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擴大、裂變與再生的關鍵手段,這一模式不僅打破了校際壁壘,整合了教育資源,更對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整體辦學水平與教育質量具有深遠意義。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將集團校的“干部輸出”轉為“文化輸出”,從而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如何優化管理架構保障集團校內部高效運行,以及如何避免在一體化管理下出現同質化傾向并能彰顯成員校的辦學特色,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我們以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集團化辦學“迅速再生”的成功經驗為樣本,為區域教育擴優提質提供實踐路徑與啟示。

一、積累·沉淀:不斷改革拓寬集團化發展的路徑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試行學區化管理”“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改革任務。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也是從2017年開始探索和實踐集團化辦學的。依據各成員校加入集團的時間和實際情況,集團化辦學探索歷經了兩個階段的發展和完善。

(一)嘗試探索階段,重在教育教學的互聯互通

2017年,西安高新一中東區初級中學成立,且以合作辦學的方式成為集團的第一所成員校,學校采取法人獨立、財務獨立、外派管理團隊、兩校教師統籌調配、教育教學緊密同步、考試評價一體進行的管理方式,經過三年運行,東區初級中學的教學質量快速提升,贏得社會的高度認可。

(二)全面探索階段,重在不同類型學校的統籌協同

在2019—2024年期間,陸續有19所學校成為成員校,其中“一長多校”(一人擔任多所學校的法人校長)的成員校增加至6所,“結對幫扶”成員校增加至13所。針對不同校情,我們采取分類管理、整體協同的原則,對“一長多校”的成員校采取緊密型管理模式,從頂層管理上細化措施,搭建組織架構,派遣業務骨干,實施一體化管理;對“結對幫扶”的成員校采取派遣管理團隊模式,重在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移植”和管理幫扶。

二、融合·共享:整體提升集團化辦學的內涵和育人品質

成員校起點不同,定位不同。如何踐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貫徹“文化治校”的實踐路徑,弘揚高新教育精神,我們不斷探索,孜孜以求。

(一)立足文化共建,傳承高新教育精神,為各成員校植入集團校的文化基因

文化奠基,理念先行。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在建校之初就確立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辦學理念和“創辦國際化、現代化的示范學校”的辦學目標。在此基礎上,集團校選派出的干部團隊在新建校辦學之前,就結合各自特點審慎確立成員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并沿用了集團校“仰高篤行,知新致遠”的校訓。

20250715154220053-72-48f4d.png

同樣的辦學理念,一致性的辦學目標,讓一群在不同地方耕耘的高新教育工作者有了共同的信仰和追逐的方向。也正是這樣的學校文化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精神傳承,賡續薪火。一代代高新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傳承“敬業奉獻,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高新教育精神,特別是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集團校及成員校的干部團隊始終將高新教育精神視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魂,通過多種形式傳遞給成員校的每一位教職工,凝聚起強大的教育合力,助力集團內各學校向著更高質量的教育目標不斷邁進。

(二)優化集團管理運行模式,實現教育資源的高效轉化與共享

一是縱向構建組織管理架構,暢通各項工作落地的路徑。學校成立了以高新一中初級中學校長為組長,各個成員校副校長為副組長,各成員校主管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集團化辦學領導小組。下設六個部門,包括黨團建設部、德育工作部、教學管理部、科研規劃部、創新發展部和協調保障部。通過每周的集團校務擴大會議,由各部門負責人縱向安排布置相關工作,確保集團的所有學校同步運行,大大提高了管理實效。

二是橫向搭建九大工作平臺,提高集團化管理的效能。搭建起學科教學交流平臺、名師發展引領平臺、結對互學互助平臺、培訓研修分享平臺、輪崗交流體驗平臺、學生特長展示平臺、質量互檢互測平臺、科技創新實踐平臺、特色課程共享平臺等,讓集團化橫向管理有抓手,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聚焦教師隊伍建設,全方位促進集團教師的專業能力整體提升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為了快速提升成員校教師的整體水平,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實施“師徒結對”工程。選擇業務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教師一對一地“傳幫帶”成員校教師,快速提升成員校教師的專業素養。

開展集團內“三級三類”教師聯評聯賽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教學能手”,兩年評選一次“學科帶頭人”和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三年評選一次“教學名師”。這項舉措極大地激發了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熱情,有效地提升了他們成長為優秀教師的速度。

強化校際教研。我們統一了“四張表”,即時間表、課程表、校歷、行事歷,確保教學活動步調一致,統一實施。“名校+”集體教研活動一體化開展,由校本部的學科教研組長組織,不同校區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在固定時間開展教研活動,博采眾長、集思廣益。

(四)研發高質量“人本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多年來,學校圍繞“理想信念、學會學習、個性發展、責任擔當、幸福生活”的課程目標,研發、構建了“1+4”人本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成員校可以直接使用,每個成員校的學生都可以直接享受到名校的核心教學資源。

實踐證明,該課程體系不僅品質高、效果好,而且具有很強的輻射推廣價值和社會效益,榮獲陜西省第十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五)推進核心資源共享,一比一復刻教育教學模式,讓成員校迅速“提高”

對于新建校,建校伊始就接受高質量且經過實踐檢驗的成熟的教育教學模式,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起跑,對學校迅速成長意義重大。對于緊密型的成員校,我們采取“七統一”的管理方式,即統一人員調配、統一教師培訓、統一課程配置、統一教研活動、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測評和統一考核評價。在輸出集團本部的整體辦學目標和教育理念的同時,也將核心教學資源和執行標準一并應用到新建學校。對于結對幫扶成員校,我們通過組織開展聯席會議交流共享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步開展教師聯培、能手聯賽、學生聯考,點對點建立幫扶團隊等方式,實現集團校教學內容和標準的“移植”,從而實現共同提升。

三、特色·創生:協同賦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集團化辦學是迅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成員校發展到一定階段容易出現同質化問題。為了克服這一弊端,高新一中初級中學為集團內各成員校量身定制了差異化發展規劃。如高新區第十一初級中學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高新區第七初級中學建設了“中草藥種植基地”,各成員校因地制宜,探索出“五育”融合、全面發展的特色辦學路徑。與此同時,成員校反哺集團學校本部,豐富了本部的教育教學資源。

實踐充分證明,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復制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校園文化、課程體系及管理模式,無疑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輻射的關鍵舉措。但如何在共享先進經驗與保持個性特色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是進一步提升集團內各校辦學實效和品位,推動集團化辦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未來,高新一中初級中學將繼續在探索和完善集團化辦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斷創新,為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張振斌系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教育聯合體黨總支書記、總校長,中小學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劉曼系西安市高新一中初級中學教育聯合體黨總支委員,陜西省教學能手,第九屆中國教育學會理事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