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進抵西北重鎮西安,西安得以全面解放,全國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為適應西北地區解放形勢的迅猛發展,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西北局常委會,決定短期培養和訓練大批干部,以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經討論,西北局決定將原延安大學改稱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并遷往西安,由西北局直接領導。同時指示,之后的教育任務主要是大量吸收青年知識分子,在進行短期培訓后分配到西北各省工作。此外,還要求負責訓練一部分舊公職人員。1949年6月25日,延安大學總校與韓城分校合并,正式改名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任命當時的中共陜西省委書記馬明方兼任校長,李敷仁為副校長。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第一期學員畢業后,根據1950年4月8日頒布的《西北局關于人民革命大學問題的決定》,從第二期起,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改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二期仍以學習理論、改造思想為主,但各部培訓任務發生轉變,轉為專業培訓。其中,一部為教育研究班;二部和三部為土改干部訓練班;四部設有檢查班、建政班、集訓班和監察班;五部為司法班。另外,經請示西北局習仲勛書記,同意將陜甘寧邊區人民法院司法班編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第五部,改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五部司法班,主要培訓以青年學生為主的新一代司法工作干部。這也標志著自延安大學1949年4月停止法律高等教育之后,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法律高等教育的恢復和延續。

20250716161517569-14-b6d20.png

一、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法治教育內容及教學方法

(一)教學內容

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的文化教育政策,學校對學員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理論知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堅決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克服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中的落后成分,加強學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革命的人生觀。特別是在傳統教育方面,馬錫五院長經常與學員邊勞動邊談心,講述老區的革命事跡,言傳身教,深入淺出,耐心地對學員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馬錫五常對學員講,做一個好的司法干部,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立場堅定,敢于堅持原則,廉潔奉公,嚴格依法辦事,要有群眾觀點,學會走群眾路線。他還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p>

在司法業務課程方面,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毛澤東思想的國家觀、法律觀,黨中央、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帶有法律性質的綱領、決議、決定、布告、法令和重要的單行條例,以及革命根據地形成的具體的民事、刑事政策和司法審判實踐等,如“土地法”“婚姻法”“勞動法”等,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在司法業務課的講授中,授課教師主要由馬錫五、朱嬰,邊區人民法院秘書長高桐,各庭庭長石靜山、李福元、趙生英,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毛鳳翔,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扶中等擔任。此外,還設有帶技術性質的勘驗常識等課程。

(二)教學方法

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在法治教育中借鑒了陜北公學和延安大學培養青年知識分子的教育經驗,堅持延續延安時期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理論教學主要通過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讓學員們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學校結合課程經常邀請相關專家到校作專題報告,如請馬錫五作“婚姻法”的報告、江隆基作文教政策的報告等。這些報告有理論知識,有實際案例,生動活潑,對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針、推動學員的學習起到了重要作用。實踐教學則通過組織學員參加社會調查、法律咨詢、司法實踐等活動,讓學員將所學的法律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比如在解放初期宣傳“婚姻法”的活動中,學校組織全體學員分組分赴西安市各區基層單位,深入宣傳“婚姻法”,同時辦理婚姻案件。

將案例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相結合。為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在法治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學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通過選取實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導學員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員在案例分析中深入掌握法律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講就地審判方式時,馬錫五生動地講述了他在擔任陜甘寧邊區隴東專署專員及高等法院分庭庭長時所審理的華池縣封捧兒的婚姻上訴案。該案件宣判后,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也在全國各個抗日革命根據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馬錫五的審判方式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稱贊,后來馬錫五將其概括為“就地審判,不拘形式,深入調查研究,聯系群眾,解決問題”。這也就是后來著名的“馬錫五審判方式”。在討論過程中,學員們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問題,積極發言,各抒己見,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法律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將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相結合。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十分注重學員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們認真閱讀法律書籍和文件,學習時事政策,撰寫學習報告和心得體會。在學代會的領導下,成立互助小組,定期開展小組討論會進行交流和分享。通過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學員們不僅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此外,學校還廣泛開展一系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教學活動,如學習生活檢討會等,讓學員們在自我反思中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一切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通過相互批評,學員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和自滿的情緒,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學習他人的優點和經驗,共同進步。

二、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法治教育的成就

(一)培養了大批優秀干部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一直堅持“一切圍繞教學”的辦學方針,“把學生教好,讓學生學好”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成立之初全體師生的口號,也是學校辦學的最終目標。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順利完成了教學計劃,培養了大批具有堅定政治立場、較高綜合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優秀干部,壯大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革命干部隊伍,尤其是大西北新解放區干部隊伍。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辦學四年所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主要被分配到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自治區)的司法戰線工作,多數人后來都成了當地司法系統的骨干,有的同志還在公檢法部門擔任了重要的領導工作,在西北地區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鞏固政權、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作出了貢獻。例如,許多畢業于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干部在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運動中,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和法律,依法辦事,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推動了西北地區的法治建設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學員們在校學習期間,積極參加法律宣傳和普及活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他們通過上街貼標語、扭秧歌、辦墻報及作演講等形式,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活動,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和法律,讓人民群眾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了他們的法治觀念。比如,學員們結合土地改革工作方針,向農民群眾宣傳“土地法”和“婚姻法”,讓農民群眾了解土地改革的政策和法律依據,保障了農民的土地權益和婚姻自由。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通過培養干部和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推動了西北地區的立法、執法、司法等各項工作的開展,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的法律體系,為鞏固政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保障。在立法方面,西北地區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改革、婚姻、勞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在執法方面,加大了對法律的執行力度,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維護了社會秩序。在司法方面,建立了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加強了司法隊伍建設,提高了司法水平,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法治教育的歷史價值

(一)為鞏固政權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中國面臨著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威脅和破壞,迫切需要一大批忠誠可靠、有能力的干部來加強政權建設。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法治教育正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通過培養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和較高法律素養的干部,充實和壯大了黨的干部隊伍,為政權的鞏固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為中國共產黨的法治建設積累了經驗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通過帶領學員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法律制度開展法治教育,使學員們深刻認識到法律的階級性、歷史性和社會性,明確了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學習民主與法治的基本理念,學員們深刻認識到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通過法治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法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法治教育經驗,這些經驗對于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法治建設和干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法治教育的現實啟示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而法治教育則是培養公民法治意識、推動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法治建設的根本保障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法治教育緊緊圍繞革命事業的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干部為目標。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推進法治建設的根本保證。在當代,法治教育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能夠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法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培養出具有堅定政治立場、高尚道德品質和扎實法律素養的人才。

(二)德法并重,培養正確的法治觀念

德為法之魂,法為德之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學科建設,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蔽鞅比嗣窀锩髮W以政治教育為主,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當今的法治教育中,應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讓學生不僅掌握法律知識,更要明確法律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責任,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自信。法治教育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要多樣化開展法治教育,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法律,提高學生對法治的信任和敬畏,明確法律規范的標準和要求,確保學生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實現知與行的統一,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三)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針和教學方法。在當代,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還應注重實踐教學,要與實際案例、社會現象緊密結合。實踐教學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法學專業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當下社會熱點案件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理解法律條文的應用和法律精神的內涵,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全民法治教育中,也可以通過社區普法、模擬法庭等活動,讓普通民眾在實踐中增強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

西北司法教育以1949年5月的邊區法院司法班與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第五部司法班為起點,延續到西北軍政委員會司法部干部輪訓班,西北政法干部學校,西北政法學院,直至今日的西北政法大學,歷時近八十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司法戰線上的大批司法工作干部和法律專門人才,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斷努力奮斗。

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學校史研究項目“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辦學史料選編”(2024XS001)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生課程思政專項教改課題“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政課教學研究”(YJZX202401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