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賦能高職院校治理
作者:朱忠軍 張建華 郝宇剛
發布時間:2025-07-16 16:11:47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秉承“拼搏奉獻,求實創新”的精神,全面推動智慧校園的建設進程,打造全面、多層次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通過整合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安全防護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學院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從管理到服務的全方位智能化轉型。
在智能素養培養方面,學院通過開設通識課程,普及人工智能(AI)知識,目前通識課程覆蓋學生的比例為98%。此外,學院委派教師參加中國計算機學會組織的專業培訓,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為師生營造一個全面的人工智能學習環境。在智能校園建設方面,學院上線“能源百事通”智能咨詢體和AI人臉識別安全系統,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在智能管理決策層面,學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挖掘數據價值,為管理層提供精準的決策支持,推動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在智能教育賦能方面,學院創新教學模式,引入AI智能助教,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提升教育教學的個性化水平和實踐水平。
一、智能素養:構建全面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
1.普及通識課程,提升師生人工智能素養
學院積極響應中省有關人工智能應用推廣的要求,開設人工智能普及課程,以提升師生的AI素養。課程內容包括人工智能基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工具實踐等主題,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線上訪問視頻講座、案例分析和虛擬實驗等資源,教師可以組織線下活動,如討論會、參觀活動等,以增強互動性和實踐性。學院設立“AI體驗日”,累計參與師生5000余人次。學院還邀請10余位行業專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激發師生的AI創新應用思維。
2.深化專業培訓,推動教學質量提升
學院在校內舉辦6場信息素養提升培訓,累計有700余名教師參與,參與率達95%。培訓內容包括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跨學科工作坊、專題研討會和實踐操作項目,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和應用AI技術。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會、AI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分享經驗,促進知識傳播。通過專業培訓,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得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智聯校園:全方位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1.數據驅動咨詢,搭建“能源百事通”智能體
學院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能源百事通”智能咨詢體,整合了學生管理、人事、財務管理和后勤服務等多部門信息。平臺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精準解析查詢意圖,提供相關結果,不斷優化回答策略,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學院將智能體集成到企業微信和官方微信公眾號,方便師生隨時咨詢,目前智能體咨詢量已達10000+。通過分析咨詢數據,學院能夠及時解決潛在問題,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這一系列智能化措施為師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增強了學校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2.“能小威”平臺接入DeepSeek,開啟校園服務新紀元
為深化教育數字化轉型,學院正式完成“能小威”智慧校園平臺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對接。此次升級突破了傳統的校園服務模式,通過“三大智能升級”構建起全天候、全場景的智慧服務生態。
平臺依托DeepSeek領先的語義理解與多輪對話技術,實現了“能源+醫護”雙特色場景的精準賦能。能源化工專業的師生可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實時獲取井下作業仿真數據、化工流程優化方案;醫護康養學院的師生可以體驗智能問診模擬、生成康復訓練計劃等特色功能。平臺創新開發了“教學—實訓—科研”三維智能助手,5秒內響應復雜查詢,知識檢索準確率達98%,數據智能分析效率提升了70%。
此項建設標志著學院的智慧校園建設進入“AI原生”新階段,預計每年累計可為師生節約行政事務處理時間超10萬小時,助力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未來平臺將持續接入能源行業知識圖譜、臨床護理大模型等專項能力,打造具有職教特色的智能服務標桿,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陜能方案”。
3.人臉識別安防,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學院在校園安全管理中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賦能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夠精確驗證學生和教職工的身份,提升校園的安防能力。此外,學院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強了對學生行為的管理,如將請假、銷假數據與門禁系統綁定,提高了管理效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能夠自動提取人物的面部特征,進行高效的特征匹配,使身份驗證過程更加快捷和準確。學院的數據管理平臺通過整合校園、公寓等多維度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來監控人流,為管理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學院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進一步優化服務方案,制訂更加科學的管理策略。下一步,學院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校園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努力打造更加安全、智慧的教育環境。
三、智管決策:提升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深入挖掘多維度數據的關聯度,形成了綜合分析大屏與定制化報告,為管理層提供了精準的決策支持,推動了數據驅動的持續改進和創新。
教科研成果綜合分析了項目數量和發表論文數量等關鍵指標的趨勢,幫助管理者識別優勢領域和改進方向,優化資源配置。教職工關聯數據分析聚焦教師的工作負荷、研究領域和教學效果,優化了招聘和培訓計劃,提升了整體的教學質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此外,通過分析師生的數據畫像,學院能夠更好地理解師生需求,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服務。教學建設與成果綜合分析通過評估課程設置和學生反饋,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課程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教學實訓關聯分析確保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優化了教學計劃,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借助人工智能的數據關聯分析,學校的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化,有效推動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四、智教賦能:革新教育教學模式
1.AI智能助教賦能精品在線課程,革新傳統教學模式
為了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學院將AI智能助教應用到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中。通過應用先進的課程知識圖譜技術,智能助教根據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路徑。AI智能助教還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課程答疑解惑服務,學生咨詢量累計超8000條。智能化的教學輔助手段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率,幫助學生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學習。智能助教收集并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咨詢問題,為教師提供詳細的反饋報告,輔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從而幫助教師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AI助教賦能課程,不僅豐富了在線教育資源,還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AR/VR虛擬仿真,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在實驗教學方面,學院充分利用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技術,搭建了包括“煤化工”、智能開采等多個領域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模擬了真實的工業環境,提供了互動性強的操作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幫助他們掌握復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點。在“煤化工”虛擬仿真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通過虛擬設備進行化學反應的模擬實驗,觀察不同參數變化對結果的影響;在智能開采虛擬仿真實驗室里,學生則可以體驗從礦井設計到實際開采的全過程,了解最新的自動化技術和安全管理措施。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還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有效結合,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不斷拓展虛擬仿真教學的應用范圍,學院正在逐步構建一個更加多元化、高效能的教學體系,助力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和技術技能水平。
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學院將采取一系列核心舉措,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校園治理工作,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的應用,推動學科全面轉型升級,確保學生掌握前沿技術和實踐能力。學院還將建設自主智能科學中心,打造基礎算力數據平臺,參與高校人工智能專項建設,培養專業精英,助力工科和理科的深度融合與創新,增強多維賦能效應。學院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特別是在工科領域,通過智能技術優化實訓課程,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同時,學院將探索人工智能在特色醫科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協同創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未來,學院將專注人工智能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學與實踐,致力于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
作者單位: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