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育的暖陽灑遍四方——記陜西省安康市高新區第四小學教師趙華 | 教育家精神萬里行
作者:王宗濤
發布時間:2025-08-15 17:38:4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清晨,一縷柔和的陽光輕輕探入陜西省安康市高新區第四小學一年級(1)班的教室里。趙華站在講臺上,用手指著多媒體課件上的立體圖形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們緊盯黑板,小臉上滿是好奇和專注,跟隨她一起探尋數學的奧秘。
趙華已在教育戰線上默默奉獻了24年。2000年畢業時,她進入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北河小學。那是一所偏遠的鄉村小學,當時學校教學設施極度匱乏,鄉村生活條件也很艱苦。但她很快適應了鄉村的環境,也看到了鄉村孩子求學的艱辛,于是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她用心雕琢每一堂課,經常利用自制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耐心陪伴每一名學生,時常走進他們的家里送去溫暖。
因教學成績顯著,2002年,趙華調任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并成為數學教研組長。她專注于教學研究,注重以創新方法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積極組織研討攻克教學難關,先后榮獲區級、市級教學能手稱號。
2017年,趙華憑借卓越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作為優秀骨干教師被遴選至安康市高新區第四小學任教,自此肩負起數學教研組長以及年級組黨小組組長的職責。面對全新的挑戰,她快速適應并積極探索。在課程建設領域,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前沿教育理念進行巧妙融合,匠心獨運地打造出特色鮮明且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著提升,趙華創新的教學模式也成為學校教學示范的亮點。
在教研工作推進過程中,趙華深知團隊協作的力量,積極推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關注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每學期,她都雷打不動地上示范課,深入課堂隨堂聽課,手把手地指導新入職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時刻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她還定期組織教學研討、公開課觀摩與教學經驗分享等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起成長的堅實平臺。在她的悉心引領與耐心指導下,學校多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技能與教育理念方面有明顯轉變,快速成長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力量,為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趙華時刻銘記黨員的使命,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她精心組織豐富多元的育人活動,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日常教學中,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帶領黨小組成員踴躍投身志愿服務,深入社區與貧困學生家庭,傳遞教育關愛,以切實行動詮釋教育擔當。
調任高新四小以來,趙華先后被評為高新區優秀教師、高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個人,安康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德潤安康好教師等。每一份榮譽的背后,都凝聚著她辛勤的付出與深沉的教育情懷。
學生小勇性格內向孤僻,且頻繁與同學產生沖突,是個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趙華持續溝通半學期都沒有效果,但她沒有放棄。一天早晨,小勇未按時到校,其父母的電話也始終無法接通。趙華就利用課余時間深入調查走訪,了解到其父母矛盾激化,母親離家出走,小勇獨自在家照顧妹妹。趙華一面撫慰小勇,一面通過電話對他的父母進行勸解,力促其家庭重歸和睦。一段時間過后,小勇滿心歡喜地告訴趙華,媽媽回家了!此后,小勇好像換了個人似的,時常圍繞在趙華身旁,與她分享成長的點滴。趙華深知,是愛之匙開啟了小勇心中的門,讓他重沐生活暖陽。
小軍的母親有智力障礙,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父親四處做零工維持,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于是,從一年級開始,趙華就經常將自己兒子的衣物送給小軍。由于無人監管,小軍的學習基礎很差,趙華就利用休息時間幫他輔導。在趙華不懈的努力下,小軍不僅成績有了較大進步,還被同學們推選為優秀少先隊員,自信的笑容又重新浮現在他的臉龐上。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趙華始終抱著“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的信念,用愛為學生的成長遮風擋雨。
2024年,以趙華事跡為藍本錄制的視頻入圍教育部教師風采藝術作品征集活動。這是對她多年堅守的高度認可。她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教師的擔當,鼓舞了更多教育者在育人征程上奮勇前行,將教育的暖陽灑遍四方。
刊登在《教師報》2025年3月12日二版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