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清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青禾譜寫紅歌·光影訴說振興”暑期社會實踐隊的同學和老師們穿著鮮紅的實踐服,在學校廣場站定就著晨光啟幕。出征會上,老師們反復叮囑安全細則,強調要帶著紀律性沉下去,真正讀懂這場實踐的分量。同學們認真聽著,把每一句叮囑記在心里。話音落,實踐隊整裝出發,“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腳步正式踏入富平大地。

上午的陽光剛漫過地頭,實踐隊已站在富平現代農業綜合實驗示范站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縣鄉村振興農業專家服務團團長馮安榮帶著大家穿行在試驗田埂,指尖劃過掛滿青果的柿樹枝條:"你看這尖柿品系,抗病性強還適合加工;那邊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一畝地能省三成水......"實踐隊跟著他的腳步,湊近觀察柿樹的生長狀態,拿出筆記本飛快記錄,時不時舉手提問。從8萬畝到32萬畝的種植版圖擴張,從硫超標難題到新型安全生產技術落地,他的講解里,藏著富平柿子從"土疙瘩"變"金果果"的密碼,也讓實踐隊對鄉村振興的"科技力量"有了更鮮活的認識。

dea4d6bb65a9c24375fb7f67efd74cb

52b6d5fc95a7cb7b9f1e43ca4b860fd

午后的日頭正盛,尖柿優質高效示范園里的綠葉閃著光。“富平柿餅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馮鎖牢蹲在柿樹下,手把手教實踐隊辨認優質果:"這紋路、這甜度,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講究。"實踐隊圍在馮鎖牢身邊,仔細比對他指出的"優質果"特征,隊員們有人掏出手機拍下果實細節,有人忍不住伸手輕觸果皮感受質感。作為正高級工程師,馮鎖牢既講現代培育的"科技經",也聊非遺技藝里的"守正創新",實踐隊邊聽邊點頭,漸漸明白:一顆柿餅里,既有農業現代化的奔頭,也有文化傳承的溫度。

e5256fde17bd89e457fdf7201ea41d4

9a8a16e8e59c99c48071f623e6d8ede

暮色漫上來時,實踐隊湊在一起分享白天的見聞,筆記本上記滿了知識點,手機相冊里存滿了試驗田與果樹的照片。鄉村振興的故事,原來真的要在土地上聽,在星光下想。而這些在田埂上積攢的力量,終將化作青春的火種,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接續傳承,讓紅色的信念在田野間愈發閃亮。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