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亮眼答卷——鎮巴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25-07-15 07:46:31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江蘇通州、陜西寶雞兩地40余名教育專家接力扎根鎮巴,以教育幫扶為筆,在秦巴山區深耕不輟。三年來,通過高位統籌、引育人才、優化管理、創新教學等舉措,推動鎮巴教育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質變,在秦巴大地書寫出新時代教育幫扶的亮眼答卷。

堅持高位統籌,織牢教育幫扶保障網。鎮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建立“縣委抓總、組織部門牽頭、行業部門主責、專班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出臺配套制度9項,召開會議18次,研究解決教師編制、經費保障、項目資金等重大事項6件。主要領導先后深入鎮巴中學、縣職業中學調研23次,為幫扶教師解決住房、職稱評聘等實際困難,全方位保障幫扶工作有序推進。

堅持投入傾斜,夯實辦學條件硬基礎。縣委、縣政府累計爭取幫扶及專項資金6000余萬元,地方財政配套700余萬元,為鎮巴高中教育振興注入強勁動能。鎮巴中學新建餐廳樓、學生宿舍樓9000余平方米,建成數字化實驗室12個、計算機教室4個,新建智慧教室2個,改造學生宿舍樓2棟,為教室安裝空調、護眼燈,建成智慧圖書館、智慧醫療等管理系統。縣職業中學聚力數字化建設,創建數字圖書館,新建移動錄播室1個,搭建OA平臺,升級校園網站,打造“茶藝與茶營銷”特色專業實訓基地,有力改善了兩校辦學條件,縮短了與城市教育資源的差距。

堅持引育協同,激活師資隊伍內生力。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協調新增教師編制62個,引進高層次和緊缺學科人才24名。創新實施“1333”教師發展工程,構建“青藍工程”師徒結對104對。搭建“三課三賽三制”培養平臺,共建名師工作室9個、學科團隊19個、學科基地13個。幫帶徒弟工作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人、省級獎項53人、市級獎項48人,17節精品課獲評部級優課,38篇論文在國家級期刊發表,首次有教師課例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首次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首次有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用專業素養激活了鎮巴教師的內生動力。

堅持改革創新,厚植內涵發展生命力。確立“3化3制”管理模式,讓山區學校管理從“經驗型”邁向“科學型”。與江蘇南通、陜西寶雞名校組建“教育共同體”,常態化開展研討交流。牽頭組建漢中市內普通高中“十校聯盟”,推行“聯學-聯考-聯評-聯研”等教學機制。與西安高新一中結盟,引進“云校課堂”,讓山區孩子同步享受名校課程。創新實施“體悟式德育”“深度學習課堂”“訂單式培優”等育人方式,形成課堂改革成果13項,開發校本教材30余種,讓高效課堂、深度學習、三全育人成為新常態。“深度學習課堂模式”被確定為漢中市基礎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推廣,2023年鎮巴中學作為陜西省唯一代表在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研討會上作經驗交流;縣職業中學成功創建“陜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

堅持暖心護航,打造近悅遠來溫馨港。幫扶專家克服多重困難傾情援鎮,鎮巴各級各部門積極響應,主動解決其后顧之憂。縣級領導開展暖心行動23次,協調解決實際困難34件;落實幫扶團隊邊遠津貼20余萬元,發放獎勵性補貼15萬余元,幫助4名幫扶教師破格晉升高級職稱;全力改善住宿條件,豐富業余生活,讓遠離故土的園丁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堅持提質增效,交出教育幫扶亮眼卷。幫扶團隊秉持“白+黑”“5+2”拼搏精神,助推兩校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持續躍升。鎮巴中學本科上線率、特控上線率、高分段人數實現三連升,10余名學生在國、省級大賽中摘金奪銀。縣職業中學本科上線由2022年的72人升至今年的149人,居全省第一,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中斬獲省、市級獎項10余項,真正實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
三年來,兩地教育擺渡人懷揣教育大愛,以執著堅守與無私奉獻,為山區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助力鎮巴教育以蓬勃之勢拔節生長。如今,鎮巴教育正以嶄新姿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而這場跨越山海的教育幫扶故事,仍在續寫新的精彩篇章。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