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項目式學習賦能數學課堂
作者:沈建新
發布時間:2025-06-26 09:16:4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數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還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將教學內容融入具體的項目開展專題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核心概念,發展學科素養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一、開展項目式學習的策略
1.指明項目方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真實的問題,培育他們的探索精神和高階思維能力。
2.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項目式學習致力于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理解。因此,將核心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是項目式學習的關鍵點,也是難點。
3.明確學習目標,指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采用“KUD”(Know、Understand、Do)模式呈現學習目標。“KUD”模式能夠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的重點和方向,也能讓學生清楚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這些目標進行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快速明確學習目標,利用項目式學習指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
4.開展項目探究,促進學生認知發展。夏雪梅博士在《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中提出,學習活動的設計應該促使低階認知向高階認知轉化。例如,在A4紙探索項目中,在學生了解了A4紙的尺寸、重量,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折疊、裁剪等知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A4紙在不同應用場景中所體現的力學原理、美學設計等,促使他們把這些知識轉化為對材料科學、藝術設計的核心概念的認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5.展示項目成果,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在探究結束后,由小組代表匯報講解本組的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既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查,又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在探討和分享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二、項目式學習的實踐反思
1.采用循序漸進的策略,助力學生有序生成與發展知識體系。活動的設計可以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
例如,在教授“探索A4紙的數學秘密”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數學視角出發,根據A4紙的概念和性質,指導學生從面積、頂點位置、相似關系等角度逐步揭示A4紙的數學特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信心。
2.借助自主探索的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會獲取學習資料的方法,還能夠了解猜測、驗證、實踐總結等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讓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探索A4紙的數學秘密”一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書和網絡等方式進行課前預習,了解A4紙的相關知識,如A4紙的產生過程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包括動手測量出A4紙的長和寬,計算出一張A4紙的周長和面積等。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營造沉浸式氛圍,將育人元素全方位地滲透在教學中。把德育內容融入學科教學,能夠讓學生深刻地感受數學既源于生活又廣泛地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教授“探索A4紙的數學秘密”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A4紙產生的過程,以及探索A系列紙張尺寸的數學秘密,讓學生認識到將紙張原料(如木材、竹子、廢紙等)制成可供使用的A4紙,要經過原料處理、造紙成型、分切裁剪等多個復雜且精細的步驟,紙張生產需要耗費諸多資源、凝聚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張紙都來之不易,進而激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紙張、節約用紙的意識。
綜上所述,通過項目式專題學習,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學習,從在虛擬情境中學習轉向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學習知識的現實價值與意義,逐步養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德清縣第三中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