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 2025陜西省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典型
發布時間:2025-09-10 15:21:0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陜西教育客戶端
石油與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負責人為學校海外歸國人才周德勝教授,團隊以“科技報國、獻身石油”為宗旨,以“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為目標,堅持“四個相統一”,團隊成員先后獲全國模范教師、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2022年,團隊入選首批“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23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在國家能源戰略的宏偉版圖上,在西部廣袤的土地下,蘊藏著關乎國計民生的油氣寶藏。開采這些寶藏,不僅需要尖端的科技利器,更需要一代代胸懷報國理想、兼具學識與匠心的石油教育工作者。以周德勝教授為帶頭人的“石油與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正是這樣一支扎根西部、矢志報國的精英之師。2023,他們成功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這份沉甸甸的國字號榮譽,是對他們數十年來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人才培養領域卓越貢獻的至高肯定,亦是其弘揚黃大年精神,將“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理念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立德樹人,筑牢教育之基: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團隊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負責人周德勝教授作為海外歸國人才,以身作則,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團隊建設的血脈。團隊以“科技報國、獻身石油”為宗旨,自覺以“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為標準,堅持“四個相統一”,形成了崇尚師德、潛心育人的濃厚氛圍。團隊成員先后榮獲“全國模范教師”“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師德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堪稱師德楷模的集合體。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團隊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他們深刻理解能源行業轉型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積極探索符合工程教育規律和時代發展的新模式。累計承擔國家級、省級教改項目8項,省級教學案例1項,校級教改項目8項,將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強大動力。團隊精心打造優質課程資源,獲批國家級、省部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等16門,其主講的《采油氣科學與技術》課程更是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成為國際學生了解中國石油技術的窗口。此外,團隊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1套,獲陜西省教材獎2項,為石油工程領域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團隊成員陳軍斌教授獲陜西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高輝教授獲陜西省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中國石油教育學會石油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研究生)特等獎1項。
教學成果的優劣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培養質量上。團隊指導學生在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中斬獲全國二等獎20余項,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和“互聯網+”大賽中榮獲省級一等獎多項。這些獎項的背后,是學生們扎實的專業功底、卓越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更是教師們無數個日夜悉心指導與心血的付出。
攻堅克難,勇攀科研高峰:做能源安全的“守護者”
科研創新是團隊的一張亮眼名片。他們面向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尤其針對我國西北地區低滲、致密油氣開采這一世界性難題,長期致力于關鍵技術研發,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在致密油氣儲層體積改造、高能氣體壓裂增產、旋轉導向閉環鉆井、油氣管網仿真與泄漏檢測等核心技術領域,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裝備,為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高效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實的科研背后是龐大的項目支撐和不懈的努力。團隊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6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0余項,與企業緊密合作,解決生產一線實際難題的項目超過400項,科研總經費高達3.8億元。這每一項課題、每一筆經費,都是對國家信任的承載,也是對團隊科研實力的印證。
豐碩的科研成果結出了璀璨的獎項之果。團隊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以及其他省部級科技獎勵30余項。尤為可貴的是,他們的科研從未止步于論文和獎項,其技術成果有力支撐了長慶油田6000萬噸和延長油田1500萬噸上產穩產,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直接的技術保障。團隊積極響應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創業項目成功獲批秦創原春種基金項目,加速科技成果的孵化與轉化。近些年來,團隊轉化科技成果50余項,累計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高達75億元,真正實現了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成果應用到產業中。
薪火相傳,培育時代新人:做西部建設的“鋪路石”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初心使命。團隊累計培養本科生4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桃李滿天下。畢業生以“為人誠實、基礎扎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的特點深受行業歡迎,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更為可貴的是,超過70%的畢業生選擇留在西部、扎根基層,他們將青春奉獻給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為支撐西部能源事業發展的中流砥柱,生動詮釋了團隊“獻身石油”的宗旨。
團隊胸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已累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石油專業人才400余人。這些國際學生如同播撒的種子,成為中國技術與友誼的使者,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筑牢了人才與人文基礎。
從這支團隊中,走出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國家“杰出工程師獎”獲得者、全國“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等行業翹楚。團隊培養的畢業生馬睿,在創新創業中表現突出,被譽為“大西安的小馬云”,展現了團隊成員除了專業技術外,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卓越潛能。
此外,團隊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堅持每年主辦“油氣田勘探與開發國際會議”和“國際石油石化技術會議”,為全球石油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累計參會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超萬人;舉辦各類技術培訓40余期,培訓學員7000余人,有效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和人才知識更新。
“石油與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是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的杰出代表。他們繼承了以黃大年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矢志創新的崇高精神,立足行業特色和西部實際,形成了獨特的團隊氣質。他們既是三尺講臺上的嚴師慈父,又是實驗室里攻堅克難的科研先鋒,更是廣大學子人生路上的榜樣楷模。他們用行動證明,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必然是教育改革的奮進者、科研創新的攀登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國家戰略的服務者。他們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實至名歸,他們的故事,必將激勵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偉大的教育事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