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為每個專業提供“定制營養套餐”——面向新工科 開辟新課堂
作者:呂揚
發布時間:2025-09-11 18:45:42 來源:陜西日報
新學年,西安理工大學的新生翻開數理課本時,少了幾分忐忑。水利專業學生的課本里,洪水預測建模案例緊跟著微分方程知識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課堂上,矩陣運算剛講完,老師就帶著分析算法優化思路。這些“不一樣”的課程,源于學校15年來的數理課改革:把“一刀切”的基礎課,變成貼合每個專業的“定制營養套餐”,讓工科生學得明白、學得帶勁。
對工科生來說,數學、物理是繞不開的基礎課,可過去,這兩門課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水利、計算機、機械專業的學生捧著內容幾乎一樣的《高等數學》課本,機械專業的學生學完積分卻不知道怎么跟機床設計掛鉤……案例老套又通用,既沒有水利工程的“泥土味”,也沒有計算機領域的“代碼感”。
新學期怎么讓數理課“改頭換面”?西安理工大學給出了答案。負責本科教學的副校長黑新宏把改革思路總結為“先打地基,再裝定制門窗”:全校38個工科專業,先按特點歸成5個“專業大家庭”——水利水電類、信息自動化類、機械類、材料類、數智類。所有學生先一起學好通用核心課,把數理基礎打牢;之后,就進入“定制時間”,學校為每個“大家庭”單獨設計拓展課模塊,教的全是直奔專業需求的知識。
水利水電類的新生,新學期拓展課上會直接接觸洪水預測建模、水壩受力分析,學的微分方程能直接用來算水流速度;信息自動化類的學生,則重點強化算法邏輯相關的數學知識,矩陣運算學完就能用在數據處理里。如今,學校已經為5大類專業開發了100多個定制模塊,確保新生從新學期開始,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對接未來的職業需求。
內容定制了,教材也得跟上新學期的節奏。理學院院長沈曉芹告訴記者,學校重新打磨的《大學物理》《數學建模》等教材,不僅是國家級、省部級規劃教材,還加入了500多個“熱氣騰騰”的真實工程案例:用數學優化機械臂運動軌跡,讓零件裝配更精準;用物理知識分析合金材料強度,幫工廠解決產品耐用性難題……新生翻開課本,看到的不再是枯燥的定理,而是一個個能落地的專業問題。
為了讓抽象知識更好懂,西安理工大學還為新學期搭建了“線上+線下”的輔助平臺,2000多小時的在線課程隨時可學。新生課前能預習、課后能補漏。虛擬仿真實驗室里,學生能模擬電場分布,把課本上的電路圖變成動態畫面,數學建模社團、力學競賽集訓營更是新學期的“熱門選擇”,學生組隊攻克真實工程難題,逼著自己把理論變成真本事。如今,西安理工大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等多門課都成了“國家級一流課程”。新學期的課堂上,低頭記筆記、舉手提問的學生越來越多。
更關鍵的是,學校打破了數理老師和專業老師之間的“墻”。新學期一開始,聯合教研組就忙了起來:教數學的老師和教水利的老師坐在一起,討論“怎么用水庫調度案例講清楚微積分”;教物理的老師和教機械的老師共同備課,把機床零件受力分析搬進牛頓力學課堂。這樣一來,數理老師懂專業、專業老師懂基礎,新學期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如今,在西安理工大學,數理課已不是“老大難”。越來越多新生發現,那些曾經讓人頭疼的公式,變成了破解專業難題的“鑰匙”;曾經用不上的知識,成了未來職業的“墊腳石”。學習目標清晰了,動力自然更足。
“近年來,學生的深造比例逐年上升,畢業生走進企業后,也能更快上手解決工程難題,成長為行業技術骨干。”黑新宏說,學校的教學改革證明,只要找對方法,數理課就能從學生的“頭痛課”變成“加分課”,成為工科人才成長的堅實階梯。
熱點新聞
深度報道
新聞視頻

投稿
APP下載


















