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e6b84dcb96362b1cae60da0ae17845

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記者  張晨悅 )“我知道植物朝陽的葉子更茂盛!”

“植物的根會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

……

前不久,在商洛市商南縣湘河鎮中心小學的一堂特色課上,當授課的“老師”問及植物生長方面的知識時,孩子們熱烈的回答聲響徹暑期安靜的校園。

7月12日,南京大學10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這座鄉村小學,開啟了為期15天的暑期支教活動,為當地42名三至五年級學生送上“定制化”課程,用青春力量為鄉村教育注入活力。

湘河鎮地處商南縣城東南部,位于陜豫鄂三省交界處?!皝碇拔覀兙秃蛯W校進行了溝通,如今的鄉村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照本宣科的知識灌輸,而是能打開眼界、激發潛能的素質教育。”南京大學“寧韻商山”支教團隊隊長成諾告訴記者,為實現“精準施教”,他們團隊精心設計了涵蓋傳統文化、科技啟蒙、美育素養和實踐拓展四大板塊共104個課時的專題教學,打破傳統課堂單向輸出的模式,采用情境式、互動式教學,讓素質教育從抽象變為可觸摸的日常。

bfd496f7609e3ff1b3c478cf95755761

在以植物為元素的融合教學中,支教團隊成員黃文慧從文化感知到理論學習再到動手實踐,為孩子們鋪就了一條探索美、創造美的路徑:在“走進自然 體悟花香”教學中,她從中國花卉文化講起,詳細解讀“中國傳統十大名花”的內涵,搭配“寓意連連看”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把知識記在了心里;在“不止紅黃藍”教學時,她講解了“色彩三要素”“六大平衡法則”等色彩搭配方面的基礎知識,并用巧妙的案例示范作引導,在孩子們心里激起了靈感的漣漪。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長夏永不凋落”課成了大顯身手的秀場,孩子們帶著對色彩的理解、對花草的喜愛,把自然與美學的感悟一點點融入干花書簽的制作中。

團隊成員柏子言則以一場“植物探險”的邀請活動拉開了植物探究課程的序幕:收到“銀杏姐姐”“三葉草弟弟”的邀請,學生們爭相分享熟悉的校園植物,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柏子言在黑板上勾勒了一棵蘋果樹,隨即引出植物的組成奧秘——從扎根土壤的根、支撐植株的莖到進行光合作用的葉,再到絢爛的花、飽滿的果實和孕育希望的種子,六大器官被逐一介紹。有了理論知識的鋪墊,學生們在實踐環節分組行動,在校園里尋找卡片上標注的植物,在完成任務中加深了對植物的認知?;顒游猜?,柏子言以植物生長過程的視頻為背景,引導孩子們圍繞生命的成長展開討論,感受生命的力量與美好。

支教團隊成員王藝潼擅長畫畫,她將這份熱愛融入到了支教活動中。在水粉畫特色課上,她以色彩“猜猜樂”趣味開場:“紅色加黃色會變成什么?黃色加藍色又有什么驚喜?”隨著示范畫作中細膩暈染的天空、筆觸靈動的卡通形象逐一展現,孩子們紛紛湊近觀察,不時發出驚嘆。靈感涌動間,他們拿起畫筆,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化作斑斕色彩,在紙上盡情綻放。“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我真切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意義?!蓖跛囦f。

急救課程

在戶外生存技能課上,支教團隊成員周徹結合商洛“峰巒疊嶂、山水相連”的地域特點,通過荒野求生視頻引入野外生存“四大法寶”。課堂瞬間變成戶外生存技巧分享會:“迷路要找小溪”“肥皂水能止蚊蟲叮咬”“放大鏡可以生火”……在互動交流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實用知識,更鍛煉了觀察、思考與表達能力?!耙驗橄婧渔偺厥獾牡乩砦恢茫饺绽锖⒆觽兘佑|野外的機會較多,這些知識能幫他們更好地保護自己,看到他們課堂上積極互動的樣子,我就知道課程設計找對了方向?!敝軓卣f。

團隊成員江奕旸平時經?;钴S在各類科技實踐活動中,這次支教,他給鄉村少年們帶來的是科技啟蒙。課堂上,他用生活中常見的AI應用,引導孩子們思考“什么是人工智能”。當孩子們看到AI通過觀察大量照片歸納出貓的特征,甚至能從“噪聲圖”中逐步畫出完整畫面時,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癆I課堂太神奇了!”湘河鎮中心小學學生劉孟偉說,“我總在想接下來AI還能做什么,眼睛盯著屏幕完全挪不開,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了?!?/p>

支教團的成員們還化身“全能小導師”,不僅帶領這群鄉村學生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引導他們在Scratch編程、趣味化學實驗等科技課程中大膽探索;同時,借助家鄉分享會、劇本演繹等活動,指導、幫助他們在當眾表達與團隊協作中提升綜合能力。

“大學生志愿者們帶來的一系列特色課程,不僅豐富了我校學生的暑期生活,更開拓了他們的視野?!毕婧渔傊行男W校長李立說,孩子們敢提問、愛思考了,“心里像種下了一顆有韌性的種子,未來定會破土參天?!?/p>

小朋友合照

在日常教學之余,支教隊員們還通過家訪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成長故事。有個平??傋谧詈笠慌诺膶W生,卻在支教隊員韓俊哲的書法課上主動坐到前排聽講,提交的作品筆鋒工整、完成度極高。“家訪時才知道,他課余喜歡寫寫畫畫,只是在常規學習中不夠自信。”成諾說,這個發現讓團隊成員們更深刻地明白,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閃光點,需要用耐心去傾聽和發掘。

短暫的支教活動接近尾聲。這些天,對秦嶺腹地的山區學生們來說,度過了一段既充實又快樂的暑假生活;對南京大學支教團隊成員們而言,收獲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來之前,我們把自己當‘給予者’,但真正走進課堂才發現,我們也是‘收獲者’——鄉村學生彌足珍貴的好奇心、在課堂上迸發的創造力,都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教育的本質。”

“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仰望星空的眼界和敢于提問的勇氣?!背芍Z說,希望這些課程能像一把把金鑰匙,打開鄉村孩子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讓他們既能在未來勇敢走向遠方,也能記得為何出發。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