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遵循
作者:魏洪超
發布時間:2025-09-09 11:15:4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曾強調,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為推進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今,全球治理格局深刻變化,我國正面臨著經濟轉型升級、地緣政治博弈等多重壓力。面對國內外新形勢和新挑戰,高等教育作為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樞紐,必須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中國現實,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推進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支點,其方向正確性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在高等教育全過程中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世界百年變局的歷史方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深、講透,讓師生深刻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實踐性與革命性;深入中國近代百年征程,講述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讓師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全鏈條,讓師生深刻體悟其作為民族精神支柱、社會價值共識和文明進步方向的重要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為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為辦學治校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師生思想塑造與行為養成提供價值引領。由此增強高校師生的“四個自信”,讓高等教育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立足于中國現實。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地,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核心支撐。目前我國基本國情仍是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國高等教育同樣面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人才培養脫節、產學研用脫節等問題。故我國高等教育亟須立足中國現實,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推進資源均衡配置,通過國家政策傾斜,構建覆蓋城鄉、區域的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以促進教育公平;其次,要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育兼具崇高理想信念、扎實專業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最后,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引領,聚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推進基礎研究與應用創新相融合,實現科研成果高效轉化,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引領作用,從而以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賦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絕非故步自封,而是在堅守本土根基的同時,以開放姿態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以創新思維回應時代發展需求,在古今貫通與中外互鑒中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其一,要筑牢本土根基,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育人理念和價值精髓,將其轉化為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的優質資源,還要總結黨的百年辦學經驗,以實現歷史傳承與時代突破相統一。其二,要拓展全球視野,積極引進世界一流教育理念、學科建設經驗及科研合作模式,構建高等教育國際交流新格局,在交流互鑒中提升中國高等教育話語權。其三,要錨定創新航向,以戰略眼光審視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加快布局新興學科與前沿領域,構建動態適應未來需求的發展模式。由此,我國高等教育將獲得熔鑄文明基因、引領時代變革、塑造未來圖景的實踐能力,踏上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是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唯有筑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之基,深植中國現實土壤,在守正創新中兼收并蓄、前瞻未來,方能在百年變局中鍛造教育強國內核,以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擘畫民族復興藍圖。
(魏洪超: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