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團隊共21名焊接專業教師,其中教授 8 人。教學上以人為本,秉持 OBE 理念,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科研聚焦焊接領域,研發材料 - 結構 - 工藝 - 質量閉環控制體系;服務端應用研究成果,解決多項企業實際焊接難題。

本團隊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堅持學校石油石化辦學特色,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立足陜西、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聚焦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行業重大需求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焊接技術人才,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國家一流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歷史悠久,學科沉淀深厚,1998年獲材料加工工程碩士授予權,2001年獲批省級重點學科,2011年獲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

專業以陜西省焊接鋼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焊接工程師(IWE)實訓基地、中省共建先進焊接技術實驗平臺、石油工程焊接技術省級虛擬教研室、陜西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基地為平臺,以“焊接技術與工程”省級教學團隊、省級重點科研團隊為抓手,實施了以國際化、工程化為主線的“學歷學位教育+國際職業資格認證”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省級教學名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領銜的師資隊伍,培養了一批在“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中起技術引領作用的優秀畢業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0%以上。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專業教師21名,其中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6人;國際焊接工程師9人、國際焊接技士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人;校拔尖人才1人,校青年骨干教師2人。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于2014年獲批省級教學團隊。以本專業教師為核心組建了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校級青年創新團隊。

師德建設

舉措:通過“師德師風”“四有好老師”培訓、研討等活動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建立了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組織 “師德傳承”行動,由骨干教師傳幫帶,培育青年教師育人初心;黨支部牽頭組織黨員干部帶頭參與師德專題學習,主動分享學習心得,形成 “頭雁效應”。

成效:近5年,全體教師師德師風考核均為合格以上,無學術不端行為,2名教師被評為校級師德先進個人;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建立了1個“校-企聯合黨支部”,共同開展理論學習、研討活動,為教師建立與企業的合作交流平臺;2人獲評校“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評校“優秀黨支部書記”,2人獲評校“優秀共產黨員”。2023年焊接技術與工程系獲評“師德先進集體”。

教書育人

舉措:深入挖掘焊接專業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將工匠精神、科技發展、創新精神、職業道德、責任擔當等以故事的形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通過研討式、案例式、實踐式教學等創新教學模式,打破“單向灌輸”,變“教”為“學”,構建互動育人場景;勤修“內功”,課堂引入最新科研進展,實現科研與教學融合互促;積極開展教學改革,通過即時考核、案例研討、實踐訓練等方式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成效:近五年,團隊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各類精品課程3門,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國際授權焊接培訓與資格認定委員會創新成果獎1項,省級優秀教材獎2項;出版行業特色規劃教材5部;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教改課題6項,發表教研論文10余篇。

科研應用

舉措:積極搭建各類科研平臺,為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供堅實支撐;立足石油石化行業,圍繞焊接材料-結構-工藝-質量閉環控制體系展開基礎和應用研究,致力解決企業工程實踐中的瓶頸問題;推動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構建 “產學研用” 協同創新鏈。

成效:近五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3項,獲批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項目3項,獲批秦創原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1項,獲批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項目5項,獲批西安市“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項目1項,主持項目累計達100余項,總經費2000余萬元;獲科技獎勵5項;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5項;獲批省級虛擬教研室。

專業建設

舉措:以新工科建設和工程專業認證理念為導向,緊密圍繞石油行業發展與焊接領域技術人才需求制定培養方案,將國際焊接工程師(IWE)資格認證納入本科培養方案,引入見習熱處理工程師培訓環節,構建“學歷學位教育+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國際化工程化焊接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以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工程能力為目的,優化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創新與傳承,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和教學團隊;利用“雨課堂”、智慧教室等信息技術改革焊接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細化課程大綱與教案中的思政元素。

成效: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高等學校第二學士學位等標志性成果。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獲國際授權焊接培訓與資格認定委員會創新成果獎1項。近3年,培養學生通過IWE認證100余人,見習熱處理工程師200余人。建成了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陜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2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批2項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4項校級教改項目;出版1部行業規劃特色教材。

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延續團隊嚴謹治學、愛崗敬業的優良傳統,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保持創新銳氣、深化開拓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業務短板、突破發展瓶頸,以更扎實的行動、更豐碩的成果,書寫團隊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