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的相關理論分析
作者:郭紅兵 趙亞蘭 李晶晶 張松雷
發布時間:2025-07-22 16:38:2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在國家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和我國智慧建造技術領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針對當前高職道橋工程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實訓基地建設不平衡、實踐教學需要難以滿足、產教融合不夠深入、校企雙主體育人難以實現以及“雙師型”團隊不足、實訓基地功能定位單一等問題,基于“工程醫院”理念、共生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開展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與三種理論的適恰性分析,探討如何將三種理論融合應用于學校實踐中心建設,最終形成基于“工程醫院”模式的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利益相關者共生關系,從而為學校實踐中心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 建設 適恰性 “工程醫院”理念 共生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
基金項目: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基于‘工程醫院’模式的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3GG010)。
引 言
2022年12月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簡稱《通知》)及《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指南》等政策文件,提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11項重點任務,其中重點任務之三是“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簡稱“實踐中心”)”。上述國家層面政策文件的出臺,為實踐中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論依據,指明了發展方向。
智慧建造是通過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土木建筑領域的設計、施工、運營過程更加高效、智能化和可持續。近年來,我國在智慧建造技術領域的發展迅速,與之相關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量大。道橋工程實訓基地是交通類高職院校向交通運輸行業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必不可少的實踐場所。然而,當前高職道橋工程實訓基地建設仍存在實訓基地建設不平衡、實踐教學需要難以滿足,產教融合不夠深入、校企雙主體育人難以實現,以及“雙師型”團隊不足、實訓基地功能定位單一等問題。鑒于此,本文基于“工程醫院”理念、共生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開展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與三種理論的適恰性分析,最終形成基于“工程醫院”模式的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利益相關者共生關系,從而為學校實踐中心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實踐中心建設的相關理論分析
通過對《意見》《通知》等相關文件描述的實踐中心內涵進行歸納,可以將實踐中心界定為“對標產業發展前沿,由政府搭臺、市場驅動,匯集產教資源,政、行、企、校等多元主體參與,其基本功能分為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四個方面,旨在推動區域職業教育實踐資源均衡發展,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為企業培養急需人才和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產性實踐組織形態”。內涵特征包括開放性(形態特征)、區域性(地域特征)、產教融合(價值特征)、實踐性(本質特征)四大方面。以下針對其內涵特征開展相關理論分析。
1.“工程醫院”理念
“工程醫院”的概念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倡導提出,針對工程建設基礎設施的“健康監測檢測、工程病害診治、結構修復加固、應急救援搶險”等實際需求,以固壩修道為使命,是應對我國基礎設施,特別是土木、水利、交通等領域快速發展所面臨挑戰的一種創新模式的醫院。核心在于就像人需要醫院來診斷和治療疾病一樣,道路、橋梁、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在出現問題時,由專業團隊進行診斷和治療。
“工程醫院”提出“檢測在現場、診斷在云端、專家在全球、服務在身邊”的理念,為工程基礎設施病害診治和應急搶修提供高效服務。融合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匯聚交通土建、水利工程、市政建設等相關行業、學科的高水平專家,通過互聯網將各類基礎設施工程的問題匯聚,進行診斷治療,聚焦工程基礎安全防護領域“疑難急險”的病害和災害。“工程醫院”一是服務了社會需求,相當于“名醫在線”;二是探索了政校企協同實踐育人模式;三是探索了特色案例教學及遠程實驗沉浸式體驗等實踐教學模式。目前,“工程醫院”模式已經在全國多地成立工程分院,正在逐步形成“跨行業、跨地區、網絡化”的“工程醫院”網絡體系。
2.共生理論
共生(Symbiosis)是生物界中普遍的現象。1879年,德國生物學家德貝里首次提出了“共生”的概念,范明特等生物學家豐富和發展了德貝里的共生思想,形成了系統的共生理論。后來,這一概念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領域。共生理論認為,在地球上的所有進化過程中,其最重要的創新源于多種有機體與新生物群的融合共生。在當代社會中,共生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依賴、共同生存、和諧統一的最佳平衡狀態。共生理論由三大要素構成,依次是共生單元、共生界面及共生環境,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共生體的綜合行為特征。
在共生理論中,共生關系的構成條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共生單元的內在性質之間相互兼容,并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相互聯系;其次,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作為整合的媒介,共生單元之間的共生界面應是確定的;再次,在共生單元之間內在聯系的親近度、關聯度影響下,共生單元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最后,良好的、平衡的共生環境,有助于持續、穩定的共生關系形成和發展。、
3.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是商業管理和企業倫理中的一個概念,由弗里曼在1984年提出,適用于企業管理領域,應用于管理學學科。它強調企業在決策時應該考慮所有受其活動影響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傳統的企業理論認為,任何公司的發展,應以保障股東的利益為第一要務。而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任何公司的發展,是各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既要保障股東的利益,也要為其他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服務,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社區、環境等。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核心理念是企業的成功和長期生存依賴于對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滿足,包括以下五個關鍵點:一是多元化的利益相關者。企業應該識別并理解所有對其有利益要求的群體。二是權衡和平衡。企業在決策時應該權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尋求平衡點。三是責任和義務。企業對利益相關者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包括經濟、法律、倫理和慈善責任。四是透明度和問責制。企業應該對其決策和活動保持透明,并對利益相關者負責。五是長期價值創造。企業應該追求長期價值創造,這意味著要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長期利益。利益相關者理論在商業實踐中被廣泛接受,并在企業戰略規劃、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可持續發展倡議等方面得到了應用。
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與三種理論的適恰性分析
1.與“工程醫院”理念的適恰性
“工程醫院”理念的內涵特征可概括為開放性、全球性(跨行業、跨地區)、產科教融合、實踐性、網絡化五大方面。王復明院士提出的“工程醫院”模式,聚集了交通土建、水利工程、市政建設等相關行業、學科的院士及高水平專家團隊,以“特色門診”的形式,為工程建設基礎設施的“疑難雜癥”提供工程咨詢、病害診斷及處治等服務。與實踐中心的開放性、區域性、產教融合、實踐性四大內涵特征相比較,“工程醫院”理念更具有“跨行業、跨地區、網絡化、產科教融合”的優勢,在“工程醫院”理念指導下,開展基于該模式的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更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挑戰性。
其具體應用如下: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可借鑒“工程醫院”的醫療診斷、研發部門、管理模式等內容,開展道橋工程的健康監測檢測、病害診斷修復、技術創新研究、工程管理優化等工作。一是問題診斷與修復。可以設立專門的診斷與修復部門,針對實際工程問題進行專業診斷,并制定修復方案。二是技術服務與咨詢。幫助解決工程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類似于醫院的專家門診。三是案例研究與教學。將實際工程案例整合到教學和研究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工程醫院”作為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的核心隱喻,意味著實踐中心將像醫院一樣,為學生提供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習實訓的“診斷”(問題識別)、“治療”(問題解決)和“康復”(技能提升)的機會。通過設立“工程醫院”,讓學生參與到真實工程問題的解決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與共生理論的適恰性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已由政府“單一主體”向政府、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重要利益相關者“多元主體”轉變,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也涉及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各方重要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利益,這與共生理論在底層邏輯上是高度契合的,將共生理論應用到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是必要、可行的。首先,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主體的多元化特征與共生理論中多單元協同共生的思想是相互統一的。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主體涉及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多個重要單元,多元建設主體有利于形成多方協同的共生關系系統,從而破解單一建設主體資源有限的難題。在共生理論中,共生系統的多個共生單元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從而協同共生。其次,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多項功能融合共生的理念與共生理論三要素相互作用生成共生能量的原理是彼此相通的。學校實踐中心建設具有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四大基本功能,四者之間融合共生形成學校實踐中心的共生能量,從而促進學校實踐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在共生理論中,共生單元、共生界面、共生環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生成能量,其共生能量的持續生成依賴于單元、界面及環境之間對接、嵌合與共享。最后,學校實踐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與共生理論中共生環境優化保障策略是同向同行的。在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通過強化政策保障、組織保障及資金保障等具體舉措,積極營造正向的共生環境并持續優化,從而催生共生能量,保障學校實踐中心可持續發展。在共生理論中,作為形成共生關系的基礎條件,共生環境的優劣影響著共生系統的發展及效率特性。
將共生理論的三要素(共生單元、共生界面及共生環境)應用到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形成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三要素。即: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多元化主體(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形成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共生單元,明確學校實踐中心“由誰來建”;在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通過產教融合育人、科教融匯創新、數字化資源建設、信息化環境營造、大數據應用等實施舉措,形成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共生界面,明確學校實踐中心“建成什么”;此外,加強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組織保障、機制保障、經費保障、技術保障及評價保障體系建設,形成學校實踐中心建設的共生環境,明確學校實踐中心“如何保障”。其具體應用如下:一是資源共享。校企雙方共建共享設施設備、共同研發仿真系統、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共同開發新形態教材、共同使用實踐中心,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二是聯合研發。與企業合作開展產品中試、工藝改進、技術研發、技術咨詢等技術服務,共同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促進知識的交流和技術的轉化。三是多方合作教育。合作開展教育項目,如創新開展訂單班、學徒制、實習實訓等合作培養模式,實現知識和技能的互補。通過共生關系,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的緊密對接,形成良性的互動和發展。
3.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適恰性
在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中,為了協調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重要利益相關者群體的權益,開展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是適用的、必要的。首先,學校實踐中心建設主體的多元化特征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本質內涵具有相關性。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聯合行動、協同育人,各方重要利益相關者群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實現多方共贏,這與利益相關者理論主張“任何公司的發展,必須保護所有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本質內涵密切相關。其次,學校實踐中心多元協同育人思想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主體多元化理念具有共通性。學校實踐中心建設涵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和配合。一是需要統籌協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信念、目標、利益和行為;二是明確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限、責任及利益訴求;三是通過密切配合、協同合作,實現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
具體應用如下:一是利益相關者參與。決策過程中,邀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利益相關者參與,確保各方的權益得到考慮。二是成果共享。研究成果和技術突破及時與利益相關者分享,以促進知識的應用和技術的創新。三是反饋與評估。定期收集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反饋,評估實踐中心的工作效果,并根據反饋調整和優化運營策略。
結 語
將“工程醫院”理念、共生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融合應用于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可遵循以下五個步驟:一是理解和整合理論核心。“工程醫院”理念強調的是對基礎設施進行診斷和治療,以及專業團隊的集聚和協同工作。共生理論強調的是不同主體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追求共同發展和共贏。利益相關者理論強調的是實現多方的平衡和滿意。二是構建產教融合的共生體系。在實踐中心建設中,可借鑒“工程醫院”模式和共生理論,將企業、學校、研究機構等多方專業團隊聚集在一起,形成資源共享、知識共通、技術共進的共生體系。三是利益相關者參與和共享。在實踐中心的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應整合政府、企業、學校、學生、社會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和期望。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確保各利益相關者能夠參與到實踐中心的決策過程中。四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心可以借鑒“工程醫院”的育人模式,通過政校行企研協同,培養適應產業變革需求和工程科技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結合共生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五是持續創新和改進。實踐中心應持續關注交通建設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不斷引入新技術、新方法,保持中心的活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優化實踐中心的教學內容、研究方向和運營模式,確保其始終符合社會和產業的需求。
總之,通過以上融合和創新,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不僅能成為工程領域技術和人才的培養基地,也能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基于“工程醫院”模式的高職道橋工程智慧建造實踐中心建設利益相關者共生關系見圖1。通過這些具體的應用,實踐中心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并推動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共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3 (Z1) :2-5.
[2]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EB/OL].(2023-7-7)[2023-10-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7/content_6892671.htm.
[3]姚遠,魏建軍.論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的邏輯理路與行動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1):58-64.
[4]邱曉琴,叢芳瑤.王復明:“工程醫院”回應時代之需 前景廣闊[EB/OL].(2023-3-22)[2023-10-10].https://edu.gmw.cn/2023-03/22/content_36443835.htm.
[5]壩道工程醫院.壩道工程醫院——“產科教融合”共享平臺簡介[EB/OL].(2023-9-21)[2023-10-10].http://www.bestdr.net/jianjie.html?id=1566.
[6]冷虹雨.基于共生理論的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框架與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31):41-46+73.
[7]潘煒.共生理論視域下城市閱讀空間跨界重構——以上海“閱讀+演藝”空間為中心的考察[J].圖書館論壇,2024,44(7):61-71.
(郭紅兵、趙亞蘭、李晶晶、張松雷: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