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功夫做好“大思政課”建設
作者:王衛國
發布時間:2025-07-15 15:48:4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點,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時期,如何在小學教育階段做好“大思政課”建設,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育人,構建思政大隊伍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要構建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六要”教師隊伍。具體要做到“三忌”“三要”。一“忌”只依靠外請的思政專家進校園作報告來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要讓校內教師成為思政教育的主力軍;二“忌”只依靠思政課教師的教育力量,要培養其他學科教師也成為學生的思政導師;三“忌”只依靠一線教師的教育力量,要注重發揮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的“領頭羊”作用。
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引導教師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精選優秀教師擔任思政課教師,指導學科教師探索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和路徑。挖掘優質的家長教育資源,組織“家長達人課堂”等活動,邀請先進模范、老紅軍等走進校園開展思政講座。
二、以情動人,強化課堂主陣地
教師應打造以情動人、充滿活力的思政課堂。思政教師要定期開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思政教學課題研究,圍繞教材內容,創設學習情境,豐富課堂活動,打造思政“金”課。學科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課堂“活”思政,讓講信仰成為課堂的常態,實現融理于情、以情感人的教學目標。渭南市臨渭區南塘小學(以下簡稱“南塘小學”)的教師們總結出體驗式思政課的基本教學范式——“四十六”。“四維度”評價課堂:素養達成度、學生參與度、評價增值度、課堂拓展度。“十轉化”改進教學:文字轉為游戲、道理轉為故事、插圖轉為表演、收獲轉為分享、問題轉為話題、說教轉為觀摩、歷史轉為現場、節日轉為儀式、管理轉為商定、知法轉為宣傳。“六行動”要求教師:觀心態、給機會、引思考、推參與、助成長、享快樂。
三、以文化人,美化思政大環境
要把校園打造成學生成長的快樂園,讓校園處處可以看到信仰,聽到信仰,感受到信仰,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現代科技文化等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文化景觀,把學習空間變成審美空間,營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氛圍,實現以文化人的目標。
南塘小學創新思政課程,用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發“八禮”“四儀”課程,引導學生明“八禮”、懂“四儀”,致力于培養具有優雅舉止、文雅氣質、儒雅風度、高雅情趣的“德雅學子”。學校開發了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渭南三圣”“臨渭三賢”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組織思政大講堂,每周開展在國旗下誦讀思政金句的活動,向學生宣講并組織誦讀《習近平用典》等內容。此外,學校每月邀請黨校高級講師、退伍軍人等進校園,為師生講授“思政新課”。
四、以理服人,開發社會大資源
思政課不僅要在課堂上講,還應在社會生活中講。校內“小課堂”要以情動人,社會“大課堂”要以理服人。學校應組織、帶領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感悟時代,讓他們用心靈體悟思政的獨特魅力。
南塘小學以校園為原點開發了“四度資源”。一是歷史厚度。學校帶領學生到渭南博物館了解文化淵源,到宣化寺探尋革命火種,到渭華起義紀念館、王尚德烈士陵園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二是科技高度。學校帶領學生到閻良飛機城感受祖國科技進步,到鴕鳥基地體驗現代養殖業的發展,利用“云課堂”學習新知識。三是城市溫度。學校帶領學生到消防站學習防火逃生知識,到交通指揮中心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到文化館欣賞舞臺表演。四是實踐深度。學校帶領學生為環衛工人送溫暖,到田間地頭感悟勞動之美。
綜上所述,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是小學教育做好“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保障。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學校實際開展思政教育,讓思政教育真正做到育人又育心。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南塘小學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