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記者 魏淑敏 孫永濤 張晨悅)“基于遷移學習的設施環境通用預測模型建模方法,是通過數據驅動構建環境與作物生理的關鍵模型,面向作物需求完成設施調控,打造最佳‘生長家園’。”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田世杰說,“我們希望為擴大設施農業規模、建設農業強國作出貢獻。”

這是2025陜西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活動上的一幕。

微信圖片_20250628143304

微信圖片_20250628143316

6月26—28日,以“AI賦能教育發展 推動教育強省建設”為主題的第十三屆陜西教育博覽會(簡稱“教博會”)在西安舉行。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對接洽談活動匯聚了高校在AI智能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航空航天技術等領域的最新成果1000余項,其中重點展示了通過專利盤點挖掘出的高價值專利640件,樣機、模型等實物600余件。

“復雜型腔深孔構件智控成形技術突破了傳統制造工藝面臨的刀具剛性弱、加工效率低、尺寸精度差等技術難題,可以滿足航空、能源等領域高端裝備對改性、減重、增效的要求,目前已經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低壓渦輪軸(鈦合金TC4)等方面應用。”項目路演環節,西安石油大學副教授馮亞洲介紹了團隊近年來在復雜型腔深孔構件智控成形技術和產業化應用方面的探索,吸引了一批參會企業代表的目光,現場紛紛提問。“我們的技術在軍用、民用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我們的客戶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及能源領域……”針對與會代表對應用前景、客戶群體等的提問,馮亞洲一一作了解答。

IMG_20250626_144234

在西安汽車職業技術大學展區,一個基于AutoBots-W1線控底盤定制開發的自動駕駛平臺引人駐足。“以前購買的教學設備常有權限限制,為此,我們自主開發了這個平臺,它集成了車規級轉向、制動、驅動系統,并開放CAN接口支持多傳感器拓展,完美契合教學需求。”該校教師王冀白介紹,該平臺還能快速適配物流配送、安防巡檢、特種作業等場景,市場前景廣闊。展臺上,一件學生作品——一輛具備實時圖像傳輸與精準運動控制能力的全地形偵察坦克,與自動駕駛平臺相映成趣。“我本身對軍事很感興趣,通過融合全地形機動能力、智能傳感器與通信技術,這款坦克能為軍事偵察、災害救援、電力巡檢等提供強大支持,顯著提升任務效率與安全性。”該校學生李輝分享了他的設計初衷,這也是該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鮮活例證。

IMG_20250626_143214

IMG_20250627_101212

高校展區里,一項項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連續油管全生命周期運維管理與安全評估數字孿生系統開發、物聯網低功耗窄帶無線網絡、地表三維矢量變形實時智能檢測技術與裝備、面向多場景的痕量物質太赫茲超表面檢測芯片、具身智能驅動的“探—析—控”高危環境巡檢機器狗、“紅果原香”——簡熟NFC蘋果汁項目……一項項創新成果,生動詮釋著陜西高校潛心科研、服務國家的使命擔當。

微信圖片_20250628144148

在本屆教博會的“四展示兩活動”中,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令很多觀眾眼前一亮。西安理工大學展區內,一套水力機械材料磨蝕試驗裝置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該裝置通過精準調控水流沖擊速度、角度、泥沙濃度、粒徑及空化強度等參數,不僅能獨立進行水輪機材料的磨損試驗和空蝕試驗,還可模擬復雜工況下的磨損——空蝕聯合作用實驗。項目負責人武鵬波博士介紹道:“我國多泥沙河流分布廣泛,水輪機磨蝕破壞是水電機組面臨的首要技術難題。我們研發這套裝置的初衷,就是要通過系統的磨蝕實驗研究,有效延長水輪機使用壽命。”該裝置基于實際工程需求設計,可開展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水力機械材料磨蝕機理研究,重點探究材料損傷演化規律及各影響因素的貢獻率,為建立精準的磨蝕損傷預測模型提供科學依據。

IMG_20250628_105327

IMG_20250626_140803

有機液態儲氫載體基礎研究與應用、基于極化電場材料設計的綠色光催化產氫耦合有機合成技術、人口老齡化對家庭食物消費的影響及其資源環境效應評估、雙重環境目標約束下的產業轉型升級:“減污降碳”何以“協同增效”、人工智能在生物信息學與環境領域中的應用……一大批研究生創新成果在本屆博覽會上驚艷亮相,與各高校的科技成果展示交相輝映,共同呈現了陜西高校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

微信圖片_20250628144535

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高校“大思政課”建設成果展:西安交通大學將“西遷精神”深度融入“大思政課”育人體系,不僅編寫相關讀本、開設“西遷精神”通識課,還專門成立了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實踐研究中心;陜西師范大學則創新構建了以“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長營、邊境教師能力提升培訓、邊疆地區紅色研學、學生黨團員與國門學校學生結對成長”為主體的“1+1+1+1”實踐育人體系,努力打造邊境國門學校“紅燭苗圃”實踐育人品牌項目,讓“行走在祖國邊境線上的大思政課”煥發勃勃生機……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陜西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國資委、省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組織開展,發揮產業鏈與學科鏈協同創新聯盟作用,針對傳感器與物聯網、石油化工等重點產業遴選高校科技成果開展專場路演,推動校企對接洽談,加速成果就地轉化孵化。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16家高校與企業進行了現場集中簽約,總金額近1.2億元,在科技成果轉化與校企合作之間架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作為簽約高校之一,延安大學與陜西新森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簽約金額500萬元,雙方將圍繞“城市屋頂花園中摩擦電自供能感知技術研究”開展合作。據該校副教授霍亞杉介紹,項目旨在開發高性能摩擦電材料與結構,構建適應屋頂環境的能量采集與低功耗感知系統,實現對風力、人流等自然能量的高效利用與環境信息的智能監測,從而推動屋頂綠化系統向綠色低碳與智慧化方向發展。“此次簽約將有力促進雙方在科學研究、人才資源、生產應用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我們也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及成果轉化。”他說。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