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先生作為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先驅,所倡導的職業教育能夠給予受教者獲得生計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受教者為社會服務、造福他人的能力。西安汽車職業大學(以下簡稱“西汽”)作為全國首批以“汽車”命名的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緊扣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脈搏,以“劃區施教、手腦協同、產教融合、敬業樂群”四維路徑,探索出一條傳承黃炎培職教思想、深化“汽車+”人才培養的特色之路。

劃區施教:從需求到特色,重組專業凸顯類型教育優勢

黃炎培曾提出“劃區施教”主張,強調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優化職業教育布局,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按人才需求設置專業和教學內容,以此實現“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職業學?!钡睦硐?。西汽立足陜西汽車產業大省優勢,圍繞“汽車全產業鏈”構建了“一核多星”的職業本科專業群,針對陜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如比亞迪西安基地年產百萬輛),開設“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等多個相關專業;與特斯拉共建“訂單班”,企業工程師帶真實生產項目授課,學生畢業設計直接解決生產線工藝問題。此模式幫助畢業生發展成為企業“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的高端技能人才,并被企業評價為“懂技術、務實、吃苦耐勞”。

為保障專業適配性,學校建立了“產業需求&專業建設”雙螺旋機制:每年組織教師深入比亞迪、陜西重型汽車有限銷售公司等企業調研,通過“崗位能力圖譜”分析技術演進趨勢。在當前數智時代,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正在引領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學校早在2019年就面向首批職業本科學生開設了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人工智能導論”;根據崗位勝任力需求,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開設了“汽車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專業開設了“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跨專業(跨界)課程。

學校還與華為、比亞迪、陜西重型汽車有限銷售公司等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通過產教融合培養人才,將全新的電池技術、智能網聯等產業前沿技術引入課堂;按照“企業出題、學校解題”的模式開發模塊化課程,使教學內容與產業技術迭代保持同步,體現了職業本科人才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汽車+”特色課程彰顯類型特征。在課程設計上,西汽突破傳統學科體系束縛,以工作崗位所需的綜合跨界知識和系統集成能力為導向,構建了“底層共享、中層分化、高層定制”的課程模塊。以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底層設置機械原理、電工電子技術等通識課程,中層按“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方向分流,高層則通過“特斯拉認證課程”“寧德時代訂單班”實現精準對接。同時,開發了“模塊化專業群課程”,如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專業將傳統“汽車構造”課程升級為“電控系統集成”“電池管理技術”等復合型模塊。實踐課程占比達53%,其中“整車拆裝實訓”要求學生在兩周內完成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拆解與重組,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與工程素養。

數據支撐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據學校質量年報,近3年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穩步提升,企業對畢業生技術應用能力滿意度達91.2%。2023年教育部門評估結果顯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吻合度達92%,居同類院校前列。這種以需求為導向的專業重構,既凸顯了職業本科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教育的特點,又為產業培養并輸送了具備精湛操作技能、熟悉工藝流程且富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實現了教育與產業的良性互動,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手腦協同:從割裂到融合,破解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困境

為避免“重技能輕理論”或“重知識輕實踐”的情況,西汽踐行黃炎培“手腦聯動”理念,構建“理論—實踐—創新”“三位一體”教學體系,形成“四真”的企業專業實習,即在真實工作環境下,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培養閉環。

學校實施實踐教學“四個大于50%”原則:職業本科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于總學時的50%,“專業實踐教學總學時占比專業課教學總學時>50%”,“專業課程(專業核心、專業拓展)教學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門數占比專業課程總門數>50%”,“畢業設計(創作)有50%以上的內容是通過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環節完成”。如在學校智能網聯實驗室中,學生既需掌握毫米波雷達原理(理論深度),又需完成ADAS系統標定(技能高度),使學生從“知其然”升級為“知其所以然”。

學校投入近億元建成4000平方米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配備特斯拉驅動電機測試臺、寧德時代電池模組實驗箱等200余類實訓設備,其中,“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實訓室”模擬真實車輛故障場景,學生需通過OBD診斷儀、示波器等工具排查問題;“智能駕駛開發實驗室”配置Xilinx Zynq開發板、激光雷達等設備,支持學生開展自動駕駛算法開發。學校與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等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雙方共建西北首個華為MDC技術教學培訓中心、智能網聯汽車開放型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以及集學習、實踐等于一體的一站式產教融合服務平臺——華為云開發者創新中心。依托產教融合實訓中心,師生在真實產品及工作環境下開展教與學,直觀感受、親身體驗,既提升了教師實踐教學的水平和專業科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2024年數據顯示,學生人均實訓時長達到600小時,復雜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升。

學校推行“學歷證書+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將“1+X”證書培訓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例如,新能源汽車專業學生除完成學業外,還需考取“智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中級證書;近3年,學生獲省級以上獎項累計400余項;在2024年第十一屆“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中獲國家特等獎;在2024“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技術應用大賽中獲國家一等獎;在2025年中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中獲企業運營仿真賽道一等獎。

產教融合:從表層到深層,重構教育供給生態

黃炎培強調辦職業教育須下決心為大多數平民謀幸福,在當代語境下體現為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西汽突破傳統校企合作“淺層對接”局限,構建“資源共生、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產教融合生態。

學校一是通過“四新(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進課堂、企業專家帶實際工作任務進校園等舉措實現人才培養的產教融合;二是通過專業課程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對接融合,如制定《電動汽車高壓系統檢修規范》,確保教學內容與產業現狀無縫對接;三是通過科研反哺教學,利用學?!捌嚬こ碳夹g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教科研平臺推進科教融匯,例如教師帶領“御風團隊”研發的“車載以太網通信協議?!北欢嗉臆嚻蟛捎?,技術成果轉化成為教學案例。

學校與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建立“七個共同”合作機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同研發課程標準、共同打造企業文化、共同搭建創新平臺、共同評估培養質量。例如,與華為共建西北首個“汽車工程技術專業化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承辦華為MDC智能駕駛者挑戰賽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項目實踐平臺。

通過產教融合模式,西汽不僅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也為區域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學校以“創一流職業大學,辦世界汽車名?!睘樵妇?,致力于推動新能源汽車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輸送技術精湛、創新能力強的“新質人才”。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以傳承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為引領,以“汽車+”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為實踐路徑,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職業本科教育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學校通過“劃區施教”“手腦協同”“產教融合”等舉措,實現了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未來,西汽將繼續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