兩種力量循環互助,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
二、亮點特色
學校以習近平總書記“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的教育論述為行動指南,充分發揮延安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構建了“四維雙循環”的學生成長評價體系,讓學生外強素質、內塑人格,真正實現立德樹人。該評價體系呈現出以下評價亮點。
(一)評價方式立體化。為解決唯分數評價的弊端,學校從品德、學科、體質、審美、勞動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評價有寬度;結合學生的起點認知測評、動態成長檔案、階段成長診斷、綜合評價量表等,使評價有厚度;從課上到課下、從校內到校外、從自評到他評、從單一到多元,使評價有廣度。總之,將學生的橫向綜合發展與縱向動態發展相結合,對學生形成立體化的評價報告,指導學生發展。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學校摒棄“唯分數論”的狹隘評價標準,從自我、同伴、教師、家長、社會五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評價學生,來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豐盈的個性成長。
(三)評價過程動態化。學校采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檔案等方式,定期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變化,將學生的人格、日常表現、成長變化和發展差異,分層次、分階段地進行動態評價,使學生的成長能夠具體化呈現。
(四)評價結果可視化。學校創新學生成長評價方式,借助統計圖表、成長曲線、五星評比等多元化工具,將學生原本隱性的成長轉化為直觀的顯性數據。統計圖表以清晰的數據對比,展示學生不同階段的表現;成長曲線動態呈現學生的發展軌跡;五星評比從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這些可視化成果,能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成長狀況,迅速把握學生的進步與不足。
(五)評價目標增值化。通過“給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等趣味的方式,學校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生涯規劃,明確階段性成長的方向和目標,有條不紊地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實驗中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